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從“賞金獵人”到“研究主人”:一個青年智庫研究者的樸素轉身

王瑞民
2025-03-24 16:10
來源:澎湃新聞
? 全球智庫 >
字號

一個人生命中的最大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

2019年9月,我正式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但結緣則要更早。兜兜轉轉,竟已十年有余,這是一個青年智庫研究者從“賞金獵人”樸素轉身為“研究主人”的自我進化故事。

一、結緣:“這是我理想中的工作”

2014年3月,在我的導師陶然教授的力薦下,我獲得中國發展研究獎學金,進入中心農村部跟隨劉守英研究員實習。可能由于文字功底還不錯,加上比較勤快,興趣愛好能和同事打成一片,很快嶄露頭角,成為實習生中參與程度最深者。中心政策研究的特點是問題導向,真正為摸清情況以資實地應用而調查寫作,比較樸實接地氣。這與我在人大漢青接觸到的大量酷炫模型很不相同,發表和方法導向容易使人迷失在模型的汪洋大海中,而忘了為了什么而出發。

真實世界,問題導向,才是我的出路。在農村部實習的兩年時間中,走了大半個中國,極大地增長了見識,也收獲了十幾篇沉甸甸的報告。

需要說明的是,我在進入中心之前的生活一直比較奔波。除了每學期七八門課的學業外,為了能有更豐裕的生活,開過淘寶店、賣過舊書、當過駕校代理、給出版社編過書、給不少老師當過研究助理,一年掙個5萬-10萬問題不大,在學生里算個“小土豪”,可以沒來由地經常請人吃飯。到農村部實習后,我發現只要好好寫報告,一年10萬問題也不大,而且與自己的主業相互促進且更舒服,于是就把“多種經營”砍掉了,避免時間的過度分散與無端浪費。

一個工作,既能夠使得自己增長知識和本領,又能使得自己獲得體面的收入,我意識到“這是我理想中的工作”。因此,也更加篤定地付出。

二、出走:成為一名“賞金獵人”

很多時候,“有心栽花花不開”是生活的常態。臨近2017年博士畢業時,中心突然不招應屆生了,加之劉守英老師也離開中心到人民大學當教授,我想我要與中心失之交臂了,有些悵然若失。

當時,我有一個大概率保底的工作,即去首經貿當老師,這也是劉守英老師幫我爭取的。“手里有糧、心中不慌”,找工作只找了發改委宏觀院和央行研究局。2017年1月底,宏觀院就要了我,且要求很快簽約。考慮到宏觀院也還不錯,就答應了。實際上,當時我還在市場所實習,但當時與各位領導、同事接觸較為有限,做的工作也很少。直到2017年6月,所里要舉辦一個國際會議,我才忙碌起來。其實,這時候我已經確信我不會來中心了,但我希望用一次付出,感恩中心三年來帶給我的成長,連續熬夜,盡力把這次會辦好。

2017年7月,正式入職宏觀院經濟所。宏觀院人比較多,加上所與所、乃至所與院都是平級的,所以機制也比較活,不坐班。平時的工作是雙向選擇,實行課題組長負責制,其他人則根據自己的實力,成為“賞金獵人”。誰比較能干、誰比較靠譜,工價就高一些。

在年輕人里,我做“政策研究”的經歷算是比較豐富的,上手也快,因此找我的人不少,除了經濟所的一些課題,我還廣泛參加了國土所、財科院、人民大學等外部單位的課題,收入還比較可觀,算得上一名還不錯的“賞金獵人”。但給人干不如自己干,我開始嘗試承接一些外部課題,2018年底攬到一個國土空間規劃課題的專題,金額30萬。

可以說,在宏觀院的兩年多時間里,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圍繞提高收入、快速奔小康來開展的。那時的我,一直秉信收入即是市場價值的體現,小康之后才能施展手腳。事實上,這種做法與宏觀院的體制也是激勵相容的。

三、歸來:還迷糊著

2019年4月,我參加了市場所的招聘考試,并于9月正式到所里上班。歸來后很親切,有欣喜。但也不得不承認,剛來所里的一年,由于激勵機制變化與收入沖擊,我有些迷迷糊糊。

雖然都是做咨詢研究的事業單位,但中心“公”的成分更高一些,青年研究人員的收入主要來自工資收入,課題收入僅作為績效的一部分納入工資。

這無疑給我帶來了明顯的收入沖擊。加之從宏觀院出走時代價不菲,里外里一下子少了不少錢。2019年中心的職稱評定也未能如期舉行,內心有些苦悶,夜深人靜時也難免慨嘆時運不濟。

表現在工作上,就是有些迷迷糊糊。領導交辦的,當然也都會去寫,但是因為沒有了及時的賞金激勵,寫得不帶勁,加上任務繁多,質量上也多是以能交差為準。這是因為“賞金獵人”的心態尚未轉變,沒有“賞金”就干不動,“賞金”不高就犯迷糊。

但從深層次來講,人的困境多來自把自己擺得太高,下不來。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迷夢中,不愿醒來。只有等別人來要求、來“請”,才動一動,幾乎沒有主動寫調研報告。

四、醒了:用力吧!

2021年3月,父親溘然離開,成為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中對我最大的打擊。我為自己沒有盡到為人兒女的責任、照顧好父親而長久自責,陷入深深的悔與恨中。在日復一日的痛苦中,我也開始驚醒。這樣迷迷糊糊的日子不能再繼續了,我要如何發展,如何在中心“立住”?

用力吧!寫報告吧。

正好在此時,鄧郁松老師提醒我和三元,要一個季度寫一篇調研報告,邵挺老師也提醒我不要托大。我先從之前撰寫的課題報告入手,將其改寫為調研報告,并嘗試在外面也發一下,先露個臉。平時有些小的思考,就寫成兩三千字的豆腐塊文章,在中心的《經濟要參》發一下,作為一種寫作訓練。

我很快發現,用心寫出來的報告是有人讀的。就租房券問題寫了一篇調研報告,一篇白頭,后者獲得了中央領導批示。有些報告中央領導雖未批示,但給其他不少具體部門的人也帶來了有益參考。相關部委、《經濟日報》等機構的人士陸續聯系到我,這給了我很大激勵,讓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能夠為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寫作與反饋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

得益于此,我2021年寫了十多篇調研報告、擇要、白頭,在《經濟要參》等雜志發表文章十余篇,成果在中心年輕人里還算比較突出。

五、持續加力:從“賞金獵人”到“研究主人”的樸素轉身

寫多了,我越來越覺得,應激性用力只是一個初級階段,需要主動加力,完成從“賞金獵人”到“研究主人”的樸素轉身。

在“賞金獵人”階段,被動賣力,只是研究的一般參與者,拿賞金,完成任務。其快樂來自拿到賞金時的滿足感,但“賞金”是分散的,難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發力不集中,很難形成研究的積累。人都是容易小富即安的,特別是在窮的時候。來得過快的“賞金”,不久便能吞噬從長計議的決心和意志。

到“研究主人”階段,主動加力,真正成為研究的推動者,需要琢磨、思考哪些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研究,而不是僅僅考慮哪些是有“賞金”的研究;需要發揮“企業家精神”,帶著萌生出的使命感去工作。其中的快樂來自能夠為中國公共政策進步加一把力、添一把火的成就感,也來自形成自己的研究積累上一個臺階后那種豁然開朗的清爽感。

中心最大的優勢是平臺,只有把研究做好,真正在特定領域學懂弄通,才能讓個人才華與中心平臺相得益彰,才能實現中心利益、所里利益、個人利益在更高的層次上更根本地統一。

基于對自身位置感的重新認識,我不再滿足于多寫個三五篇報告,而是根據研究需要,想辦法抓緊時間做事,投入精力、投入時間,必要時也投入金錢。除了完成中心和所里的交辦任務外,圍繞住房和土地政策領域琢磨還有哪些重要的問題沒有搞清楚?自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自己加緊寫,如居民住房虛擬租金的估“實”問題;認為有一定意義的問題找合作者來一起寫,為合作者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提綱,分工或由合作者撰寫初稿,我來討論、修改、定稿。

為讓合作者能夠盡最大努力把問題弄清楚、寫清楚,主動提出所有類似合作成果均由合作者署名第一作者、我署名第二作者,合作者如果不是中心的,內部發表時我按照中心規定署名第一作者,對外發表時則由合作者署名第一作者。如果合作者是在校學生,還看不到合作的前景,我會利用自己的收入為其提供必要的補貼。通過這樣一種機制,除了自己用力外,可以比較好地調動他人的積極性,組織、動員力量一起開展研究、集中發力,這些研究成果也將成為我整個研究體系中的有機模塊。每年圍繞10個領域內的小議題進行“小題大做”,寫成5000字的調研報告,一年就是5萬字,五年下來就是25萬字,基本上這個領域的大小問題就都研究過一遍了,多少都有些發言權了。也得積累到這樣的程度,為黨中央、國務院咨政時,才有可能持續說上話,提供靠譜的政策分析與建議。更進一步地,可以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公共產品,助推公眾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公共政策。

好的輸出需要持續的高質量輸入。一有時間,我就閱讀與研究相關的經濟學領域的經典書籍和文獻,并做好摘錄和筆記,與自己在真實世界中的觀察進行比對思考,也讓自己在分析、寫作時能夠更加準確地運用相關的經濟學概念、經濟學思維。除了圍繞特定研究題目閱讀相關材料外,我要求自己每天讀一小時其他的書,這樣既能夠轉變思維方式,也能夠豐富文字表達。鄧郁松老師也提議我們多看其他方面的書,讓我更加篤定這樣做是有意義的。

智庫研究是一場馬拉松,必須有好的身體,才能在長期投入中保持好節奏感。我一改之前的頹廢模樣,通過打球等方式,保持一周三練,也更加注意作息的規律性,不再熬夜,不再像剛參加工作時那樣快中午才到辦公室,早上七點一刻便坐在辦公桌前開始工作,一邊讀書、寫文章,一邊還能曬曬那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以自己從事學習和研究的心路歷程,充當自序,希望其中的星星之火,能抵達更多的同道中人,為其提供一點亮光。

[作者王瑞民系經濟學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為《央地之間:轉移支付的政治及其他》(上海遠東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的自序,初稿完成于2022年4月,定稿于2024年10月。]

《央地之間:轉移支付的政治及其他》以轉移支付為獨特的觀察視角,深度剖析央地互動的底層邏輯,洞察土地財政、房地產發展模式等央地之間的孿生議題,探尋漸進式改革的公共政策空間,收錄于劉守剛、劉志廣主編的《財政政治學視界論叢》,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獲得2024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責任編輯:田春玲
    圖片編輯:金潔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建始县| 洛川县| 太仓市| 新野县| 张家界市| 洱源县| 静宁县| 大埔区| 蓬溪县| 钟山县| 樟树市| 水富县| 汝南县| 梅河口市| 赤城县| 泗洪县| 张掖市| 即墨市| 垣曲县| 迭部县| 宁国市| 香港| 南陵县| 汽车| 永兴县| 财经| 阿巴嘎旗| 囊谦县| 尚志市| 昌邑市| 荣昌县| 稷山县| 佳木斯市| 德江县| 淄博市| 钟山县| 永登县| 漠河县| 株洲市|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