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刷牙刷不掉的口臭,可能是你的腸道菌群在“報警”|真實研究揭秘
你可能以為體味是天生的,口臭只是刷牙不夠干凈。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讓人尷尬的“味道信號”,其實可能來自腸道?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腸道菌群不僅決定你吃得好不好、排得順不順,甚至還悄悄決定你“聞起來像不像一個健康的人”。

是某些細菌在悄悄產氣,還是腸道發炎導致代謝異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你的氣味,可能正在暴露你的腸道狀況。
01 從嘴巴到腋窩,你的“味道”是一場微生物的合謀
人體的“味道”從不孤單,它往往來自微生物的“二次加工”。我們每天吃下的食物、飲下的飲品,經過消化吸收后,會殘留未被利用的蛋白質、多糖和脂類物質,成為腸道細菌的“發酵原料”。
在這個過程中,某些細菌會釋放出硫化氫、吲哚、胺類等具有強烈氣味的代謝產物,直接或間接通過口腔、汗腺排出,從而形成我們熟悉的口臭和體味。

2022年《Nature Microbiology》的一項研究指出,口臭中常見的硫化氫、甲基硫醇等揮發性硫化物,并非僅來源于口腔,而是與腸道中產硫菌(如梭狀芽孢桿菌屬)的活性有關。與此同時,腋窩和皮膚褶皺中的體味分子,也與腸道菌群代謝氨基酸的產物高度相關。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患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或肝功能受損的人,會表現出特殊的“臭味型體質”——這是因為大量代謝廢物未能及時分解排出,反而通過肺、汗腺“泄露”了出去。聞起來的你,其實是腸道菌群的一張“代謝名片”。
02當“臭味”成為信號:氣味如何揭示你的腸道健康?
味道,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尷尬,而是身體內部代謝的“求救信號”。當腸道菌群失衡,一些異常代謝產物便會開始異常堆積,并通過口腔或皮膚釋放。
例如,口臭中最典型的“腐蛋味”硫化氫,往往指向蛋白質代謝異常,暗示腸道中存在高比例的腐敗型細菌;而帶有“魚腥味”的體味,則可能是肝臟解毒受阻,三甲胺(TMA)無法轉化成無味的TMAO,直接從汗腺逸出,這種病理現象在“魚臭癥”患者中尤為明顯(參考:Mitchell SC et al., J Inherit Metab Dis, 2001)。

不僅如此,2020年發表于《Cell Reports》的一項研究發現,腸道菌群還會調控汗腺的代謝路徑,通過神經-激素-菌群的三方通路,影響汗液中有機酸和氨基酸的組成,從而“改寫”你流汗的味道。
更驚人的是,有研究已開始嘗試用“體味圖譜”來反推腸道菌群結構——這就像通過鼻子來做腸道菌群篩查,未來或許真能“聞出病來”。而在當下,持續性的怪味、口臭或異味體味,其實已經在暗示:你的腸道菌群,可能正在“走歪路”。
03 氣味不是天注定,菌群可以重塑你的“體香基因”
盡管遺傳確實在決定體味中扮演一定角色,比如ABCC11基因的變異與腋下異味相關,但科學研究早已證明,腸道菌群的“后天塑形力”遠比我們想象中強大得多。它們不僅影響味道的“原材料”產出,更可以借由干預手段進行逆轉和調控。
首先是飲食。2021年《Microbiome》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富含多酚、膳食纖維和低動物脂肪的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能顯著提升益生菌比例,減少腐敗型菌群,從而降低吲哚、酚類和硫化物的合成量,改善體味指數。

其次是益生菌與后生元。多項臨床試驗顯示,特定菌株如Lactobacillus reuteri、Bifidobacterium longum在補充后,能調節腸道pH值與膽汁代謝,減少產臭代謝物的形成,顯著改善口腔異味與身體氣味(參考:Sullivan et al., J Appl Microbiol, 2020)。
最后,糞菌移植(FMT)已被證實可徹底改寫腸道菌群生態。在日本進行的一項研究中,體味嚴重患者在接受FMT后,自評氣味強度下降超過50%,客觀測試也顯示揮發性含硫化合物濃度顯著下降。
換句話說,“氣味命運”并非注定,菌群才是你可以調教的氣味設計師。
04 “聞起來健康”的人,是怎么養出好菌群的?
一個人散發的氣味,其實藏著他長期生活方式的“微生物履歷表”。要養出讓人“聞起來舒服”的身體,關鍵在于培育出多樣、平衡、低炎性的腸道菌群生態。那么,哪些習慣最有助于好菌生長、壞菌沉寂呢?
首先是穩定的作息和低壓力。腸道菌群與晝夜節律息息相關,長期熬夜和高壓狀態會促使促炎型細菌(如Proteobacteria)比例上升,帶來更多代謝毒素。其次是高纖維飲食+少加工食品。
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洋蔥、蘋果)為益生菌提供“口糧”,能提升產短鏈脂肪酸(SCFAs)菌群的活性,而后者可抑制腐敗菌群產生的硫化物、吲哚等臭味物質。
此外,適當運動也被證實具有“芳香作用”:2020年發表于《Gut Microbes》的研究表明,有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每周3次30分鐘快走)能提升粘膜保護型菌群,減少炎癥誘發菌的比例,間接改善口腔氣味與汗液成分。
結論是明確的:那些“聞起來就健康”的人,通常不只是體質好,而是他們的菌群生態系統長期處在“芳香型平衡”。你身上的味道,正是你和腸道細菌共同寫下的“生活簡歷”。
05 結語
身體的氣味,其實早已不只是“衛生”或“遺傳”的問題。它是一種來自腸道的“代謝氣泡”,是菌群狀態對外發出的微妙信號。
今天的你,聞起來是清新、自然,還是略帶異味,其實背后都有跡可循。改善氣味,不靠香水,而是靠腸道生態的重建。
當你開始關心那些看不見的小細菌,它們也會悄悄改變你呈現給世界的模樣。氣味的真正源頭,是微生物寫給身體的“隱秘簡訊”。
更多有關腸道菌群的相關知識科普,關注我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