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當年|四十年前,西弗一家帶來“成長的煩惱”
編者按:這里是一個懷舊劇場。
1995年,《我愛我家》以“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的姿態,轟動大江南北,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但在很大程度上,《我愛我家》則是受到了另一部情景喜劇的啟發,這就是十年前(1985)開始在美國ABC電視臺播出,之后又引進國內的《成長的煩惱》。

《成長的煩惱》片頭
這部系列劇的主人公,是當時的一個典型美國紐約中產階級的家庭——西弗一家五口。男主人杰森是個精神病醫生,妻子瑪吉是位電視臺記者,他們共同養育了三個孩子:搗蛋鬼邁克、優等生開蘿爾和機靈鬼本恩。
作為一部情景喜劇,《成長的煩惱》每集時長不過短短半小時,以題材而言,都是些家庭瑣事、小波漣漪,沒有什么大場面(當然也不絕對,《歐洲之旅》上下集即將故事舞臺放在西歐)。譬如里面有一集(《募捐》)講西弗一家搞慈善募捐晚宴活動,邀請了大量社會名流,仿佛會有名人前來友情客串。其實這集的重點是杰森搞錯了舉辦時間,一家人臨時抱佛腳準備食品的經過。那些“大人物”只是停留在臺詞里的噱頭而已。

杰森搞錯了募捐時間
從這點看,在這樣一種回旋余地似乎不大的形式框架內,要拍出精彩紛呈、受人歡迎的戲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播出時,《成長的煩惱》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收視率。按照在劇中扮演邁克的柯克·卡梅倫自己的說法,“曾有一度,(《成長的煩惱》)每季都比前一季更有趣”。
成功的秘訣在哪里呢?人物選角當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西弗一家,人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到了能讓觀眾從他們身上照見自己的影子的地步:杰森為人和善,對子女用啟發式的教育;瑪吉是個職場上的女強人。三個子女之中,邁克是學渣,好表現自己,開蘿爾的用功好學,本恩的機智靈活等個性,也都通過各種日常生活小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還有劇中的對白語言,雙關、夸張、類比、譏諷、揶揄、打趣,風趣橫生,讓觀眾吃到“開心果”一般。

一語雙關的臺詞:我們的客人全是弗(富人)
有趣的是,在《成長的煩惱》劇集中,學習成績一塌糊涂的邁克曾對擔憂其前途的父母說,有人只需要露出微笑,就能賺得百萬美元。在劇中情節里,這樣的說法當然被嗤之以鼻,不過在現實中,邁克的迷人微笑,也是作為一部“情景喜劇”的《成長的煩惱》的賣點之一。《成長的煩惱》的監制邁克·沙利文后來也回憶,“柯克剛一開始表演,幾乎立刻就引起了笑聲……他太棒了,簡直讓人著迷,他很幽默,魅力無窮”。
不過,作為一部拍攝長達7季(1985-1992),總集數達165集的情景喜劇,光靠這些似乎還是不夠的。《成長的煩惱》里的西弗一家,也出現了普通家庭在教育兒女成長的過程中都可能遇到的“煩惱”,最后總以適當的方式解決了問題,仿佛提供了一種家庭教育的借鑒。比如,在《急流勇退》這一集中,邁克由于追求派頭誤入一群吸毒少年的集會,但在關鍵時刻,多年來的家庭教育在他身上發生了作用,他抵御住了同伴的起哄誘惑,沒有走上歧途。這里就強調了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功用。而在另一集里,身為心理醫生的杰森愛子心切,竟越俎代庖替邁克完成了大學的心理學作業。他滿以為這樣能增加兒子的自信,結果作業批改之后,卻還不如邁克自己做的分數,令人啼笑皆非。這里則提到了應試教育與知識更新的話題。
另一些劇集則討論了年輕人的人生價值問題。在《永遠忠誠》里,邁克的狐朋狗友,跟他一樣渾渾噩噩的博納突然意識到生活不能再這么延續下去,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安逸生活參軍入伍,而且還是以艱苦著稱的海軍陸戰隊。邁克勸阻未果,最后在兩人告別后,他似乎也受到了博納的觸動,拿起書本奔向學校。只不過,情景喜劇里的每個故事都相對獨立,就當觀眾們以為邁克也會從此洗心革面的時候,接下來的一集里他又故態復萌了。

邁克與博納告別
不過,《成長的煩惱》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都會長大——這對于家庭情景喜劇來說,是個無法克服的難題。比如邁克,在劇集開始時還是個初中男孩,而到劇集后期,他已經離家獨立居住,甚至有了自己的女朋友(后來還成為柯克·卡梅倫生活中的妻子),而此時的小弟弟本恩已經長得比哥哥邁克還高了。變成大人之后,也就失去了“童趣”,這是不可避免的。

后期劇集中的邁克已長大為一個青年
結果,從第四季開始,《成長的煩惱》收視率便每況愈下。制片人并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先后為西弗一家增加了兩個新人——小女兒克瑞斯與養子盧克(由后來鼎鼎大名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可惜他們作用有限,無法力挽狂瀾。第七季的《成長的煩惱》被移至星期六晚上這個“垃圾時間”播出(美國人多會外出度周末,此時看電視的人少),以致第七季的收視率更加慘不忍睹。幸好,由于前期多年的口碑,《成長的煩惱》仍然有一個善始善終的結尾。在最后一集里,西弗一家搬離了居住多年的房子,只留下一段至今仍可以讓觀眾不時回味的快樂時光。

《成長的煩惱》后期增加了小女兒克瑞斯(左二)與養子盧克(右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