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篆刻賞析|王燕云“佛十號”系列:方寸顯佛法,篆刻映藝術
佛光普照,十號恢弘,王燕云先生以篆刻藝術,詮釋佛教之深邃與廣博,令人嘆為觀止。其佛十號系列篆刻作品,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心靈的幽徑,引領我們步入一個超凡脫俗的藝術殿堂。




細細觀賞,王燕云先生的篆刻作品,每一方都承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佛之十號,象征著佛的至高無上、圓滿無缺,而王先生則以刀代筆,將這份神圣與莊嚴,鐫刻于方寸之間。他的作品,線條流暢,刀法精湛,每一個筆畫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與智慧,讓人在靜謐中感受到佛法的深邃與玄妙。




“如來、應供、正遍知……”這些佛之十號,在王燕云先生的篆刻下,不僅字形端莊大方,而且意境深遠。每一筆一劃,都像是從心底流淌出的清泉,洗滌著塵世的喧囂與浮躁。其作品中的佛造像印章,更是栩栩如生,形態各異,既有慈悲為懷的觀音菩薩,也有智慧無邊的文殊菩薩,每一尊佛像都仿佛在訴說著不同的佛法故事,引領我們領悟生命的真諦。




王燕云先生的篆刻藝術,不僅在于其技法的精湛,更在于其內心的虔誠與感悟。他將自己對佛教的敬仰與理解,融入到每一方篆刻作品之中,使得這些作品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心靈的寄托。觀賞他的作品,仿佛能聽到那悠遠的鐘聲,感受到那來自佛國的清涼與寧靜。




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佛國世界的莊嚴與神圣,感受到了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每一方篆刻都如同一個微小的宇宙,蘊含著無盡的奧秘與深意,讓我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領略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王燕云先生以篆刻為媒介,將佛法的精神內涵與藝術的美感完美融合,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禪意與詩意的藝術空間。




佛十號系列篆刻作品,不僅是王燕云先生藝術才華的展現,更是他對佛教文化的深情致敬。他的作品,如同一曲曲悠揚的天籟之音,回蕩在我們心間,讓我們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了一片寧靜的凈土。王燕云先生,以其精湛的篆刻技藝,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詩意與禪意的藝術世界,讓我們在欣賞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藝術家藝術簡介

王燕云,號京西翁,1963年北京生人。自幼喜愛繪畫與雕刻,年長后專攻篆刻。本科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雕塑系。八十年代末留學日本,獲國立香川大學教育學部雕塑專業碩士學位。在日研修期間,堅持篆刻創作,作品頗受日本文化人士賞識,曾應約舉辦書法篆刻授研班。回國后從事外企管理,雖工作繁忙,仍“刀耕”不輟,利用業余時間研習篆刻藝術。后得到故宮博物院篆刻大師劉玉老先生的指點與教授,受益良多。
現為北京書法院研究員,美國世界藝術家協會中國區域理事會藝術指導教授。被中國商報社、中國收藏雜志社、中國商業創新大會聯合授予“非遺傳承功勛模范人物”。
近年來,深入研究漢印和齊白石篆刻藝術,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不斷豐富學識。其篆刻強調疏密,空間分割大起大落,單刀切石,大刀闊斧,橫沖斜插,猛利狂悍,痛快淋漓,有一種寫意篆刻的獨特風格。
2020年4月創作抗疫主題作品,被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收藏。
2020年8月創作抗疫主題作品,被湖北省檔案館收藏。
2022年5月受邀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制印“央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助力央博數字平臺建設。
2023年受邀為“澳門文化界聯合會”篆刻印章,并被永久收藏。
2023年受邀為“國學六藝會館”篆刻印章,并被收藏。
其作品又頗有吳昌碩所稱“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之感,可謂博采眾長,兼容并收。篆法體勢遒勁且圓轉,刀法峭拔,高峻淳古。雄渾大氣中不失精美,古樸典雅中又不失新意。方寸與紅白之間凸顯其對藝術和人生的領悟。作品不僅受到諸多業余愛好者的追捧,還得到一些專業人士的贊許。
王燕云先生不善言辭,卻也幽默詼諧,為人厚道仗義,有股子“北京爺們兒”的味道,自謔為“皇城根兒下一俗人”。
作品欣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