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牙齒缺失與認知障礙的聯系
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王慶堯/文
很多人認為缺一顆牙沒什么大不了的。然而,現實中缺牙真的只是影響美觀嗎?其實,牙齒缺失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背后隱藏著諸多健康隱患,除了會引發一系列口腔疾病,例如牙齒移位、牙周炎等等之外,還可能對神經系統產生一定影響。
有研究表明,牙齒脫落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 AD)和癡呆的風險因素,牙齒脫落較多的人群患認知障礙的風險增加了1.48倍,患癡呆的風險增加了1.28倍。每多脫落一顆牙齒,認知障礙的相對風險增加0.014倍,癡呆的相對風險增加0.011倍。而牙齒脫落為什么會引起認知障礙呢?
一、牙齒缺失與認知障礙的關聯
1.咀嚼功能受損,影響大腦生理功能。牙齒脫落會導致咀嚼功能下降,咀嚼活動被認為可以刺激大腦的血液循環和神經活動,例如,研究發現咀嚼活動可以促進海馬區的神經發生,而海馬區與記憶和認知功能密切相關。因此,當咀嚼功能減弱時可能導致大腦這些區域退化,增加認知障礙的風險。
2.飲食結構改變,腦營養攝入不足。牙齒脫落可能導致飲食結構改變,導致某些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如維生素D、B族維生素等攝入不足,維生素D可以抑制與牙周炎和癡呆相關的炎癥因子,從而間接影響海馬體健康。
3.牙齒結構改變,間接影響海馬體健康。
(1)嵌塞食物殘渣,給細菌滋生提供溫床。長期缺牙不補,鄰近的牙齒可能會向缺牙間隙傾斜或移動,導致牙齒排列紊亂。這種排列紊亂會使牙齒之間的縫隙變大,容易嵌塞食物殘渣,而這些殘渣很難通過日常刷牙清理干凈,從而為細菌滋生提供了溫床??谇恢械哪承┎≡缪例l卟啉單胞菌可能通過牙齦出血或日常咀嚼活動進入血液循環,并侵入大腦,引發神經炎癥,引起神經退行性變化。例如,研究表明牙齦卟啉單胞菌可以增加β-淀粉樣蛋白(amyloid-β,Aβ)的生成,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之一。
(2)誘發牙周炎,提高炎癥因子水平。牙齒長期脫落,會導致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組織的退化。這種結構上的改變會削弱牙周組織的抵抗力,使其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從而引發牙周炎。而牙周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會導致口腔內炎癥負擔不同程度加重,使炎癥細胞因子水平顯著升高,如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等,這些炎癥因子可能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引發神經炎癥,加速海馬體老化,從而增加認知障礙的風險。
4.社會心理因素聯合影響認知功能,牙齒脫落后患者社交活動減少,或者進一步牙周病導致的牙齒松動、脫落和口臭等問題使患者自我形象受損和心理壓力增加,可能影響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甚至引發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因素可能間接影響認知功能。
二、缺牙啟示:預防勝于治療
牙齒健康直接關系到我們的生活質量,在遇到牙齒缺損時,我們不能“硬扛”,應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口腔問題,避免小問題變成大麻煩。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牙齒缺損不能僅僅靠修補缺損牙齒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有研究指出在牙齒健康狀況不佳的情況下,無論是牙齒數量少還是存在嚴重炎癥都可能對海馬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修補牙齒、佩戴假牙本身可能并不總是有益的,特別是在存在重度牙周炎的情況下,保留受感染的牙齒可能會加劇海馬體萎縮。
這提示我們定期做牙科檢查和控制牙周炎進展對于預防認知功能衰退可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預防牙齒缺失和牙周炎引起的一系列后遺癥,需要從日常做起,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1.每天刷牙兩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前進行。
(1)使用軟毛牙刷,以45°角放置在牙齒和牙齦交界處。
(2)采用小圓周運動輕輕刷牙,避免用力過猛,以免損傷牙齦。
(3)每次刷牙時間不少于2分鐘,確保清潔所有牙齒表面,包括外側、內側和咬合面。
2.使用牙線清潔牙縫:牙線可以有效清潔牙刷難以到達的牙縫,預防牙周炎和齲齒。
(1)將牙線輕輕滑入牙縫,呈C形包裹牙根,上下輕刮,清除牙菌斑。
(2)每清潔1-2個牙縫后需更換干凈線段或牙線棒,否則殘留細菌會重新附著。
3.正確使用口腔保健工具
(1)電動牙刷:更有效地清除牙菌斑,尤其適合有牙周病或難以手動刷牙的人群。
(2)沖牙器:輔助清潔牙縫,減少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堆積。
4.定期檢查口腔衛生,及時修復缺失的牙齒。
(1)定期檢查口腔:頻率:每6個月至1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和潔牙,潔牙可以清除牙結石,預防牙周疾病。
(2)日常留意口腔內是否有異常變化,潰瘍、腫塊、顏色改變等可以早期發現齲齒、牙周炎等問題。
(3)詢問牙醫制定個性化口腔保健方案,如果牙齒缺失,應及時進行修復,如活動義齒、固定橋或種植牙。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及時治療牙齒缺損,預防牙周炎的作用至關重要,重視口腔健康,守護每一顆牙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