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消費觀察|今年AWE,家電企業開始卷機器人了
今年的AWE,說不定會成為中國家用機器人元年的標志性展會。
作為全球三大家電及消費電子展之一,AWE 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如約在上海開幕。今年AWE的主題叫做“AI科技、AI生活”,實際轉下來,“AI”確實足夠多、足夠下沉,但已不是最能吸引注意力的要素。在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之后,家電企業們也紛紛丟出絕活,掃地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下棋機器人,甚至連空調、廚房都“長”出了機械臂。
首次登臨AWE的宇樹科技展臺更是人聲鼎沸,機器狗群體當街賣藝,人形機器人獻上熱舞。
看到能掃地,會賣藝的機器人家電,誰能不停下來多看兩眼呢?

宇樹科技的展臺圍滿了參觀人形機器人的觀眾。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聰 攝
這屆AWE,“AI科技、AI生活”,不過似乎更愛機器人。
當AI有了身體,智能便有了具體的模樣——“具身智能”便開始出現。
企業“All in AI”似乎已經不夠了,更要邁向“具身智能”時代。
“大腦”賦能“小腦”,“具身智能”迎發展元年
“具身智能”已成為2025年最熱的詞之一,上過春晚,進過《政府工作報告》,這次在AWE上頻頻亮相,預示著它們正加速著走入千家萬戶的步伐。
那么,什么是“具身智能”呢?
最重要的是“具身”,不只是“具有身體”,而是指身體會參與認知,并影響邏輯判斷的過程。
就像人類嬰兒通過觸摸學習世界,通過摔倒學習行走,具身智能擁有相同的底層邏輯——在物理交互中構建起獨特的“身體經驗庫”,機械臂的每一次抓取誤差、四足機器人的每一次摔倒,都會轉化為神經網絡的訓練數據。

商湯科技的“元蘿卜”下棋機器人吸引了小朋友對弈。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聰 攝
繼大模型后,具身智能被認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點方向。
大模型的加持讓機器人加快“進化”,大大提升了機器人的通用性和泛化性,人形機器人有望降低開發成本。
有專家指出,像DeepSeek這樣的開源大模型讓一些受制于大模型閉源限制而難以承受從頭開發“大腦”的機器人企業,能夠接入開源“大腦”,從而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機器人“小腦”(操作小模型)開發中,縮小初創企業參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制造的門檻,并緩解行業中操作小模型發展遲滯現狀。
目前,中國人形機器人在智能化水平、運動控制水平等方面基本處于全球第一梯隊,根據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人形機器人100:繪制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數據,在過去5年中,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全球領先,多達5688件。
空調都長出機械臂了,家電還有啥新玩法?
今年AWE,還有一個爆炸新聞。
追覓科技突然宣布進軍智能大家電賽道,并發布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全系智能廚電等多款產品。
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今年2月16日,專攻伺服驅動、變頻調速等的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新時達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海爾集團。
一家做機器人的公司,突然殺進大家電;家電巨頭們也布局機器人,這是一場產業共識的“雙向奔赴”。
在AWE前一夜的發布會上,追覓請來了一位特別的主持人——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機器人小麥。機器人小麥公布了追覓掃地機器人的仿生多關節機械手技術,后者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系統驅動下,可實現家庭雜物的智能整理和傳統盲區的精細化清潔。而作為掃地機器人領域的“老大哥”,石頭科技也公布了其具身智能方案。其G30S掃地機器人搭載的5軸折疊仿生機械手,能在清掃過程中自動識別并拾取襪子、數據線等障礙物。云跡科技UP機器人則通過"工具艙"分時復用系統,"一機多能",在配送、清掃等場景間無縫切換。

追覓雙機械臂空調
具身智能甚至也進入了傳統家電品類中。追覓整了個能同時向多個方向送風的雙機械臂空調,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依靠雙機械臂的獨立控制能力,實現了126°廣角送風,是傳統空調的1.8倍,再結合275°康達翼,舒適送風面積是傳統空調的6.6倍。
長出機械臂的,除了空調,還有廚房。方太ACS 2.0全景自動烹飪系統已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搭配可以實時感知環境的3D全感知機械臂,可以主動協同廚電產品,在無人狀態下,完成明火烹飪。

方太ACS2.0全景自動烹飪系統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TCL的Ai Me,一款專為小朋友設計的陪伴機器人。不僅能實現與人的多模態自然交互,還能提供情感陪伴、智能控制家電等功能。它還擁有強大的移動能力,不僅能在復雜的家庭環境中自由穿梭,還能夠隨時聽從主人的召喚幫忙尋找家庭成員,或者遺忘的東西,又或是主動跟隨主人,做好“跟屁蟲”。
TCL Ai Me的核心創新是全球首創的分體式設計。小主機負責智能交互,可愛的外觀,充滿擬人化的設計,讓用戶能與其自然互動,其內置情感算法,能夠主動為用戶提供音樂播放、故事講述等服務。機器人太空艙則專注于提供運動導航能力,通過識人和跟隨提供趣味的陪伴體驗。

TCL Ai Me陪伴機器人
陪伴機器人的出現,賦予了具身智能更多的意義,也預示著人機關系從"功能執行"向"情感共生"的范式轉移,借助AI玩具讓家庭關系更為溫暖和有溫度,必然會成為廠商們接下來需要去考慮的一大議題。
十年前,在“互聯網+”商業模式盛行的年代,奧克斯、小米、甚至暴風、樂視等玩家都紛紛進軍。彼時更多是物流渠道與線上商城的模式創新,產品本身的技術創新屬性并不強。
而在“具身智能”的時代里,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并非靠的是AI“貼膜”萬物。在本屆AWE上,我們也能看到AI空氣炸鍋、AI冰箱等產品,功能上并未產生實質的改變,似乎只是增加了噱頭。真正做到底層技術創新,再跨界進行“降維打擊”,才能在最終實現“破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