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大屠殺歷史遺址江南水泥廠被指保護不力,回應:原因復雜
位于南京市棲霞區的江南水泥廠,是中國水泥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標志性企業,廠內還有日軍侵華期間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相關遺址、遺跡。2012年,“江南水泥廠舊址”被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有當地市民發現,江南水泥廠廠址內部分歷史建筑多年無人過問、已經瀕臨倒塌損毀,面臨著即將滅失的狀態。許多列入保護的建筑已經成了危房,對外所稱的“保護”近乎落空。

南京市棲霞區文化局副局長駱敬剛日前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過去幾年,棲霞區文化局與江南水泥廠及其上級單位南京新工投資集團(下稱新工集團)就江南水泥廠民國建筑的修繕保護有過多次接觸,也發過修繕通知書。2017年他們將此事上報給了南京市文物局,“畢竟涉及到市級文保單位”。
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稱,江南水泥廠屬于國資背景的企業,在修繕保護監管上存在法律法規上的難題,也遇到現實的掣肘,“修繕資金是一個大問題”。
新工集團黨委副書記吳啟寧對澎湃新聞說,棲霞區政府計劃對江南水泥廠片區進行整體房屋征收,從而進行整體規劃,而文物修繕工作也要等該區域的整體規劃出來后才能進行,但目前房屋征收因為有群眾舉報而停止,修繕工作也不知何時才能啟動。

年久失修的文保單位
棲霞山東麓下,坐落著江南水泥廠,它占地兩千多畝,如今廠內綠樹成蔭、環境幽靜。然而在七八十年前,這里每日響著機器的轟隆聲,好不熱鬧。
它始建于1935年,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設備和工藝最先進的水泥廠,是中國水泥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標志企業。
它還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在1937年日軍侵華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人卡爾·京特和丹麥工程師貝恩哈爾·辛德貝格還在此地保護了3萬多名中國難民。辛德貝格當時還在廠內設有難民小醫院。鼓樓醫院美籍醫生羅伯特·威爾遜曾來此為傷員做過手術,此地的俱樂部小黃樓、難民小醫院都曾出現在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記錄日軍大屠殺暴行的電影中。現在舊廠址內還存有南京大屠殺見證人京特及其日語翻譯顏景和等人的故居。

此外,廠址內還有職工住宅、俱樂部、小學校等建筑,構成一組典型的民國建筑群。因為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2012年3月,“江南水泥廠舊址”被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不過,近期有南京市民向澎湃新聞反映,江南水泥廠舊址多年無人過問,許多列入保護的建筑已經成了危房,瀕臨倒塌損毀或即將消失,對外所稱的“保護”基本落空。
“文物就是歷史的載體,人們通過文物喚起對歷史的記憶與思考。近些年國家對文物保護越來越重視,如果再不過問,這些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遺存將消失殆盡,我們也會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有相關文物保護專家對澎湃新聞說。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早在2016年,江蘇電視臺公共新聞頻道就曾對此做了報道,當時的棲霞區文化局文物科科長表示,不久相關規劃就會出臺,立項已經報到市文物部門,會針對一些建筑進行搶救性維修。
然而時至今日,這一承諾尚未兌現。
澎湃新聞查詢到,2013年年初,南京市規劃局就公示了《江南水泥廠民國住宅風貌區保護規劃》,2014年4月丹麥女王訪問南京,辛德貝格的外甥女隨行,重返江南水泥廠舊址。有關部門就通過《新華日報》、《揚子晚報》等媒體許諾:5年后江南水泥廠變身“民國公園”,還要清理護廠河,“駕一葉扁舟(可)重溫辛德貝格救難史”。
媒體當時還報道稱,未來江南水泥廠將分為抗戰文化史跡區、民國建筑薈萃區、工業遺產保護區這三大功能區,有文化展覽用地和商業酒店混合用地。對于其中的民國建筑將根據建筑不同現狀,加以修繕。還將對水道進行清理,修繕駁岸,兩側規劃10米的綠化帶,形成連續的河道景觀。“我們的要求是,未來水上要能游船,游客可以劃船環繞欣賞整個風貌區。”
就目前來看,這些規劃并未落實,“民國公園”、“抗戰展覽館”尚無影蹤。
現如今,舊址內許多建筑已破敗不堪,要么沒了門窗,要么窗戶早已沒了玻璃。
澎湃新聞記者現場看到,京特夫婦第二處舊居目前僅剩殘墻斷垣,門前枯葉可以沒踝。曾存放辛德貝格記錄日軍暴行相冊的俱樂部(兩層圓柱狀錐頂小黃樓),因年久失修被封閉。難民小醫院舊址及民國住宅,房頂坍塌,門窗破敗,地板被撬,成了危房,周邊樹起數塊了“房屋年久失修,請勿靠近入內”的牌子。
另外,也有專家表示,此地列入文物保護的歷史建筑銘牌及辛德貝格銅像說明亦有多處錯誤有待改正,例如辛德貝格銅像的底座上所標生卒年代有誤,也不能把辛德貝格的姓氏當做姓名,即不能寫成“辛德?貝格”,應為“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等。

江南水泥廠舊址里年久失修的房子。門窗已損壞。
江南水泥廠舊址里年久失修的房子。
文保部門稱背后原因復雜
多年來,江南水泥廠舊址的修繕保護問題得到各方關注。但澎湃新聞采訪發現,盡管過去幾年多方都為推進這一工作做出努力,但直到現在,幾乎沒有進展。相關單位說,其背后原因較為復雜。
棲霞區文化局副局長駱敬剛表示,過去幾年,文化局與江南水泥廠及其上級單位新工集團就江南水泥廠民國建筑的修繕保護有過多次接觸,也發過修繕通知書。并在2017年將此事上報給了南京市文物局。
“畢竟是市級文保單位,我們處理不了,就上報給市級。”駱說,在那之后,市文物局向新工集團發了相關函文。棲霞區相關部門也在2017年與新工集團及江南水泥廠相關負責人就修繕一事進行過開會協調。
新工集團是南京市市屬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江南水泥廠屬于其下全資子公司南京化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化建集團)持有。新工集團成立于2012年,在這之后不久,當時的很多工業單位包括江南水泥廠都劃入了新工集團旗下管理。
新工投黨委副書記吳啟寧告訴澎湃新聞,2005年,江南水泥廠引入港資,但之后經營失敗,變成了一個困難企業,幾近關閉。有許多職工也被解除合同,另謀職業。
吳說,職工撤出后,有些房子長期不住人,便開始有問題,年久失修。但廠里也很重視這一問題,在2016年7月16日打過報告給棲霞區文化局。當時找了幾家設計單位做方案,但由于文物修繕比較復雜,牽涉到很多細節,因此難有進展直到2017年。
當年4月,南京市規劃局召開了規劃會,請來棲霞區相關部門以及新工集團與南京化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
“當時是南京前一個5年規劃快結束了,市里在看哪些地方還需要落實,涉及到江南水泥廠。”吳啟寧告訴澎湃新聞。
不過這次會議并未達成決議性結論。吳啟寧說,因為當時各方在保護問題上各有各的想法。“我們的基本想法是(政府)最好支持一點資金,企業比較困難,各方湊一點。”
江南水泥廠張姓副廠長表示,如果要全盤修繕,需要四五千萬的資金,這對于一個常年虧損的企業來說,很難負擔。“一般企業如果有錢的話,修繕文物引來一些游客,還能增加企業知名度,對企業發展是有好處的。我們的確當時無能為力。”張說,近十多年來,江南水泥廠基本都靠上級國企撥錢生存。
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也告訴澎湃新聞,文物法上對于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說過在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時可由政府先墊資修繕,隨后由所有人償付,如不付則有追討機制。但對國有不可移動文物卻沒有相關規定,只說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卻未說明使用人沒有能力的情況下該如何做。
“所以國內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很多文物年久失修,找不到責任人,很多你一看其背后都是國資。”該負責人說,“所以現在(江南水泥廠)要修,但要出很多錢,這個錢怎么出,是個問題。”
該負責人分析,對于新工集團來說,如果要出資修,會考慮到投入產出問題,而如果找政府幫忙,政府也會有類似顧慮,畢竟不是一筆小數目。“國資雖然是政府下面的,但錢要從一個口袋到另一個口袋,雙方未必會同意。”
“更何況還有后續管理運營的問題”,該負責人還說,后期能不能打造好,文物能不能帶來市場上的回報,旅游如何做,資金跟不跟得上,都是問題。畢竟江南水泥廠所在的地方交通不是特別方便。
“棲霞區政府之前也想過引入一個民營的旅游管理很有經驗的企業,但沒落實下去,可能這兩年經濟也不景氣,人家不愿意接這個盤,因為周邊改造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億(元)。”該負責人說。

修繕保護工作或有轉機
不過,聽江南水泥廠及其上級部門新工集團和化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述,似乎修繕保護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口。
江南水泥廠張姓副廠長告訴澎湃新聞,2017年上半年,該廠連同棲霞區政府出了一個局部性的修繕設計,“預計我們花費十萬塊錢,先對一些破敗程度比較嚴重的建筑進行修繕。”
張當時拿著這個設計去找了國內的三家專業單位咨詢,當時的專家提了兩個問題:一是沒有整體的規劃方向,不好設計,二是民國建筑群內有四十多戶職工住戶,會妨礙修繕利用。
張說,之后他將這一情況匯報給區里有關部門。
而另一方面,在2017年下旬,南京市棲霞區政府做了一個大的動作,計劃對江南水泥廠進行整體房屋征收。
張向澎湃新聞提供了一張《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政府房屋征收決定》,該決定發自2018年3月,其上把江南水泥廠納入征收范圍。
“我們分析,棲霞區是考慮把整個廠職工住戶遷出來,將這兩千多畝土地房屋進行一個整體的規劃,在這個前提下,文物自然得到保護,我覺得區政府這個考慮也是對的。”吳啟寧對澎湃新聞說。
化建集團副總經理靳黎明告訴澎湃新聞,征收令下來后,作為配合工作的企業,江南水泥廠與化建集團相關負責人在征收過程中頻繁與征收部門接觸,期間得到了一個信息,即棲霞區政府預備將棲霞山及周圍一整片土地統籌規劃做文化旅游,江南水泥廠的民國建筑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需要征收后整體打造,此外還有棲霞山佛寺、兒童樂園等規劃。
“知道要征收,企業畢竟是以生產經營為主體,盡管從文保角度考慮,在整體改造之前由我們企業先出一部分資金進行搶救性修繕也未嘗不可,但我們也會本能地想,一般征收也就一兩年的事,我們做修繕從規劃立項到審批動工,整個過程沒有一年多時間也下不來,那我們就考慮,在政府征收之前還去做修繕到底必要性還大不大。”靳說。
吳啟寧說,整體征收后,土地房屋所有權有可能收歸政府,那樣的話,無論是文物的修繕保護,還是廠區未來如何引進項目、發展新的業態,都將由政府做主并承擔責任,這是江南水泥廠與地方政府都樂于接受的。
“政府與我們談好合理的資產分配辦法,這對我們也是一種解脫,相當于把這塊資產盤活,我們可以考慮轉型發展,而對于政府,將住戶得到安置,土地房屋所有權收回,也可以騰出手來做整體規劃發展。”吳啟寧認為。不過,具體如何做,雙方還沒有開始坐下來談。
然而這中間出現了一個問題。計劃征收公開后,征收范圍內的1500戶職工中有人寫了舉報信,矛盾很突出,征收工作因此停滯。澎湃新聞記者在廠址內遇到一些當地居民,“有人不愿意拆,認為給的(拆遷補償)錢少。”有人說。
“當時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職工不答應,說給的(安置房)面積小等。”吳啟寧說。
不過張姓副廠長表示,目前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但吳啟寧表示,不太清楚棲霞區里目前的大規劃。“(棲霞)區里沒形成正式的規劃之前也不好跟我們說什么。”目前他們只能做的是將文物進行保護性隔離,確保遺址內不能出安全事故,不能出現職工搶占的現象,文物局也在廠址內安裝了攝像頭。“作為困難企業,目前能做的恐怕也只有這點了。”吳啟寧對澎湃新聞說。
南京棲霞山文化休閑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姚姓主任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南京市已經把棲霞山周邊19.18平方公里劃歸為棲霞山文化休閑旅游度假區。按照這一規劃,經過雙方協商,2017年下旬江南水泥廠區被納入征收紅線范圍。
但由于在這之前的一期征收工程未得到部分老百姓理解,目前征收工作停滯,何時再啟動尚未有明確決策。
“當時我們是對江南水泥廠文物建筑修繕保護有過一些計劃,但現在產權還不在我們這,我們無權采取任何措施。只能由江南水泥廠在文物部門指導下做修繕。”姚說。
有文保專家對澎湃新聞表示,納入整體規劃是好事,但關聯方資產如何分配恐怕還需時間研究,而在這之前,文物不能處于無人保護的境地,文物保護不能等。“每天日曬雨淋的,情況每日愈下,萬一坍塌了就很難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復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