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級投資人|富蘭克林鄧普頓CEO莊麗雅:中國蘊藏寶藏機遇
“上海的一系列布局與計劃,例如滬港通、試點自由貿易區以及吸引外資的政策等,顯示了其致力于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堅定決心。”3月25日,在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暨“投資上海”活動周間隙,富蘭克林鄧普頓總裁兼CEO莊麗雅(Jenny Johnson)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

富蘭克林鄧普頓總裁兼CEO莊麗雅(Jenny Johnson)
去年以來,中國陸續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莊麗雅認為,資本永遠會尋求最有利的投資環境,中國經濟現正經歷爬坡階段,政府已經開始實施刺激消費和投資的計劃以及各種增長策略,而上海更是一座商業友好型城市。
“我認為中國在政策轉向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切實支持了經濟增長。消費者信心是一個重要議題,關鍵是如何讓消費者愿意花錢。我認為中國有能力推出有力舉措,兩會已經展示了這一點。因此,關鍵是圍繞消費、增長和投資者信心。我們看到市場反應積極,表明這些措施起到了作用。”莊麗雅表示,中國目前的政策正在吸引外資進入中國,特別是南非、東南亞和中東的投資者。
莊麗雅介紹,富蘭克林鄧普頓在全球范圍內持續關注幾個指標:各國工程人才儲備、創新生態環境成熟度,以及關鍵的資金支持機制——是否有充足風險資本激勵青年創業者承擔商業風險、開展自主創新。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評估一個國家創新創業活力的關鍵維度。
“中國當前的發展態勢正是明證——這種培育創新的模式,恰如當年硅谷崛起及其后續科技飛躍的關鍵成功要素。”莊麗雅毫不掩飾對中國經濟的樂觀態度,“我們看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始終在保持增長并不斷創新。我們認為這里蘊藏寶貴機遇。”
無論是DeepSeek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還是新能源技術的進步,中國在這些重要創新領域都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戰略性產業正在見證中國創新力量的快速崛起。接下來,莊麗雅認為,人工智能與創新已為市場帶去了積極的動力,特別是傳統業務如制造業和農業,最終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定義增長機會并擴大利潤率,這些都將轉化為投資者的機會。
富蘭克林鄧普頓自二十多年前起已投資中國,分別在香港及上海設立研究辦事處,隨后在中國的投資和業務不斷擴展,于2004年與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入股中國人壽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合組聯營公司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富蘭克林鄧普頓還于上海設立外商獨資企業WFOE。
富蘭克林鄧普頓在中國擁有廣泛的業務,涵蓋機構性客戶、主權財富基金、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及私募股權,并與多家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 機構合作。
莊麗雅于1988年加入公司,于2020年2月成為首席執行官,在長達35年的職業生涯中,她一直是公司轉型的關鍵推動者,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之一,公司的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6萬億美元。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與莊麗雅的對話內容(略有刪節):
2025上海全球投促大會現場的一切令人贊嘆
澎湃新聞:您經常到訪中國,在最近有看到什么變化嗎?
莊麗雅:我認為每次來到中國,都能看到更多的增長和進步。這次旅程很有趣,經濟現正經歷爬坡階段,政府已經開始實施刺激消費和投資的計劃以及各種增長策略。我認為展望未來,確實充滿了樂觀情緒。經濟政策非常樂觀,并且對經濟有刺激作用。
澎湃新聞:您對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什么看法?這些年,富蘭克林鄧普頓在上海已經做了哪些投資?怎么看上海的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對上海吸引更多的外資來投資,有什么建議?
莊麗雅:富蘭克林鄧普頓在中國的投資始自1987年。我們在1994年設立了第一只中國股票基金。所以我們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很多很好的投資機會。
我們在上海有一家合資企業和一家全資外商獨資企業。我們在中國的歷史悠久,對未來也非常樂觀。我有幸參加了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暨“投資上海”活動周,現場的一切令人贊嘆。其中一位演講者,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他的整個演講稿都在他的眼鏡上顯示,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低頭看任何筆記,就能順利地獲取演講稿,我覺得,我需要這副眼鏡。
上海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談及其規模和其重要性,一些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投資正使其更為高效。這一切很有趣,也是當前發展情況的一個生動寫照。
我認為,上海的一系列布局與計劃,例如滬港通、試點自由貿易區以及吸引外資的政策等,顯示了其致力于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堅定決心。這些政策正在逐步落實。我剛剛與上海市市長龔正會面,我們深入探討了這一愿景,并交流了富蘭克林鄧普頓在全球市場的經營經驗,以及哪些政策能有效吸引外資。有機會與政府領導溝通交流,讓我們的想法被聽見,是成功商業的開端。我認為目前的氛圍非常友好。
澎湃新聞:富蘭克林鄧普頓在中國經營合資企業已有20多年。您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戰略和目標是什么?如何看待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莊麗雅:富蘭克林鄧普頓在全球150多個國家擁有客戶,我們的客戶主要是主動型投資者,他們期望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佳投資機會。我們通過本地團隊的有效管理,吸引了來自南非、東南亞和中東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對中國及其投資機會非常感興趣。
由于我們擁有一支出色的本地團隊,我們的合資企業在這里已經運營了20多年。大家對他們的能力充滿信心。我們的總部設在上海,顯然,你需要選擇一個商業友好型城市。我常說,資本會流向對其友好的地方。
隨著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創新,我認為中國在電池儲存和電動汽車等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同時,中國持續關注綠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致力于實現能源獨立。而DeepSeek的出現,對全球尤其是美國而言,無疑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些都是投資機會。
但我認為,下一階段真正有趣的是將這些技術突破應用于傳統行業。對于中國來說,制造業顯然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如果能夠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制造業,將會帶來巨大的優勢。在農業方面,我也聽說過一些利用人工智能的項目。這些都是投資機會。
我們的工作是尋找這些投資機會,并吸引那些對在中國投資和尋找良好機會感興趣的客戶。富蘭克林鄧普頓由我的祖父創立,現在已經是第三代。盡管我們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家族成員仍然參與運營。我認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處是,我們傾向于進行長期思考。我們以跨世代的長期眼光來看待投資機會。
正因為如此,當你問到我們的愿景時,我們自然會再次關注中國,我們看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這里始終在保持增長并不斷創新。我們認為這里蘊藏寶貴機遇,不僅可以服務中國本地客戶,也可以為有意在中國投資的外國客戶尋找投資機會。
人工智能和數字化將在資管行業創造新的投資機遇
澎湃新聞:您之前多次談到數字資產、區塊鏈和代幣化的機會。如何看待2025年及以后人工智能和數字化對資產管理行業的重塑?
莊麗雅:我認為這將帶來幾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當我們談論數字資產時,實際上是在談論區塊鏈技術。我們常常會被比特幣和以太坊等話題分散注意力,但重要的是聚焦這項技術的潛力和應用。
這項技術在三個方面表現出色。首先,它具備真相溯源機制——如果你持有通證(token),它會確認你擁有該通證的所有權利。
第二,該技術具備智能合約執行能力。交易雙方約定的任何條款均可編程寫入通證,并自動執行。
此外,它還能構建支付機制。這意味著它能大幅降低交易摩擦。試想傳統金融機構的運作模式——我們依賴可信中介完成交易,而無需了解交易對手身份。但若通證能確權交易對手的所有權,我們便可放心交易,從而減少中間環節,消除那些推高成本和摩擦的第三方參與。
在資管行業,這將創造新的投資機遇。降低交易成本與規模門檻后,例如中小企業無需出售全部股權,即可通過部分通證化募集資金。
企業可在保留控制權的同時,通過資產分拆通證化引入投資者。未來,知識產權、歌曲版權乃至版稅收益都可能被拆分為通證面向個人投資者發售。這將解鎖傳統市場無法觸及的投資標的,且這些資產往往與傳統投資呈現低相關性。上述案例僅是其中一例。
另一個重要趨勢是私募市場的快速擴張。以美國為例,企業上市速度遠慢于過去。這意味著企業成長初期的價值增值,目前僅能由有資格參與私募市場的投資者享有。這類投資者通常僅限于高凈值人群。若能將部分私募資產通證化,則有望打破歷史壁壘,使大眾投資者也能參與過去無法觸及的市場。因此我們認為,通證化將在這一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澎湃新聞:全球資產管理行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在您看來,塑造資產管理行業未來的最重要趨勢是什么?
莊麗雅:總體來看,這一領域存在三大趨勢:第一是之前提到的私募市場迅猛發展。美國上市公司數量較十年前減少40%,主營企業能夠更長期保持私有化狀態。上市成本及監管成本大幅上升,促使企業主動選擇維持私有。這導致企業成長黃金期的價值增長,仍被局限在私募股權投資者的小范圍群體中。
第二,私募市場中銀行角色轉變。由于監管資本規則調整,銀行傳統信貸業務大幅收縮。 由此催生了私募信貸的爆發式增長,專業管理機構數量激增。當前固定收益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轉變——私募信貸規模大幅增長,逐步取代傳統的債券投資。而房地產投資則長期集中于非公開市場領域。
在此背景下,富蘭克林鄧普頓通過戰略布局,現已成為全球第七大另類資產管理機構。我們收購了一些公司,因為我們看到了這一趨勢。我們認識到需要進入這一領域,以便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服務。
我認為有兩個主要方面:一是私募市場,二是個性化技術、人工智能,例如通證化技術的應用。如果你考慮一下資產管理者的目標,那就是利用投資實力來幫助客戶實現個性化的投資目標。理想情況下,無論你的目標是什么,你都會有一個完全定制的投資組合,具有與你的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完全匹配的風險水平。而且它會是專門為你量身定制的。
問題在于,在我們的業務中,這種定制化是無法規模化的。個性化服務在大規模交付時無法實現,同時還要盈利。但隨著人工智能和通證化技術的進步,我們認為你將能夠真正為客戶提供真正的個性化服務。所以對我來說,這真的令人興奮。
第三個趨勢,我認為它更多是前兩個趨勢的推動力,就是數字金融和人工智能的巨大變化及其對業務的最終影響。你會看到一個大的趨勢,誕生一些新型工具。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個性化的一部分。因此,每種工具都有不同的特點。所以,你會看到投資任務開始通過多種不同的工具來實現,具體取決于客戶的需求。
美聯儲沒有必要急于在更明確的經濟形勢之前降息
澎湃新聞:2024年美聯儲重啟降息通道,但近期多家機構大幅下調了2025年美國經濟預期。如何評價今年美國的經濟形勢?
莊麗雅:特朗普一直非常明確地提出了四個目標,關稅、移民、延長減稅政策以及進一步放松監管。前兩個目標往往對經濟不利,而后兩個目標則有利于經濟發展。
因此,我認為目前影響消費者信心的問題在于,特朗普指出,達成這些目標要承擔相應的磨煉。此外,我還要補充第五點,那就是政府效率。最初會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但最終應該會成為有利因素。因此,我認為最初對美國經濟更為困難的事情,如關稅、移民、減少政府開支,往往對經濟不利。但一旦渡過這些難關,隨著減稅政策的延長和更多的減稅,以及減少的開支可以投資于更廣泛的經濟領域,情況會有所改善。
此外,放松監管等措施應該會對美國經濟產生非常有利的影響。因此,我認為由于前幾個問題的噪音,投資者信心受到了些許影響。但我相信,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其他措施將真正有利于經濟發展。
澎湃新聞:美聯儲連續2個月按兵不動,市場定價顯示年內可能僅降息一次,您認為今年的政策空間有多少?
莊麗雅:我傾向于支持降息一次。如果選擇第二個選項,可能是今年不會降息。原因是,美國仍然存在通貨膨脹,而且失業率仍然較低。
隨著企業的發展,如果減少移民,可能會在低失業率方面面臨真正的挑戰,因此這往往會導致工資增長。我認為美聯儲正在密切關注數據,而這些數據非常混雜。消費者信心有所下降,但ISM服務業指數卻有所上升。
在二月份,購房人數有所增加,這通常表明消費者對經濟有一定的信心。因此,我認為美聯儲的觀點是,當前的信號非常混雜。
他們應該在決策時保持謹慎,沒有必要急于在更明確的經濟形勢之前降息。我認為他們的觀點是需要觀察特朗普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以便爭取更多時間。我認為他們的回應會非常謹慎和掌握一定的分寸。
中國創新成果的持續涌現將成為必然
澎湃新聞:美國股市經歷了多年的牛市,一些研究機構因此吹捧“美國例外論”。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迅速。然而,當美國新政府開始揮舞“關稅大棒”加征關稅時,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樂觀和信心迅速轉變為悲觀和恐慌。相比之下,許多人認為美國科技股的估值“極高”,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面臨挑戰。您是否擔心全球科技行業不斷變化的動態?
莊麗雅:我認為特朗普在他的任務和優先事項上非常明確。我認為兩個方面可能會讓人驚訝:一是這些優先事項的速度,二是這些優先事項的順序。所以,他一直非常支持關稅政策。他在這方面秉持“美國優先”。
但我認為,有些情況下他支持關稅,而有些情況下他利用“關稅大棒”來實現某些目標。有些舉措已經實施,也令部分人疑惑擔憂,但你也會看到他非常務實的一面。當他想要通過讓步以達成交易時,你會看到他調整了一些關稅。這是第一點。
我認為他第二個非常明確的政策是移民政策、減少移民。現實情況是,如果你放慢整個國家的移民增長速度,這會對經濟產生影響,工資會出現通貨膨脹,因為沒有那么多的人來做一些產業鏈下游的工作。雖然不確定他能否實現大規模移民輸出,但他肯定會減少非法入境的人數。所以,我認為市場對此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應。
另外兩個方面對消費者信心來說更加積極,但執行需要更長時間。其中一個是財政政策。如果他只是延長之前實施的即將到期的減稅政策,那只是維持現狀,但他實際上表示希望加大減稅的程度。這對經濟來說非常積極。因此,隨著更多關于這一點的討論,我認為你會看到信心有所增強。
最后一點是放松管制的力度。適度的監管是必要的,但過度監管往往會掣肘企業的發展。所以我認為人們對此的期望需要一些時間來實現。
我認為這有點像平衡技巧。在早期,他的做法是:我可能正擁有最大的力量和實現最多目標的能力。我會去做那些真正困難的事情。你會看到他在這四個領域都在推進。所以我認為市場會波動。這并不一定意味著經濟會波動,但市場會隨著新聞頭條的變化而波動。
關于市場和“美國例外論”的問題,有意思的是,美國股市的表現實際上主要依靠七家表現極其出色的公司支撐,它們確實配得上現有的高估值,因為這些公司自2020年1月以來盈利增長了近500%。相比之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其他因素的收益增長約為40%。所以,這些公司表現如此出色是有原因的。
DeepSeek顯然是一個覺醒時刻。對于許多美國公司來說,“七巨頭”往往是我所描述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工具和鏟子”(基礎要素),云服務提供商如微軟、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它們是包括對人工智能至關重要的芯片公司等各類提供基礎要素的公司。
現在,你會看到美國股市的擴展,其他公司也開始參與其中。我們開始看到其他一些地區的增長勢頭正在形成。值得注意的是,生產力提升的跡象已開始顯現。雖然我們之前討論過這個可能性,但始終未能真正觀察到實質改善,而現在確實實現了。
我認為我們會在未來看到這種情況,我認為美國必須理解創新會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發生。創新需要特定的環境,需要人才,需要教育,需要大學,還需要政府政策來鼓勵創新。
從全球范圍來看,當其他市場也在營造類似的創新生態時,中國憑借每年培養的大量工程師群體正展現出獨特優勢。隨著政府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這一點在中國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上已得到明顯體現——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本土科技公司正在大幅增加研發支出。這種趨勢下,中國創新成果的持續涌現將成為必然。
正如我此前提到的,無論是DeepSeek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還是新能源技術的進步,中國在這些重要創新領域都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戰略性產業正在見證中國創新力量的快速崛起。
我認為美國必須開始適應中國成為科技創新領域的強勁競爭者這一現實。作為一家服務150個國家客戶的資產管理機構,我們的核心使命就是持續挖掘全球優質投資機會。
中國目前的政策正在吸引外資進入中國
澎湃新聞:自去年9月以來,中國政府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您認為政策“組合拳”將給2025年的中國經濟和中國資產帶來怎樣的變化?您對中國宏觀經濟2025年的發展有何看法?
莊麗雅:我認為中國在政策轉向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切實支持了經濟增長。消費者信心是一個重要議題,關鍵是如何讓消費者愿意花錢。
中國是一個儲蓄率很高的社會,所以你必須制定政策來改變人們的儲蓄的心態、讓人們愿意消費。可能美國反而需要更多的儲蓄者。我認為中國有能力推出有力舉措,兩會已經展示了這一點。因此,(關鍵是)圍繞消費、增長和投資者信心。
我們看到市場反應積極,表明這些措施起到了作用。
澎湃新聞:您認為中國股市的前景如何?看好哪些投資主題或投資板塊?
莊麗雅:很顯然,人工智能與創新已為市場帶去了積極的動力,但下一個大機會或許是傳統業務如制造業和農業,最終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定義增長機會并擴大利潤率。這些都將轉化為投資者的機會。同樣,作為富蘭克林鄧普頓的工作,我們的任務是助力客戶找到這樣的公司,把握這樣的機會。
澎湃新聞:在您近期的交流中,海外投資人目前對中國資產是一種什么態度?
莊麗雅:我認為中國目前的政策正在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坦誠地說,我認為這取決于地區。我認為最興奮和最感興趣進行投資的客戶是中東地區的投資者,我們還在東南亞和南非看到了很多需求,我們在那里有一些潛在客戶。
我始終認為,資本永遠會尋求最有利的投資環境。因此,首先要考慮的是政府在經濟背后實施了哪些政策,并且這些政策是積極有效的。我認為兩會確實展現出了諸多利好政策,這些政策將轉化為企業盈利的提升和增長機遇的擴大。這是第一個關鍵點。
第二點在于監管環境。這涉及幾個關鍵維度:監管政策是否與宏觀政策協調一致?營商環境是否便利高效?地方政府能否為企業提供靈活的應變空間和投資支持?這些要素都至關重要。
此外,優質人才儲備的充足性同樣不容忽視。
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持續關注幾個指標:各國工程人才儲備(如每年,中、美、印等國培養出多少工程師)、創新生態環境成熟度,以及關鍵的資金支持機制——是否有充足風險資本激勵青年創業者承擔商業風險、開展自主創新。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評估一個國家創新創業活力的關鍵維度。若能營造這樣的激勵環境,必將催生大量優質投資機會與創新突破。
中國當前的發展態勢正是明證——這種培育創新的模式,恰如當年硅谷崛起及其后續科技飛躍的關鍵成功要素。
我認為,任何積極營造這種創新生態的市場都將把握真正的時代機遇。我們正身處第五次工業革命浪潮之中,在我們這一代人見證的劇烈變革基礎上,那些持續培育創新環境的市場必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紅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