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運動健康|馬拉松賽后,到底怎么吃才能恢復得又快又好

無錫馬拉松吸引了35000名跑者參賽。
兩天時間20多場賽事,30多萬跑者參賽,中國路跑剛剛迎來了2025年第一個真正的“馬拉松周末”。
中國路跑的賽道如今絕對足夠熱鬧,愈發成熟的跑者給每一條賽道都留下了不少亮麗的風景。不過,賽中多么光鮮亮麗,賽后可能就多么狼狽。終點線后的休息區,常常會看到抽筋、嘔吐或者站不起來等各種狀況的跑者。
事實上,在完賽馬拉松的那一刻,跑者的身體消耗已經到達極限,糖原儲備幾近枯竭,肌肉纖維遍布微損傷,電解質平衡被打破。賽后除了放松身體和注意睡眠,其實飲食補給也是幫助身體恢復的一個重要手段,而且“賽后應該怎么吃”其實是一門大學問,但常常被跑者們忽略。
就在無錫馬拉松順利落幕后,澎湃新聞記者就邀請京東健康營養師、公共營養師、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工程碩士王占占為所有跑者提供了一套《馬拉松賽后營養補給完全手冊》。不管是跑步菜鳥還是老司機,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賽后應該如何通過飲食恢復,只有學會了從賽后半小時到賽后一周如何科學飲食,跑者才能為下一場奔跑做出更好的準備。

京東健康營養師、公共營養師、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工程碩士王占占
賽后30分鐘到賽后一天,應該怎么吃
對于大多數跑者來說,他們對于賽后補給的知識儲備,可能就僅限于各個賽事組委會提供的完賽禮包。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完賽包里有什么,跑者就吃什么;然而,賽后的補給其實從半小時到4個小時,再到1天后以及一周內,都有一些很科學的營養補充原則。
作為京東健康的一名營養師,王占占和澎湃新聞記者分享了賽后補給的一個基本原則:“賽后,盡快補充碳水和蛋白質,比例4:1,比如喝巧克力牛奶,2小時內吃含蛋白質和碳水的正餐。另外,持續補充水分,依體重和出汗量調整飲水量。”
在這樣的大方向之下,王占占分享了一套從完賽30分鐘到賽后4小時,以及從賽后一天到賽后一周內應該如何吃的飲食安排。
完賽后30分鐘到4小時的補給安排
首先,補充糖原。馬拉松會大量消耗體內糖原儲備,賽后30分鐘內補充0.6-1克/公斤體重的碳水化合物(如香蕉、能量棒),有助于快速恢復糖原水平;賽后4到6小時內,每隔2小時補充一次碳水化合物,確保糖原儲備逐步恢復。
其次,補充蛋白質。蛋白質是肌肉修復的關鍵,賽后30分鐘內攝入20克優質蛋白質(如乳清蛋白、雞蛋),可促進肌肉修復與再生;此后,每4小時補充20-25克蛋白質,持續至賽后24小時。
第三,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馬拉松會導致大量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賽后需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如運動飲料、椰子水),以恢復電解質平衡;賽后2小時內補充500到1000毫升含電解質的飲品,避免一次性過量飲水。
第四,攝入抗氧化與抗炎食物。賽后攝入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藍莓、菠菜),可減輕炎癥反應,緩解延遲性肌肉酸痛。

香蕉是賽后補充糖原的重要手段。
賽后一天的飲食注意事項
首先,補充碳水化合物。賽后身體糖原儲備耗盡,需盡快補充。可選擇面包、米飯、面條等,能快速提升血糖水平,為身體供能,幫助恢復體力。
第二,攝入優質蛋白質。這有助于修復受損的肌肉組織。可以選擇雞胸肉、魚、豆腐、雞蛋、牛奶等,促進肌肉恢復和生長。
第三,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賽后要及時喝水,也可喝運動飲料或吃香蕉、橙子等含鉀的水果,維持電解質平衡。
第四,控制食量并且避免高糖高脂和油膩食物。賽后腸胃功能較弱,要避免暴飲暴食,食量應該逐漸增加;同時,要避免油炸、油煎等油膩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此外,減少甜點、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的攝入,防止炎癥加重和恢復延遲。

很多跑者沒有注重賽后的飲食補給,往往降低了身體的恢復效率。
賽后一周應該怎么吃
事實上,對于馬拉松賽后的恢復,賽后一天“只是一個開始”。除了保持充足的睡眠,賽后一周的合理飲食可以有效提高跑者的恢復效率。按照,王占占的指導意見,賽后一周的飲食應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為主,搭配抗氧化劑和充足水分,幫助身體恢復并為下一階段訓練做好準備。
首先,保持碳水化合物攝入。每天保證足夠的主食,如全麥面包、糙米飯、燕麥片等,為身體提供能量,支持恢復和日常活動。
其次,保證蛋白質攝入。每天攝入適量的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蛋類、奶制品等,可按照每千克體重1.2克的標準攝入,將蛋白質分配到三餐中,以修復和增長肌肉。
第三,多吃蔬菜水果。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能幫助減輕炎癥、促進恢復。綠葉蔬菜、西藍花、胡蘿卜、蘋果、藍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水果可以在兩餐之間吃。
第四,適當補充健康脂肪。可少量攝入橄欖油、魚油、堅果等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比如每天可以吃一小把杏仁或巴旦木。為身體提供能量,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第五,注意水分補充。跑者在賽后應該每天至少喝1500到2000毫升的水,也可以適量喝一些淡鹽水或運動飲料,以補充電解質。

雞胸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搭配多種蔬菜,可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在這樣的賽后飲食原則下,王占占也提供了一些跑者可以參考的食譜。
首先是燕麥粥配水果和牛奶。燕麥是優質碳水化合物,搭配水果和牛奶,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和鈣。
還有雞胸肉蔬菜沙拉。雞胸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搭配多種蔬菜,如生菜、黃瓜、番茄、紫甘藍等,再淋上少量橄欖油醋汁,可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此外,魚肉配糙米飯和清炒時蔬也是一種合理的搭配。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糙米飯是全谷物,膳食纖維豐富,清炒時蔬能提供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賽后飲食補給的這些誤區,跑者踩坑了嗎
賽后的營養補給其實對于跑者的恢復至關重要,但它是一個過程,從一天到一周的時間,跑者們有可能會在飲食上不知不覺掉入一些常見誤區。如果跑者不小心“踩坑”,不僅有可能減緩身體的恢復,還有可能會影響跑者備戰下一場馬拉松的狀態。
誤區一:過量攝入高熱量食物
對于跑者而言,油炸食品、蛋糕、巧克力等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增加身體負擔,還可能影響血糖和血脂水平,不利于身體恢復。王占占建議,選擇復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糙米、燕麥等。
誤區二:只補充碳水化合物
跑者如果忽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其他營養素,會導致營養不均衡。王占占建議,確保每餐都攝入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蛋、豆類、乳制品等。

賽后短時間內適量飲用運動飲料即可,更多時候應優先選擇白開水來補充水分。
誤區三:大量飲用運動飲料
運動飲料可能會攝入過多的糖分和添加劑,賽后短時間內適量飲用即可,更多時候應優先選擇白開水來補充水分。
誤區四:忽略蔬果的攝入
有些跑者在賽后只關注主食和蛋白質的攝入,忽略了蔬果,這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素,影響恢復。賽后可以吃多種蔬菜和水果,可以吃一些菠菜、西藍花等蔬菜;香蕉、橙子、草莓等水果。
誤區五:過早食用難消化食物
過早食用肉類、豆類等難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延緩身體恢復,應先從易消化的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誤區六:飲酒促進恢復
部分跑者認為飲酒可以放松身心,幫助恢復,但酒精會干擾身體恢復進程,妨礙蛋白質合成,抑制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風險,還會損傷肝臟。在跑者身體完全恢復之前,不建議喝酒。通常需要至少等待 1到2周,要注意適量飲酒,避免酗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