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讀|王毅三天內密集會見日方官員,中日各高級別對話機制逐步恢復

2025年3月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東京會見到訪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
3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日本期間展開了密集的外交行程,除了中日韓三邊會談外,中日雙方也正通過高級別的對話機制積累更多共識。王毅外長抵達東京當天(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其會見。在日期間,王毅還分別會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日本自民黨前干事長二階俊博、日本外相巖屋毅,以及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岡野正敬。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3月22日,王毅在東京同巖屋毅共同主持召開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雙方15個政府部門負責人出席,達成二十項重要共識。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廣濤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中日雙方在深化各領域合作的大方向上沒有根本性分歧,對于推進經貿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的總體目標也已形成共識。”他進一步說道,但中日在具體訴求層面存在差異,比如日方希望中方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等具體領域給予積極回應。
中日雙方尋求深化經貿合作
當地時間3月22日,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時隔6年再次召開,雙方15個政府部門負責人出席。與會各部門圍繞宏觀政策、經貿投資、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生態環保、人文交流、區域合作等進行深入溝通。

當地時間2025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東京同日本外相巖屋毅共同主持召開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雙方15個政府部門負責人出席。
另據日本外務省消息,此次高層對話持續約2小時45分鐘。
彭博社認為,中日舉行經濟高層對話的目的是緩和兩國在美國貿易壓力日益增大情況下的緊張關系。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理事長石黑憲彥指出,日本大企業現在仍能從中國獲利,“日本沒有放棄中國的選項”。
一直以來,中日雙方產業合作緊密,經濟利益深度融合,雙邊貿易連續15年保持3000億美元的高水平,累計雙向投資近1400億美元。正如王毅在對話中強調,這充分印證了中日互為伙伴,而不是對手;互為機遇,而不是風險,應當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割裂。
王毅指出,中日雙方應加快推進經貿合作轉型升級;二是實現強強聯手、彼此成就;三是平衡解決各自合理關切;四要加強區域和多邊合作。
雙方在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上,圍繞綠色貿易投資合作、推動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地方間經貿合作、汽車領域合作、食品安全合作,以及加強世貿組織框架下合作等領域都達成了共識。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項重要共識中,其中之一便是關于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和日本水產品輸華問題,中方反對日方單方面啟動排海的立場沒有變化。雙方重申完整準確全面理解2024年9月20日發表的共識,確認持續開展針對排海的長期國際監測和中方獨立取樣監測,在結果沒有異常前提下,就日本水產品輸華問題開展相關磋商。
此外,據日方報道,巖屋毅還要求中方盡早恢復進口日本牛肉以及擴大進口日本大米。不過,日本共同社報道稱,由于近期日本大米短缺情況持續,巖屋毅提出希望中方擴大進口日本大米一事在日本國內遭到質疑反對。
中日關系改善勢頭來之不易
據環球網援引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石破茂21日晚會見了中韓外長。石破茂表示:“中國和韓國是日本極為重要的鄰國。雖然有時會出現鄰國特有的困難問題,但希望通過基于國家利益的務實外交,就各種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對話,構建面向未來的合作關系。”
3月22日,在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舉行前一個小時,王毅會見巖屋毅,雙方就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系達成了共識。這是巖屋毅去年12月訪華之后再度舉行中日外長會談。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巖屋毅在會談期間就兩國關系強調,“需要反復密切溝通并一起發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王毅23日在東京還會見了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岡野正敬,雙方同意繼續通過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機制保持溝通。
日本《每日新聞》認為,此次中日外長會談備受關注,原因在于“中日關系出現了改善的態勢,但這能否促成兩國間懸而未決問題的解決呢?”報道稱,日本政府希望在解決兩國之間存在的問題方面取得進展,為領導人互訪創造良好條件。
巖屋毅表示,期待此次會談能“具象化”呈現兩國合作成果,并承諾將致力推動日中間具體合作,讓兩國國民“切實感受到”雙邊關系改善帶來的實際利益。
日本共同社指出,22、23日舉行的一系列會談旨在與亞洲鄰國探討穩定緊張關系的途徑。
澎湃新聞注意到,日本輿論普遍關注王毅在日期間多次提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表述。
王廣濤認為,這一歷史節點對未來中日關系發展會產生較大影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時間節點不僅承載著中日兩國特殊的戰爭記憶,更與全球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敘事形成歷史共振,成為檢驗日本社會對侵略戰爭責任認知的關鍵節點。
“國際社會普遍將此視為重要歷史里程碑,客觀上形成對日本歷史修正主義傾向的輿論壓力,尤其日本保守勢力對‘80周年’這一節點保持高度警惕。”他說道。
盡管自石破茂上臺以來,中日兩國重啟雙邊關系改善進程,但日方在此次會后仍出現一些雜音。對此,王廣濤分析指出,日本對華政策受國內政治生態制約,需兼顧保守派及民眾訴求。“此外,歷史問題、臺灣問題等亦是影響中日關系的重要因素,石破政府需要對日本國內展現出姿態。而日方在這些問題上的態度和舉措,都會對中日關系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蔡亮認為臺灣問題目前是中日關系最大障礙。近日,蔡亮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日方對于臺海、東海和南海問題的發言凸顯中日關系互信赤字的不足,在臺灣問題的表態尤其對中國的主權構成了粗暴的干涉。”
不過,他也指出,中日高層對話機制的持續運轉表明雙方仍存在基本共識——保留溝通渠道本身即具有象征價值,體現管控分歧、維持關系穩定的共同意愿。
王毅在會見日本外相巖屋毅時強調,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對歷史和臺灣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必須嚴格履行,不應模糊倒退。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載明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規定應予嚴格遵守,表明聲明連同條約一體,構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兩國關系指導文件,必須一同恪守,不容歪曲破壞。中日關系的改善勢頭來之不易,維護好兩國關系政治基礎尤為緊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