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便面脫離便利性,都是精致主義搞的鬼
01
方便面,這個曾經代表快捷、經濟的食品符號,正在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身份變革。
我讀高中時,家境不好而且學習時間緊迫。晚自習結束后,生活費富足的同學都會去食堂吃蛋包飯或者是蝦仁餡餅。我這種吃不起的人餓了怎么辦,那就只能花一塊五毛錢買一包方便面果腹。撕開包裝、倒入開水、等待三分鐘,就能獲得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這種極致的便利性讓它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如今,這種簡單的食用方式正在被一種新的消費文化所解構。超市貨架上,各種高端方便面層出不窮,配料包從單一的粉包、油包,發展到包含大塊牛肉、新鮮蔬菜、獨立包裝的高湯,甚至還有專門的配菜包。煮一碗方便面,不再是簡單的沖泡,而變成了一場"烹飪儀式"。這種變化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個時代的升級——精致主義。

02
早期的方便面,滿足的是人們對溫飽的基本需求,強調的是"方便"和"經濟"。一包面,兩包調料,加水一泡,精打細算就能解決一頓飯,這是一種樸素的價值觀,方便面還是立足于它“方便”的本質。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方便面開始走向精致化。首先是包裝的升級,從簡單的塑料袋到精美的碗裝、桶裝,再到現在的禮盒裝。接著是內容的豐富,從單一的調味包到多料包,再到現在的"滿漢全席"式配置。一些高端方便面甚至里面還有鮑魚海參,價格更是讓人咋舌。
這種精致化趨勢,人們追求的不再僅僅是填飽肚子,而是追求更好的口感、更高的品質、更豐富的體驗。方便面企業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不得不進行產品升級,增加更多的高端產品線。
但這種升級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方便面變得越來越不像"方便"面,而是變成了一種需要精心烹調的"半成品"。消費者需要準備更多的配料,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享用一碗"升級版"的方便面。這種變化,某種程度上背離了方便面最初的定位。
03
2015年外賣平臺崛起,美團、餓了么公司瘋狂地補貼用戶,方便面和外賣平臺針對的消費者重合度基本重合,基本都是年輕人、白領。消費者發現,與其吃不健康的泡面,還不如吃同等價位的外賣,更適合中國寶寶的腸胃。
2016年,方便面市場經受重創,銷量達到了近五年來的谷底。為了挽留岌岌可危的生意和未來的發展,方便面市場不得不進行改變。漲價就是他們刺向消費者的第一把弩箭。
方便面價格的上漲,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十年前,一包普通方便面的價格在2元左右,而現在,一些高端方便面的價格已經突破20元大關,比如湯達人、速達面館。
在精致生活的大背景下,人們愿意為"更好的體驗"支付溢價。這種心理在方便面消費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消費者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填飽肚子,而是追求"吃得好"、"吃得精致"。這種心理催生了高端方便面市場,也推動了價格的上漲。

社交媒體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朋友圈、小紅書等平臺上,曬出精心烹制的方便面美食,配上精美的擺盤和濾鏡處理過的照片,成為一種新的社交貨幣。這種"曬"文化,進一步刺激了對方便面品質和體驗的追求。
04
方便面的社交屬性膨脹,與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年輕人既追求效率,又渴望個性化表達。方便面作為一種高度標準化的產品,恰恰為這種表達提供了空間。通過添加不同的配料、采用不同的烹飪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獨家配方"。
但這種社交屬性的膨脹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方便面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不像"方便"面。一些消費者開始懷念過去那種簡單直接的食用方式,認為現在的方便面失去了最初的魅力。就像現在的電視機打開以后,人們發現都不會使用一般。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方便面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創新,更是如何在新舊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保持"方便"本質的同時,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和體驗的追求,將是方便面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方便面不再"方便"的現象,折射出的是一個時代的消費困境。它告訴我們,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中,任何產品都需要不斷進化,以適應變化的需求。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保持產品的本質特性,如何在創新與傳統之間找到平衡,是方便面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它的未來,將取決于能否在"方便"與"精致"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