- +1
觀察|美元美債齊跌:“對等關稅”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進程

特朗普政府搬起的“對等關稅”砸到了美元資產。美國股匯債“三殺”引發了市場關于資金逃離美元資產的討論。
Wind數據顯示,美國國債收益率已連續5日上升。截至發稿,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報4.49%,周內上升48個基點;美國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報4.926%,周內上升51個基點。收益率的快速上升對應著美債價格的大幅下跌。
同時,4月11日,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跌破100關口,創出2023年7月以來低點。截至發稿,美元指數報99.376,日內下跌1.55%,周內下跌3.47%。
美國債市、匯市齊跌究竟意味著什么?
美國債市、匯市為何齊跌?
綜合來看,美國債市、匯市齊跌或反映出市場恐慌情緒,以及美元資產信用受損。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副總監白雪分析,美元、美債同步下跌體現了市場對短期流動性危機的擔憂,美債基差交易的爆倉令市場進入極度避險模式,從Libor-OIS利差和彭博金融狀況指數來看,目前海外市場流動性的緊張程度已接近2020年疫情時期,且尚未出現緩和跡象。“現金為王”、“拋售一切換取現金”邏輯下,高流動性的美債、美元都會面臨拋售。此外,關稅沖擊下市場對美元資產、美元信用也出現了根本性質疑。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美聯儲原高級經濟學家胡捷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對沖基金的緊急平倉是導致美債大跌的原因。“基差交易”通常指依靠賣出期貨合約或支付掉期(swaps),用借來的錢買入現貨國債,以期利用微小的價格差異套利。
據路透社報道,當市場因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消息而波動時,對沖基金的貸款人(lenders)無法再忍受押注于現貨國債與期貨價格或掉期(swaps)之間微小差額的大額頭寸。當主要經紀商(prime broker)開始收緊政策,要求更多的保證金,或是拒絕借出更多的錢,這些人(指對沖基金)便不得不賣出了。
“當資產價格下行時,對沖基金面臨補足抵押品的壓力,不得不拋售國債換取現金,從而導致美債下跌。”胡捷解釋。
美元走弱則與對美元需求預期的下降、3月CPI超預期回落,以及美日貿易談判的消息有關。
胡捷表示,過去,作為國際貨幣,國際貿易繁榮是美元保持堅挺的重要原因。關稅政策本身將沖擊國際貿易,對貿易總量產生負面影響。作為國際貨幣,市場對美元需求的預期有所下降,導致美元暴跌。
“也許本來我需要儲備一定數量的美元,但關稅政策讓我覺得貿易政策的前景是負面的,對美元的需求可能沒那么大,這些都會反映到價格中。”胡捷舉例。
超預期回落的3月CPI也是導致美元進一步下跌的原因。胡捷表示,超預期回落的3月CPI增強了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導致美元進一步下跌。
美國勞工統計局4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CPI同比上漲2.4%,低于市場預期的2.5%,前值為2.8%;;核心CPI同比上漲2.8%,低于市場預期的3%,前值為3.1%。環比看,美國3月CPI下降0.1%,遠低于市場預期的0.1%,前值為0.2%;核心CPI上漲0.1%,低于市場預期的0.3%,前值為0.2%。
日本財務大臣透露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可能會涉及外匯也是導致美元進一步下跌的重要原因。白雪認為,這一消息令市場開始猜測此前的“海湖莊園協議”——核心內容是“美元貶值+美債重組”進入落地執行階段的可能性,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大幅增強,推動了美元匯率大幅走貶。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11日,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Katsunobu Kato)表示,日本將與美國就外匯問題積極溝通,因為雙方一致認為匯率過度波動對經濟不利。
美元、美債后續將如何走?
在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愈演愈烈,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增強的情況下,后續美元、美債將如何走?
胡捷認為,盡管在世界范圍內,相較于其他貨幣,美元仍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后續美元相對于之前仍大概率走弱。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會改變全球投資格局,在這一過程中,美元能否持續扮演國際貨幣的角色有待觀察。不過,短期內,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不會產生根本性的顛覆,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會對美元的可信度等有所打擊。
白雪分析,特朗普政策走勢的高度不確定性導致市場無法形成一致預期,可以預計美元、美債在至少1-2個月內走勢都將會較為動蕩。特朗普加征關稅的大方向維持不變,短期內還將繼續對美元形成一定壓制效應,但美聯儲若釋放出不降息的信號,可能會對美元有一定提振作用。
目前,市場普遍押注美聯儲將于6月降息。芝商所CME Group的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市場預計美聯儲5月維持當前利率不變的可能性為71.7%,下調25個基點的可能性為28.3%;預計美聯儲6月維持當前利率不變、降息25個基點、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分別為17.5%、61.6%、21.4%;預計2025年降息50個基點、75個基點、100個基點、125個基點的可能性分別為13.1%、30.3%、33.7%、17%。
當地時間4月10日,波士頓聯儲主席柯林斯(Susan Collins)表示,當前貨幣政策可以很好地應對高度不確定環境下的一系列潛在經濟后果,今年晚些時候降息或許是合適的。對美聯儲而言,抑制通脹預期大幅上升尤為重要。
美債后續走勢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胡捷認為,盡管近期美債價格下跌,但總體而言,美債仍是相對優質的避險資產。同時,美元正處于降息通道當中,利好美債。不過,倘若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削弱,持有美元的人數持續下降,美債的購買者也將相對減少,從這個角度說,美債價格也存在下跌因素。
“目前比較難判斷,對美元的持有量究竟會下降多少。”胡捷進一步解釋,國際貿易的減少可能導致世界各國對美元外匯儲備的需求下降,使得購買美債的需求減少,美債價格因此下跌。
據央視新聞2024年11月報道,美國財政部記錄下的美債總額突破了36萬億美元。美國財政部報告顯示,2025年1月,美債前三大海外債主日本、中國、英國對美國國債的持倉規模分別為10793億美元、7608億美元、7402億美元。
白雪認為,關稅引發的資本流動和美國經濟基本面對美債利率的影響方向相反,再疊加關稅的不確定性,美債波動性必然大幅上升。短期來看,美聯儲明確表示不會干預救市,繼續下跌的現狀在短期內或難以扭轉。
美元資產的避險屬性方面,白雪指出,特朗普推出高額對等關稅政策將成為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加速的催化劑,加劇美元霸權的裂痕與瓦解。隨著全球化進程放緩甚至逆轉,美元作為流動媒介和儲備貨幣的功能均或將被削弱。美元和美債的避險屬性將被削弱,但不至于完全喪失。
全球資本往哪流?
本周,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資本市場陷入劇烈震蕩。在國際經濟局勢不確定性陡增的情況下,全球資本會往哪流?
白雪認為,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國際貿易體系割裂、安全成本上升,這意味著除美元以外的避險資產及安全資產的溢價將繼續攀升。預計資金可能呈現兩大流向:一是黃金等貴金屬;二是防御性主權債,如在關稅落地后波動較小的德國國債和日本國債。貿易緊張和經濟衰退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能夠對歐洲、日本債券市場形成支撐。
胡捷則認為,日本債券收益率極低,對資金的吸引力不大,且市場預期其收益率走高、價格下行。客觀而言,美債過往較好的信譽、較高的流動性,以及美國金融市場的豐富性仍對投資者有一定的吸引力,預計資金將偏向無風險的美債等美元資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