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節奏慢、觀賞性差,這是板球無法得到認同的主要原因
一場籃球比賽一般用時1.5-2小時;一場足球比賽一般用時不到2小時;一場排球比賽一般用時2小時左右;一場曲棍球比賽一般用時2.5小時左右;然而一場T20板球比賽的用時,至少需要3-4個小時,而且還有越來越慢的趨勢。

去年12月,印度人接手國際板球理事會主席后,世界板球正在一步步走向“印度模式”。以2025年印度板球聯賽為例,前幾年的印度板球聯賽上半場比賽用時差不多在100分鐘之內,而今年的印度板球聯賽上半場比賽用時基本上都需要至少2小時,一整場比賽下來,差不多用時將近4小時。

板球節奏慢,投球的輪次并不是主因,而罪魁禍首是球員在比賽時的“墨跡"。打得好了,兩個擊球手要交流一下,耽擱一段時間;打的不好了,兩個擊球手還是要交流一下,再耽擱一段時間;投手的球投得好了,假模假式地布置一下防守,耽擱一段時間;投手的球投得不好了,隊長或隊友再和投手交流一下,再耽擱一段時間。還有就是多次的視頻裁判介入,是四分球還是六分球,視頻裁判回放比賽錄像確認一下;是不是寬球或是無效球,視頻裁判回放比賽錄像再確認一下;還有就是球員發起的對于判罰的挑戰,這個更要視頻裁判仔細的回放確認。

面對這樣的問題難道就真的沒人管嗎?答案是肯定的,肯定沒人管。而且自從印度人擔任了國際板球理事會主席后,還廢止了相關拖延比賽處罰的規定,這也直接導致了從2025年開始,板球變得越來越慢了。

板球比賽拖沓的行為,在中國人眼里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可是在板球傳統國家人的眼里并不是什么問題。因為,在從前參與板球運動的人基本上都會具備兩個特征:第一種,有錢還有閑,這些人可以不用通過勞動就可以獲得大量財富,在實現財富自由的前提下衍生出了大量的空暇時間。第二種就是無事可做的人,這些人只是通過參與板球運動或是觀看板球比賽來消磨時間。

中國人在學生時代就開始了忙碌,在有限的時間內都希望可以通過辛勤的勞動來獲得更好的生活,所以始終無法接受慢節奏的板球運動。

另外,觀賞性差也是板球很難推廣的原因之一。正如一次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板球比賽現場采訪,當記者采訪一位現場觀眾時,觀眾表示:一、自己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板球;二、來觀看板球比賽只是為了體驗亞運會的現場氣氛;三、板球比賽是不需要提前預訂就可以在現場買票入場觀賽的比賽;四、看了半天也搞不懂為什么這個球隊一直在打。

大多數比賽都是攻守交替進行,這樣使得比賽懸念叢生,而板球比賽則是一支球隊先進攻,在打滿規定的輪次后,下半場再互換攻守。所以,很多資深的板球球迷也只是在下半場在存有勝負懸念時,從最后幾輪開始觀看比賽。

節奏慢、觀賞性差這兩個問題嚴重阻礙了板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節奏慢可以制定相關的規則來加快比賽節奏,比如中華職棒為加快比賽節奏制定的“壘包上有人時投手須在25秒內出手”“同一打席不能牽制超過3次”等等。

觀賞性差也可以推出新的賽制提高觀賞度,畢竟板球要在中國發展,不用像一些國家那樣時時刻刻遵從著“祖宗之法”,一切都可以改變,變得可以讓中國人接受這項運動。

2025年中國板球管理部門會推出系列推廣活動,可以在這些推廣活動中進行大膽的嘗試,想想如何改變可以讓板球適應中國人的生活節奏,不要只是一切都“照搬”國外的。事實證明,十多年盲從式的“照搬”國外,只會讓板球運動在中國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小,國家隊的成績也越來越差。

活動搞了,人也來了,板球體驗了,然后就完了。參與體驗的人一覺醒來可能早就忘了什么是板球。但是也會有通過推廣體驗活動喜愛上這項運動的人,可是這些人又如何繼續參與板球運動呢?最后問題還是回到了“青訓”上面。下一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中國板球的青訓問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