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形機器人“打工仔”來了,批量進廠、不要工資不摸魚、24小時無休
它們不會摸魚、不會抱怨加班,甚至不會賴床遲到,工作內容隨意切換,工作精度不差絲毫……
——這就是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的情況。
近期,樂聚公司已發布多臺“夸父”人形機器人在一汽紅旗工廠完成長時間循環作業的視頻。

“夸父”在一汽紅旗工廠“打工”視頻截圖
這些人形機器人不僅能夠承擔物流揀選與搬運任務,而且多臺機器人自主長時間穩定作業。
這不是樂聚公司的人形機器人第一次進廠“打工”,此前已在江蘇亨通工廠、蔚來汽車“打工”。而且,早在2025年1月,樂聚公司就將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車。
由此可見,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已成功邁出第一步。
樂聚公司創始人冷曉琨將目前人形機器人市場現狀比作2018年前后的新能源汽車。

冷曉琨
不到十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車迎來全面爆發,遙遙領先于世界。那時才“三四歲”的“蔚小理”,已成賽道中流砥柱。
目前的這幾年,也正是人形機器人賽道重要玩家茁壯成長的年份。
忙著進廠“打工”
“夸父”進廠打工,已有模有樣。
在一汽紅旗工廠總裝車間,打工人“夸父”絕非花架子,展現出了全方位的實用價值。
物流揀選環節,“夸父”能迅速、準確地識別并揀選生產線上的零部件和物料,極大提高物流揀選的效率和準確性。
搬運作業時,“夸父”強大的搬運能力,可輕松搬運重物,有效減輕工人的體力負擔。
在復雜的汽車總裝任務中,多臺“夸父”人形機器人能夠自主長時間穩定作業。
“夸父”能做到這一切,并不簡單,背后凝聚著科研人員的汗水。
“夸父”與一汽結緣于2024年11月。當時一汽向全行業發起了國內汽車行業首個公開招標的人形機器人項目,劍指工廠物流自動化難題,樂聚團隊中標。
中標,不代表“夸父”就此“背上行囊”北上進廠“打工”。
接下來的重擔,壓到了樂聚科研人員身上。
一汽基于工業真實場景,對中標的人形機器人軟硬件提出了68項要求,每一項都是技術“長征”。以搬箱場景為例,單個種類的箱子需采集一萬多條數據,而一汽車間日常作業需應對130種不同尺寸、材質的貨箱。
為此,科研人員圍繞“硬件-控制-感知”進行迭代開發,用3個月突破了作業效率、負載行走、長時間穩定作業等行業“硬核”難題。
從而使“夸父”能在一汽紅旗工廠復雜的生產環境中進行高效、穩定的全自主作業,驗證了技術的可行性邏輯。
當大多數討論還聚焦“人形機器人是否必須依賴遙控”時,樂聚就忙著派人形機器人出去“打工”,這背后體現的是冷曉琨的戰略。
冷曉琨表示:“一般人形機器人公司會有兩種戰略,一種叫對齊主義,一種叫超越主義。對齊主義是說基于當前的技術成熟度,讓產品先進市場被用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打磨技術。超越主義賭的是未來5年后的技術路線,直接跳過產業爆發前的階段,不過多考慮商業化的問題。樂聚機器人一直堅持對齊主義。”
樂聚方面表示,下一步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繼續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實際場景中不斷“用起來”,逐步暴露并解決硬件和智能系統問題,持續優化其作業能力及效率,以“技術確定性”應對產業不確定性。
會不會取代打工仔?
對齊主義戰略,使得“夸父”人形機器人供不應求。
除了工業制造,“夸父”交付場景覆蓋科研、商服、汽車制造、物流等多個行業,其中科研商服場景已經實現批量交付落地。“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了五六月份了,我們現在基本上每下線一臺,就要去交付一臺。”樂聚機器人總監王松表示。
“夸父”交付的爆火,2025年初就已有端倪。冷曉琨表示:“沒想到年后這波行情來得這么猛,第一季度交付訂單直接沖到250臺——這原本是我們預估的半年任務量,這波熱度帶來的市場紅利確實超出預期。”
“2025年我們已經不需要再跟客戶講解什么是人形機器人,客戶會直接提訴求,我們有怎樣的場景,你的人形機器人能不能干。”
不僅“夸父”,很多人形機器人都在2025年火起來了。譬如特斯拉就計劃2025年生產1萬臺人形機器人Optimus。
對于人形機器人爆火的原因,冷曉琨的解釋是,“大模型和具身智能需要能夠進入物理世界的載體,而人形機器人就是最合適的載體。必須承認這次確實是沾了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光。”
“刃辛機器人”認為,人形機器人火爆,尤其是交付量的提升,還得益于“夸父”這樣的人形機器人不停地進廠“打工”。
其實,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一開始并不被看好,因為自動化程度高的“黑燈工廠”就足以降本增效了。
此前花旗的報告就顯示,四足的機器狗遠比人形機器人“有用”,在電力、公用事業、特種(軍事)領域有著明確的應用場景。
那么,為何還要“派”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呢?
對此,冷曉琨表示:“對于工業場景,說實話一開始我也懷疑人形機器人進去有沒有實際用處,因為現階段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人形機器人又受限于效率和成本問題。但在我們把國內車廠走過一遍后發現,不用機械臂、不用四足機器人的復雜場景,正是人形機器人的應用機會點。”
簡而言之,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可選擇機械臂、四足機器人無法搞掂的場景。
如智元創始人彭志輝表示,我們生產的物理世界,就是為人類的形態去設計的,各種場景任務設備工具都是為人類量身打造的。把機器人做成像人類的結構和能力,可以更好地幫助機器人融入人類生產環境。
面對為人類設計的生產空間、設備工具,機械臂、四足機器狗因為沒有人類形態,無法完全適應。在這些沒法使用機械臂、機器狗的復雜場景,人類親自上陣,雖能應付,但環境惡劣。這時候,就只能依靠人形機器人了。
對標2013年的新能源汽車
對于未來,冷曉琨信心十足,他表示,國家明確支持,產業鏈保持開放態度,人形機器人一定會爆發,一定會產業化。
“今年(2025年)樂聚預計交付1000—2000臺。如果今年能到2000臺左右,明年萬臺左右的難度就不會很大了”。
若以行業的維度來計算,“下半年行業總出貨量能破萬臺,甚至單家廠商就能破萬”。
冷曉琨表示:“一旦人形機器人產量到萬臺,基本就可以對標新能源汽車的2018年……因為人形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都屬于大制造業。”
因此,兩者發展歷程應該相似。
不到10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車迎來全面爆發,遙遙領先于世界。同樣,人形機器人還需要小十年的努力,就能徹底進入家庭場景。“在家庭使用不光靠技術,安全問題、倫理問題、市場準入這些坎兒都得過。”
而未來幾年,也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騰飛的時間。據國際機器人協會的預測,從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將呈現出高達71%的年復合增長率。而中國電子學會則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
由此還可推測出,目前的這兩年,可能也是人形機器人賽道重要玩家茁壯成長的時間。
今天的樂聚,從始終執著于人形機器人研發的精神來看,與2018年的比亞迪十分類似。
兩者在各自行業都屬于“老牌”企業,都篤信且堅持全新賽道。
樂聚創立于2016年3月,總部位于深圳,核心成員來自機器人工程專業排名前三的哈工大。
“夸父”作為該公司最新一代的人形機器人,發布于2023年12月,是國內首款可跳躍、可適應多地形行走的開源鴻蒙人形機器人,重約45kg,能高速行走,可快速連續跳躍,跳躍高度超20cm,搭載自研一體化關節和深度攝像頭,可實現全方位視覺感知。
此前,樂聚與華為云合作推進“盤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機器人”融合應用,同時獲得騰訊、深創投等機構戰略投資,強化了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
?目前樂聚是全球交付數量最多、場景覆蓋最廣的人形機器人企業之一。?在復合型人形機器人領域,樂聚以高負載能力和穩定性占據優勢,成為國內該領域的先鋒企業,穩居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
最后,樂聚方面向“刃辛機器人”表示,雖然樂聚率先實現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從0到1的關鍵跨越,譬如“夸父”不僅四處進廠“打工”,而且廣泛用于科研、商業服務等場景,但目前仍屬于人形機器人起步階段,機器人的效率和能力仍有較大上升空間,而且這需要一段并不短暫的時間。
這條道路可能漫長,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文/刃辛機器人 陳重山)
參考資料
[1]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我們的科技新勢力:人形機器人走出實驗室》,北京商報,魏蔚
[2] 《樂聚冷曉琨:人形機器人爆火后,一季度賣了250臺,提前完成半年的任務量》,搜狐科技,鄭松毅
[3] 《5G-A技術助力人形機器人‘夸父’實現新突破》,科技日報,崔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