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短意長|為福耀科技大學從善如流點贊

福耀科技大學 視覺中國 圖
3月18日,我在“言短意長”專欄撰文《言短意長|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官網的一個細節可及時更改》,給這所新設立學校提了一個小建議。
我的建議是:一般新聞報道、宣傳材料是可以使用“福耀科技大學”或者“福耀科大”等簡稱,但是在學校官網正式介紹中還是應該使用教育部批復的正式校名——“福建福耀科技大學”。
我當時以該校官網“學校簡介”欄舉例說明,認為此處應該使用規范名稱。

3月24日,當我再一次打開福耀科技大學官網時,驚喜地發現,該校官網“學校簡介”欄已經做了修改。 新的“學校簡介”欄增加了這樣一則說明: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簡稱福耀科技大學(Fuy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縮寫FYUST)。

別看新增的這個小小的說明,把“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和“福耀科技大學”關系介紹清楚了,一個是學校正式名稱,一個是學校簡稱。
興辦一所大學,必然是千頭萬緒,關鍵是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積極吸納真正為學校好的建議,對外界的疑問及時做出解釋和說明。只要抱持這樣的一個態度,就讓人對福耀科技大學的前景充滿信心。也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給福耀科技大學修改“學校簡介”的行為點贊。
事實上,我能明顯感覺到,福耀科技大學對該校辦學細節上的一些疑問非常關注,也會或直接或間接地給出說明或者解釋,解疑釋惑。不將外界的一些疑問視為質疑,或者視為挑戰,而是積極地去回應,這是一種正確的辦學態度。
比如,近期該校在官宣其辦學模式的時候提及:在充分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基礎上,學校實行本碩博貫通的培養模式。
消息發布后,就有教育專家指出,福耀科技大學目前獲批的只有本科教育,并沒有碩士點、博士點,不能開展研究生教育。即使和國內高校合作,也很難做到本碩博貫通培養。
這些疑問提出后,福耀科技大學通過福建當地媒體刊發新聞報道的形式予以解釋和說明。
比如對于以上疑問,3月22日晚間,福建多家媒體報道中給出了解釋:今年該校計劃招收100名以內學生,學費每年5460元,采取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本科階段將獲得雙學位。
報道稱,該校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數十家國外及港澳臺地區著名大學合作教學。本科階段,學生將獲得福耀科技大學及境外名校的雙學位。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學生,在畢業后將獲得與福耀科技大學合作的境外名校的碩士或博士學位。
福耀科技大學的學生完成本科教育后,接受的研究生教育,是由合作的國外大學提供,學位也由合作大學授予。
這就對上述疑問給予了合理的解釋與說明,家長和學生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是否報考福耀科技大學的選擇。
辦學不易,善意互動。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