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醫工簡報 | Oracle Health服務器泄露導致醫院勒索;定量分子成像;流式腦-語音神經假體
醫工簡報是由醫工學人理事會整理的醫工交叉領域一日內最新進展,內容來源為著名期刊、國內外知名媒體等。周一至周五工作日發布!
醫工簡報音頻內容已在喜馬拉雅、小宇宙等平臺上線,歡迎訂閱收聽~
醫工學人已建立各細分領域微信群聊(國內外醫工交叉領域頂尖高校、科研院所、醫院、企業等專家學者、碩博士、工程師、企業家等),歡迎加入醫工學人社群。
行業動態
Oracle Health 服務器泄露導致醫院勒索

Oracle Health 近期被曝發生數據泄露事件,黑客利用客戶憑證入侵其遺留的 Cerner 系統服務器,竊取了多家醫院的電子病歷(EHR)患者數據。據 Bleeping Computer 報道,事件發生于 1 月 22 日后,涉事黑客已向醫院發起加密貨幣勒索,并建立施壓網站。Oracle 雖未公開聲明,但已向客戶通報情況,承諾提供受影響患者識別、信用監測等服務,但將違規判定及患者通知責任轉嫁給醫院。FBI 已介入此事。
臨床綜合
The Lancet| 重新思考冠狀動脈疾病:行動呼吁

冠狀動脈疾病(CAD)的臨床診療長期聚焦于冠脈閉塞導致的急性心肌缺血,但動脈粥樣硬化作為慢性終身性疾病在癥狀出現前已持續進展,現有模式錯失早期干預時機。3月31日,《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由 24 名國際專家組成的柳葉刀委員會提出從"缺血中心"轉向"斑塊中心"的診療范式革新,主張將 CAD 重新定義為需終身管理的慢性病。研究指出需開發針對無癥狀人群的早期篩查工具和個體化風險評估系統,并強調結合影像學、人工智能技術及生活方式干預,通過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望每年避免 870 萬例死亡。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0497-0
醫學人工智能
Nat. Commun.| 一種臨床適用的小型多模態放射學模型及胸片表現評估指標

基礎模型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正成為新范式,其通過自監督學習實現快速任務適應,但臨床部署面臨隱私、資源消耗和事實性評估等挑戰。4月1日,由微軟研究院和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組成的團隊開發了輕量級多模態模型 LLaVA-Rad 和事實性評估工具 CheXprompt。該研究整合了 69.7 萬份胸部 X 光圖像-報告對,通過 GPT-4 合成數據并采用三階段訓練策略,使 7B 參數的 LLaVA-Rad 在報告生成任務中超越 GPT-4V 等大型模型,且支持單 GPU 本地部署。CheXprompt 基于 GPT-4 的評估與放射科醫師評分高度一致,為自動化醫學影像分析提供了高效、隱私友好的解決方案。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344-x
醫學成像技術
Nat. Protoc.| 基于深度磁共振指紋圖譜的定量分子成像

基于深度學習的飽和轉移磁共振指紋識別(MRF)是一種新興的蛋白質、代謝物和 pH 值無創體內成像方法。4月1日,麻省總院 Christian T. Farrar 和特拉維夫大學 Or Perlman 等人定義了使用深度 MRF 的定量分子MRI的完整協議。他們描述了體外樣本制備以及動物和人體掃描考慮因素,并提供了化學交換飽和轉移(CEST)和半固體磁性轉移(MT)定量成像的采集協議設計和優化背后的直覺。同時,進一步提供了修改和擴展各種其他病理(例如神經退行性病變、中風和心臟病)成像管道的指南,并附有相關的開源代碼和樣本數據。
https://doi.org/10.1038/s41596-025-01152-w
康復(神經)工程
Nat. Neurosci.| 用于恢復自然交流的流式腦-語音神經假體

神經假體實現自然交流是腦機接口領域的重要目標,尤其對于因神經損傷喪失語言能力的患者具有重大臨床意義。3月31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Edward Chang 團隊設計了一種實時語音合成神經假體系統。該研究通過植入 253 通道高密度皮層電圖(ECoG)陣列,首次實現了癱瘓患者無聲發音意圖的同步語音合成,系統延遲僅 80ms,詞匯量 1024 詞,通信速率 47.5 詞/分鐘,且無需依賴患者發聲訓練模型。研究還證明該架構可推廣至其他無聲發音接口(如微電極陣列和表面肌電),為臨床轉化奠定了基礎。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5-01905-6
可穿戴技術
Nat. Electron.| 皮膚電活動作為身心活動期間汗液分泌監測的替代指標

可穿戴汗液傳感器通過監測皮膚電活動為心理和生理活動下的汗液流失提供了新型監測手段,但傳統非透氣電極在劇烈運動時因汗液積聚會導致信號失真。4月1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Ali Javey 團隊在《Nature Electronics》發表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微米級透水蕾絲電極(μ-lace)的多模態汗液傳感平臺,,實現了對身心活動的精準區分與長期穩定監測。該平臺通過激光切割技術制備的透氣電極(透水率99%)有效避免了汗液滯留,首次實現了皮膚電導率與局部汗液分泌率的定量關聯(相關系數 r=0.89),并通過多部位同步測量成功區分了心理活動(指尖主導的相位響應)與體力活動(前臂主導的張力響應)。團隊還驗證了該傳感器在 11 小時日常活動中的穩定性。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5-01365-7
生物材料
Chem. Rev.| 實現軟體機器人感覺運動功能的柔軟材料與器件

當前機器人領域向柔軟、可彎曲、可拉伸材料方向發展,開發此類材料與器件對先進機器人技術愈發關鍵。3月31日,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團隊系統闡述了賦予機器人感覺運動功能的軟材料與器件,對這一新興領域進行全景式剖析。文章重點探討了柔性傳感技術、驅動機制、結構設計和制造工藝的最新進展;深入分析感覺運動控制策略、人工智能融合方法,以及在醫療健康、增強與虛擬現實、勘探等領域的實際應用。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rev.4c00906
END
編輯 | 羅虎
審核 | 醫工學人理事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