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聚焦中發高|羅蘭貝格許季剛:中國是穩定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要以中國的確定性穩住不確定的世界。”3月23日,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及大中華區副總裁、亞洲區工業平臺負責人許季剛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而中國以其強大的經濟韌性和發展潛力,成為穩定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在許季剛看來,“全球經濟穩定增長需要產業鏈全面升級和跨產業協同創新,中國提供了開放的市場環境和成熟的全產業鏈體系,也提供了充沛的技術人力基礎。經濟穩定增長也反映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升級,中國擁有的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增量空間。”
他認為,中國本身的經濟發展在規模上占全球經濟增長約30%的份額,中流砥柱的作用客觀存在。作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產品是全球價格的穩定器,而且中國一般的出口是中間品,為貿易伙伴提供了下游產業機會。中國的能源價格、原材料價格穩定都使得全球消費品和工業品價格得以穩定。
另外,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5G等領域的突破推動了全球產業升級和全球產業鏈的優化重組,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中國作為全球經貿秩序維護者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積極參與者,也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綠色經濟轉型帶來巨大貢獻。
“中國在能源綠色化方面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這種優勢在一些既有的技術路線上幾乎不能被超越。”許季剛表示。
與此同時,中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緊迫性也日益凸顯。許季剛表示,能源需求持續上升,而綠色能源的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迅速下降,已優于化石能源,綠色轉型是滿足經濟發展和算力增加的客觀需求;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科學話題,更是全球深度合作的最大公約數,中國的綠色發展要爭取到更大的國際話語權;全球供應鏈對綠色低碳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歐盟碳關稅即將落地的背景下。
“作為全球最完整的制造業體系之一,中國制造業不僅是中國經濟的支柱,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許季剛認為,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早已不再依賴于人口紅利和低廉的人力資本,而是轉向了龐大的供應鏈協同能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團隊、持續的產品開發和技術迭代,以及數字化和精益化的生產理念。
他提到,以太陽能電池多晶硅料的成本曲線為例,中國領先企業普遍做到5美元/公斤,而海外競爭對手普遍在11美元/公斤到16美元/公斤的水平,這種差異很難彌補。
“中國制造業進一步發展還需強化核心競爭力,從走量思維轉向質量思維,從高端產品和裝備領域加快突破,在產品加服務的領域拉近和國際領先者的差距。同時進一步強化精益運營,并充分得到AI和數字化賦能。”許季剛說。
談到企業出海,許季剛表示,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擴張中要不斷調整模式,傳統的1.0貿易出口型和2.0服務制造型出口已經很難滿足國際化擴張的需求。企業的深度國際化需要向3.0市場深耕型和4.0的全球一體型調整,在海外建設供應鏈、服務、品牌甚至研發體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