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發力總部經濟,二三線城市開始“搶”企業了?
文丨西部君
城市間的競爭有很多,搶人是一種,搶商人是一種,還有一種是搶企業。
比如武漢這兩天出臺政策,通過設置落戶獎、投資獎、經營貢獻獎等,鼓勵本地同時也招攬外地總部企業來漢落戶,單項最高年獎2000萬元。
這里針對的是總部企業,而非普通企業,它是總部經濟的一種。
隨著生產大分工和交通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總部和制造基地分離的局面日趨普遍。爭奪作為大腦,且擁有決策、管理、研發、營銷功能的企業總部,是近幾年城市招商的重頭戲。

比如武漢,兩年內就有56家總部企業獲得“武漢戶口”,這次再次推出獎勵政策,顯然是嘗到了甜頭。
不過武漢要成為總部經濟的高地,面臨的挑戰很多。
01
武漢近兩年的勢頭一直很猛,基本可以說站穩了中部的C位,不過要招攬巨頭落戶,仍然得應對來自一二線重點城市的夾擊。
而且如果只看砸錢的力度,武漢此次2000萬的落戶獎勵,存在明顯的競爭劣勢。
像一線城市的廣州,去年出臺的總部經濟政策,“自認定年度起,連續3年每年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2000萬元、5000萬元等不同檔次的獎勵。”
注意,是連續3年。也就是說一旦在營收、財政貢獻、注冊資本三方面,達到廣州總部企業的條件,落戶獎勵最高可以達到一億五千萬元。
當然廣州是一線城市,拿武漢和它比有些不公平。那可以再看看經常被和武漢相提并論的成都。成都去年2月,同樣出臺了《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做強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撐的意見》,里面提到:
入駐成都市重點產業園(集聚區),自在本市地方經濟實得體現年度起,根據實收資本規模和租用辦公用房情況,對企業及其高級管理人員給予獎勵,獎勵總額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
落戶這一項,成都的獎勵上限是5000萬,比武漢要高出不少。作為參照,還可以對比下經濟總量落后武漢十來名的西安。
按照注冊資本,西安將總部企業落戶的獎勵額度,分為3500萬、2500萬和1500萬三個梯度。而為了扶持金融業發展,西安將金融企業總部的獎勵提升到了多少呢?6000萬元!
二線城市的獎勵政策,比一線城市還誘人,足以說明總部企業的吸引力,以及爭奪總部企業的激烈和瘋狂。

事實上總部企業的分布,基本也和經濟實力相當重合。一線城市仍然是絕對的中心,北京又是中心的中心,總部企業的數量已經突破了4000家,而上海的跨國公司總部,已經突破了600家。
二線城市如成都,2018年首批認證的有92家,五年內的目標是超過400家;武漢目前超過60家。
要指出的是,對總部企業的認定,不同城市的標準不一樣。整體來說,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聚集了數量繁多的跨國公司總部,總部經濟的含金量要更高。
02
這些城市之所以不惜血本,爭搶總部企業,是因為相對于一次性的獎勵來說,總部企業所能帶來的回報要高得多。
總部經濟的模式,是總部和制造基地的空間分離。對于一家企業來說,最具含金量的部分,并不在于終端的制造車間,而在于決策、管理、研發等核心部門。
搶來總部企業,就意味著占據了一家企業價值鏈高端的部分。企業依靠總部大腦指揮生產、調動經濟資源,擁有總部企業的城市,則能借此增強在區域經濟中的話語權。

相對于終端制造部門的藍領技工而言,能在企業總部的,往往是知識精英,所以搶總部企業其實是搶奪高端人才的最好途徑。
除此之外,更有誘惑力的回報是稅收。企業總部是財務核算中心,可以帶來一家企業的絕大部分的稅源。這也是北京、上海等地,財政收入如此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各城市的獎勵政策,基本都會將財政貢獻作為總部企業的認定門檻。如廣州,住宿餐飲業,納稅總額不低于5000萬元;房地產行業,要求納稅總額不低于6億元。
當然哪怕門檻再高,主動權也是在大企業手上。大企業從無到有孵化太難,能夠靠財政補助、稅收減免、購房補貼等手段,直接挖來現成的,自然是可遇不可求。
而且對地方來說,爭奪總部企業拼的未必是一次性補貼,而是綜合實力。
除了經濟實力外,最重要的無疑是行政等級。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非京的巨頭,在選擇第二總部時,都會首選北京,因為這里是決策中心,也是諸多事項的審批中心,人才、資本和信息的交匯地。
行政等級越高,城市的制度資源、決策地位和信息通達程度,會有更明顯的優勢。所以總部企業的分布,往往呈現出首都—直轄市—省會的梯度強弱格局。

比如蘇州,總部經濟相當發達,2017年末就達到127家,它顯示出經濟實力的吸引力。不過蘇州的總部企業,大多是內資的區域性總部企業,跨國公司和國家級總部相當少,這就是吃了城市等級的虧。
城市等級之外,金融、科技、人才這三項,是影響總部企業落戶的三大重要因素。
任何資本操作都涉及到金融,廣州總部企業數量大大低于北京、上海,正是因為金融業存在差距。至于科技和人才,重要性更不用說,總部企業永遠只會往智力資源豐富的地區跑。
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生產制造功能,總部企業對服務業的發展程度的要求很高。像香港聚集了大批內外資的企業總部,正是因為配套的服務業高度發達,在三產中的占比超80%。
03
總部經濟的特征,是企業總部和生產基地的分離。既要分離,又要避免物理距離對指揮調度功能的阻隔,所以信息和交通的通達程度很關鍵。
總部經濟近幾年被熱捧,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技術和高鐵網絡,為這種“異地辦公”提供了便利,比如實時的視頻會議。未來隨著高鐵網絡逐漸完善,這種分離還將繼續加速。
那么,城市之間對總部企業的猛烈爭搶,會造成什么影響?以三線為界,城市間的分化將逐步明顯。
這可以從兩方面解釋。其一,對于一二線城市來說,感興趣的只是能產生巨大稅收貢獻的總部,它們甚至會主動遷移制造基地,因為后者面臨著生態環境壓力,還會擠壓用地空間。
總部企業在轉移制造基地時,往往也會選在勞動力和土地價格更低的地方。這樣就會造成一二線城市占領價值鏈高端,三四五線城市占領價值鏈低端的前店后廠式分工格局。
由于總部的附加值更高、經濟溢出效應更明顯,城市之間的收益將會呈現出馬太效應,頭部城市對腰部城市的虹吸,將會更加顯著。
考慮到行政等級是城市爭奪總部企業的重要影響要素,在北上廣深之外,二線省會城市如杭州、南京,尤其是強省會二線如成都、武漢、西安,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加持。
其二,成都日前出臺百億基金扶植獨角獸的政策,再結合各地搶人大戰的補貼力度,可以這樣說,這種通過砸錢來挖人挖企業的彎道超車模式,將會越來越常見。
那些擁有財政和資金總量優勢的城市,毫無疑問,能夠拿出更大的手筆,搶來的資源,又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應,由此會形成一種強者愈強的閉環效應。
低線城市當然不是沒有出路,但純粹做生產車間,除了具備就業數量的優勢外,只能享受總部企業剩下的紅利。所以,做好準備,迎接城市格局的重新洗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