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電影到中醫藥,“城市美育日”精彩遍及上海
春日融融,3月29日,上海市民文化節以“城市美育日”開啟一年的精彩。千余場活動在城市的商圈、街區、社區、公園、廣場、綠地、水岸等地展開。演出、集市、快閃、國潮、非遺、AI互動、CityWalk……處處洋溢著文化藝術氛圍。市民在城市的街頭巷尾,與文化藝術不期而遇。

上海市民文化節“城市美育日”主會場首次走進商圈,設在嘉定安亭嘉亭薈
促進文旅消費,非遺主題線下店開進商圈
今年,順應文體商旅展農聯動的趨勢,上海市民文化節“城市美育日”主會場設在嘉定安亭嘉亭薈商圈人流如織的開放中庭內。除了固定的座位,在商場每一層市民均可通過天井俯瞰演出場地。熱鬧的演出,點燃了整個商圈的氣氛。
開場廣場舞《一道白相》瞬間點燃現場氣氛,江橋“海之韻”舞蹈隊的演員們用舞姿展現上海處處“好白相”的城市好風景。“文化根,民族魂,薪火相傳是根本,江山代代有傳人。”清脆的琵琶聲配上清朗的童聲響徹全場,一首講述少年心聲的彈詞開篇迎來滿堂彩。

武術節目《中華武魂》匯集了多位外國參演者,右二為大熊,右三為教練鄭明章
虹口區文化館選送的武術節目《中華武魂》匯集了來自伊朗、美國、泰國、瑞典、巴基斯坦等國的6位外國選手。“我從小就看功夫電影,想學中國功夫。”瑞典人大熊一身傳統黑色金邊太極練功服,談起武術就興致勃勃。他來到中國后,首先去的就是心目中的圣地武當山,來到上海后,又找到了上海精武體育總會拜師,學習了盧氏心意拳和八卦掌。帶隊教練、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培訓中心教練鄭明章表示,每年都有受中華武術精神吸引的外國人前來學武,“這支外國人的隊伍,代表的也是‘中華武魂’。”
會演遴選了近年來上海市民文化節與社會大美育舞臺上涌現的老中青少優秀團隊,以民歌、戲曲、舞蹈、器樂、合唱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為觀眾們送上視聽盛宴。
舞臺下的“風景”也精彩非凡。在商場2樓,首家嘉定區非遺主題線下綜合店“嘉有好店”揭幕,匯聚了20多個非遺項目的150余件非遺商品,旨在“以店為媒,破圈入市”。
自學洞簫的王女士特意來到現場選簫,“傳承人做的簫音色真的不一樣。”“嘉有好店”還有古琴等非遺樂器吸引她的注意,“平時我很少逛商場了,覺得千篇一律沒有吸引力,但這家店值得專門來。”

首家嘉定區非遺主題線下綜合店“嘉有好店”
“‘嘉有好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固定展示非遺的場所,對非遺傳播有很大幫助。”江南閨秀畫區級傳承人范東梅表示,平時他們面對消費者的場合主要是非遺市集,雖然熱鬧,但有些市民會顧慮流動攤位售后困難,或是之后有進一步了解非遺的意愿,卻難以聯系到傳承人。如今“嘉有好店” 除了日常經營,還扮演著一個mini非遺展覽館的角色。在這里,消費者不僅能夠參觀、購買非遺產品,還可與傳承人現場交流,預約體驗課,親自體驗非遺技藝。
當天,借著“美育日”的契機,嘉定區文旅線路推介攜手10個美育點位齊齊“出攤”。現場還有汽車展區和體育項目展示區。嘉定區“社會大美育”聯盟成立,47家成員單位攜手,推動美育資源直達市民身邊。
“現在,我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場地進行‘美育一刻’的活動,例如小型畫展、非遺展、快閃音樂會等。這幾年嘉定一直在打造全民、全齡、全時、全域的社會大美育體系,集合全區美育資源,導入商圈、社區等人員密集場所,讓百姓觸手可及。” 嘉定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朱旭說。
“這是我們市民文化節啟動日的主會場首次走出文化場館走進大型商圈,不僅為商圈注入了文化活力,也為商圈帶來了更多人氣。”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吳鵬宏表示,今年市民文化節辦節通過文旅商體展農聯動,不僅提升全民美育素養,還可以促進文旅消費,更好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發展雙豐收。
各區分會場讓“城市美育日”遍及上海
各區分會場也紛紛走出文化場館開展了多姿多彩的活動。“城市美育日”的精彩,遍及上海各地。
在徐匯區襄陽公園,阿卡貝拉歌曲串燒以十首經典電影主題曲帶領觀眾重溫電影的時光長河,激發觀眾的共鳴與熱情。徐匯區“拾光?匯影”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徐匯區“城市美育日”暨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主題活動上,幾位大咖用電影美育導賞課拉開“美育第一課”的帷幕。
上海音樂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研究員肖陽結合國內外著名電影音樂片段,為觀眾分享了電影與音樂的雙向賦能,揭秘電影音樂蘊含的情感力量和表達意義。上海交通大學媒體學院教授、電影史論研究專家李亦中、上影演員劇團團長、影視演員、主持人崔杰、上海中天新辰影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翰等電影人與觀眾分享了電影與徐匯,電影的歷史與未來的故事。
“創意是電影的核心,機器不可能完全替代人。未來,希望每一位普通市民都能借助AI,發揮自己的創意,拍攝出自己心中的故事。”高翰認為,如今風頭正勁的AI會讓更多人實現電影夢想。得益于現代技術,“人人參與、人人出彩”的美育愿景有了具象的呈現。

徐匯區“城市美育日”以電影為主題,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
徐匯區作為中國“百年電影”發祥地之一,具有深厚底蘊。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博物館等電影地標坐落于此,電影院團、影史名人舊居集聚,電影取景地眾多。當天主辦方推出涵蓋“電影+音樂”“電影+閱讀”“電影+美術”“電影+旅游”四大板塊的美育系列活動。系列活動將貫穿全年、覆蓋全域、普惠大眾,共有12個系列、120項精彩內容,覆蓋全區40+個公共空間和點位,并在“城市美育日”主題活動現場正式發布。
當天,“銀幕尋蹤——10場電影主題展”的首場展覽,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電影海報展在襄陽公園現場呈獻。徐匯全域范圍內同步開啟了豐富多樣的電影美育活動,衡山電影院、百代小樓前、夏衍故居等地開展了以電影為主題的“城市速寫魔方”繪畫之旅、愛樂隨行——電影音樂快閃、紀念夏衍誕辰125周年主題活動等多樣活動,市民可感受徐匯“百年電影”的文化魅力。

長寧區非遺中心帶領親子家庭感受中醫文化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29日,長寧區非遺中心化身為“中醫藥科技實驗室”開啟了“蘇河源起?沉浸城市故事會”智趣賦能親子 City Walk 活動的第一站活動。親子家庭通過“五感識藥盲盒”挑戰藥材辨識,用賽博吉他彈《本草綱目》,在VR 中醫館穿越全息影像,沉浸式感受古代郎中“望聞問切”的診療智慧。在致和堂中醫館,孩子們變身“小小藥劑師”,稱量藥材,制作驅蚊香囊;通過 AI 智能面診與智能手表診脈,獲取趣味健康報告;特邀講師現場科普《詩經》中的芍藥等“課本彩蛋”,揭秘中醫藥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愛馨苑的“會說話的自然課堂”將活動推向高潮,親子家庭合力種下象征親情的芍藥花苗,制作嵌入 NFC 芯片的中藥書簽。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理解“藥食同源”理念,家長們則通過科技講解重新認識身邊的“天然藥堂”。
虹口區“城市美育日”主題活動在虹口上濱廣場舉行。開場演出《Karma因與果》由外籍人士劇團珍珠劇社帶來。主辦方向6位志愿者頒發了首批虹口國際文化志愿者證書。據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虹口國際化社區的打造,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積極參與虹口各類公共文化活動中,“本次活動遴選了熱愛并積極參與群眾文化的一批中外人士,為他們頒發首批虹口國際文藝志愿者證書,希望能更好地交流、傳播中華文化、海派文化。”現場接受頒獎的代表,珍珠劇社社長、加拿大人Grant帶領的珍珠劇社參與了公共文化配送,劇社還被評為2024年虹口區文化配送優秀社會主體。瑞典人大熊則走上了市級群文匯演的舞臺,在嘉定主會場表演精武武術。海納百川的上海為這些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外籍人士提供了一個服務與被服務的公共文化平臺,讓他們能深度融入這座城市,綻放異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