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派名家傳丨祖父吳湖帆與《富春山居圖》的淵源


眾所周知,中國畫的巔峰之作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經歷磨難,在明末被收藏家吳洪裕欲陪葬而燒成兩段。事后分別再起名,前段較短,稱為《剩山圖》;后段稱為《無用師卷》。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圖》之《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在成畫660余年,遭火殉一分為二360余年,分藏海峽兩岸60余年后,終于完成了歷史性的合璧展覽,在兩岸的交流史和中華文化史上寫下了動人的篇章。其實,我爺爺吳湖帆和《富春山居圖》之間有很深的淵源,這段歷史也是中國畫壇的一段佳話。

1956年,63歲的吳湖帆(二排左一)和孫輩合影
一排左一為3歲的作者
在《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后,《剩山圖》被廣東的王廷賓(曾任揚州通判)收藏之后,再無音訊;而《無用師卷》被乾隆帝收入皇宮。且因乾隆帝在收到《無用師卷》之前,已經收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圖》的《子明卷》,他非常喜愛《子明卷》,在此手卷空白處共題了51個跋。得到《無用師卷》后,乾隆帝心知肚明《無用師卷》的水平高于《子明卷》,但礙于面子,硬將《無用師卷》題成偽作而留在了宮中。這段曲折歷史在遺留下來的畫作題跋中得以還原。

《剩山圖》上的王廷賓題跋
時間飛快,三百年過去了。黃公望的名作,一半委屈地被定為偽作而無聲無息地待在皇宮中無人關注;而另一半,則音訊全無。20世紀30年代,或是歷史的使命,這《富春山居圖》的兩部分作品,都由于我爺爺吳湖帆的出現而重放異彩。
我爺爺是有名的書畫鑒定家,鑒定文物的本事源自家學淵博。家里的收藏繼承了幾個方面:一個是我高祖吳大澂,他的收藏以青銅器、玉器為主;一個是我爺爺的外公沈韻初,他是當初川沙最大的收藏家,以收藏字畫、古籍為主,特別喜歡董其昌,齋名就叫“寶董閣”;一個是我奶奶潘靜淑,蘇州潘家也傳過來不少字畫。
1934年,國民政府擬選一批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參加次年舉行的“倫敦世界藝術博覽會”,由于在文物鑒定方面的天賦與名望,我爺爺于9月被邀請加入籌備委員會,負責審定古字畫的真偽。其間,爺爺目睹并親鑒宋元明諸名跡,也就在評審過程中,爺爺偶然見到了乾隆帝題為偽作的《無用師卷》,認真鑒定后,將它改定為真跡。
針對甄別工作,我爺爺留有手稿《目擊編》《燭奸錄》等,其中《燭奸錄》專門將贗偽者抄為一冊。我們在《燭奸錄》中可以查到他的評語:“黃公望《富春山居》卷(單行本):此圖宮中藏二本,據清高宗御題一真一偽。今觀真本有高宗題字數十次者,款式殊劣,非真跡也。相傳之偽本經印行者有沈周、文彭、周天球、王穉登、董其昌、鄒之麟等題字皆真跡,黃氏自題款字亦較御題本為佳,畫亦略勝,或是真跡也。”作為鑒定家,爺爺此段文字用對比的方法,寫得清晰明了,證明《無用師卷》是黃公望真跡,該作因此又得到了后人的關注。他后來也在《古今半月刊》上發表《元黃大癡(富春山居圖卷)燼余本》一文中闡述道:“真本大氣磅礴,神采奕奕,而偽本則筆墨粗獷,無論神韻,且紙為染色,絕少古趣。”

吳湖帆《燭奸錄》手稿
《無用師卷》已驗明正身,那《剩山圖》下落如何呢?時隔四年,1938年10月20日,爺爺身有小恙躺在家中休息。忽有汲古閣的曹友卿來家,請爺爺鑒定他新收來的一些畫。爺爺撐著身子起床,取畫觀看。當他看到其中一張冊頁大小的畫片時,定神不動了——失蹤已久的《剩山圖》就在眼前!曹友卿看著爺爺的表情,很是得意。突然,爺爺翻了一下其他畫頁,問曹:“賣給你這幅畫的人你知道嗎?”曹回答:“知道,是一個老太太。”爺爺仿佛病態全消,馬上起身換衣服,說道:“你馬上帶我去找她!”當爺爺跟隨曹友卿來到一家人家時,見到那位老太太就問:“與您賣了的那幅畫在一起的,是不是還有一幅字?”那老太太說:“有的。”爺爺急忙讓她取出那幅字,并買了下來。回到家中,爺爺即與曹友卿商議買下那幅畫,最后將家中的商王之母黎方尊及一幅文徵明的山水畫予以置換。當爺爺將從那老太太那里買下的字幅放在那幅畫的旁邊時,臉上露出了愉悅微笑,眼前展現的就是那失蹤三百多年的《剩山圖》及第一個收藏家王廷賓的題跋!
當爺爺收藏了《剩山圖》后,請人寫引首、畫黃公望像并裱成手卷,還請陳巨來專門刻了一枚印章——《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自此,爺爺在收藏界的聲望更加鼎盛。

吳湖帆請陳巨來印刻《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1954年,爺爺用《無用師卷》的照片和《剩山圖》真跡,合臨了整卷《臨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而《剩山圖》則于1957年初,以8000元賣給了浙江博物館,目前仍是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詳見《吳湖帆年譜》)。
在我的童年回憶中,我們全家人住在上海市區嵩山路88號一棟現在已經被拆除的老房子里,一樓放古籍,二樓是我爺爺奶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三樓留給我父母和我們幾個孩子居住。爺爺的字畫全部藏在我們住的主樓旁邊的一棟三層副樓里,我們稱之為小樓,平時是關閉的,外人不讓進。后來長大懂事了,這些收藏已因歷史原因散落了,實為遺憾。
這些年我對爺爺孜孜不倦地研究,逐漸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認為,爺爺對字畫的甄別和收藏工作,為中國畫史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這在《富春山居圖》這件事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甄別真偽、去蕪存菁,還請朋友裝裱和刻章,很多古字畫到了他手里,藝術價值都得到了升華。
(作者為吳湖帆之孫、海上書畫名家后裔會會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