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睡眠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些中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有的孩子晚上11點睡,早上6點多起,白天全靠咖啡撐。這樣的調查結果令人心酸,但又不令人意外。
近年來,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問題屢屢被推至大眾面前,引發熱烈討論。《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研究發現,學生群體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74小時。《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也顯示,整個學生群體的夜間睡眠時間不足8個小時。
其實,8小時只是青少年睡眠健康的底線,現在大部分中小學生可以說連這個底線都沒達到。
不久前,全國愛衛辦發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釋義》,提出中小學生每天需要睡眠8至10小時。在此之前,教育部已明確規定,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并為此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學校、家庭及有關方面共同努力,確保中小學生睡眠充足。
現實和理想之間的落差如此之大,讓人不得不憂心。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礎,青少年睡眠“欠賬”,不光影響白天的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還會對他們的成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增加焦慮、抑郁風險,甚至引發肥胖、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如今,就連一些中小學生也要靠咖啡“續航”了,這真讓人捏一把汗。未成年人的身體發育尚未完全,有科普文章指出,12歲以下兒童不應喝咖啡,12歲以上青少年應嚴格控制咖啡因的攝入。與其喝咖啡“硬撐”,不如安心睡個好覺。
那么,讓孩子們睡個好覺,到底難在哪里?
學業壓力仍然是重要因素。這一因素的表現形式又各有不同。有一些家長反映孩子的作業仍然較多;還有些家長認為,學校布置的作業看上去不多,但形式上五花八門,比如錄制背誦視頻、運動打卡、制作思維導圖等,實際上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這些都推遲了孩子的入睡時間。
此外,還有一些家庭“校內減負校外補”,家長額外給孩子布置作業,或者報課外班、興趣班,讓孩子們本來就不多的時間變得更加“緊巴巴”。電子產品的使用、家庭生活習慣等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
坦白說,為了保障中小學生的充足睡眠,社會已經做了很多努力。教育部明確要求,中小學校要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不少地方、學校先后推出作業“熔斷”機制;還有一些學校嘗試探索作業“分層”機制,即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及時完成作業。
當然,所有這些措施都需要家校協同配合。家長要充分認識到睡眠的重要性,杜絕搶跑心態,切勿利用本該休息的時間給孩子加壓增負。要知道,睡個好覺勝過靈丹妙藥,從睡眠那里“偷”來的時間,往往要成倍地還回去。
不少家長也同樣面臨睡眠困擾。有調查顯示,家長熬夜刷手機的家庭,孩子晚睡概率增加2.7倍。因此,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從更長遠處看,教育管理部門仍需進一步推進教育評價機制改革,建立起多元評價體系。讓孩子們跳出“唯分數論”“唯升學論”等怪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讓他們安然入睡,享受睡眠,更加健康。

2024年10月12日,貴州省正安縣第四小學的學生在“可躺式”課桌椅上午休。新華社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