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系列活動正在進行時
視頻:水墨瀟湘,中國當代水墨進入“湖南時間”
視頻號:當代水墨年鑒
視頻時長:1分25秒
?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
自1985年“85新潮美術”運動以來,中國當代水墨經歷了從傳統向現代的深刻轉型。這場運動以李小山《中國當代中國畫之我見》中提出的“窮途末路說”為標志,引發了對傳統水墨價值的全面反思,同時也開啟了藝術家們在全球化與本土化張力中的探索之路。四十年間,水墨藝術突破了媒介與觀念的邊界,形成了兼具東方美學內核與當代藝術表達的多元生態。
2025年2月21日至4月6日,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湖南站巡展,以及“向水墨發問:行進中的創作與現場”特展,在湖南美術館舉辦。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次對中國當代水墨40年發展歷程的深刻回望和與未來探索的啟程。

“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湖南站藝術家代表合影
湖南美術館,長沙
?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
一個巡展:“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湖南站
“85新潮美術”打破了對傳統水墨的單一敘事,藝術家們開始嘗試將西方現代主義語言融入水墨創作,形成“新水墨”浪潮。這一階段的核心在于對傳統筆墨的重新詮釋,而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化與數字技術的沖擊,水墨藝術進一步拓展至“實驗水墨”領域,涵蓋裝置、影像、數字交互等多媒介形式。這種轉變不僅是對材料的突破,更是對水墨本體論的深層探討——如何以水、墨、紙為媒介,回應時代議題。
主題之下,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成就?我們尋找中國在全球化藝術語境之中的獨特性,將中國特色的當代水墨作為重要作品以四十年的時間線索集中展示。在傳統中國畫與當代藝術之間,中國當代水墨通過作品語言與構建了一座可以互鑒與交流的橋梁。因此在“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展覽中,策展團隊希望在繁雜的水墨概念中,抽取一條可被討論與展示的線索。以自己的角度來一次重要的表達,創作獨立、思想自由、表達當代,“中國當代水墨”希望在不迎合全球化固有的價值判斷的情況下,給予一次有著民族自信的表達。













“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在湖南美術館展出
湖南美術館,長沙
?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
一個特展:“向水墨發問”行進中的創作與現場
作為“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巡展的重要一站,湖南站特展“向水墨發問:行進中的創作與現場”以湖湘文化為底色,探討水墨藝術在地域語境中的創新可能。這一展覽不僅是對四十年宏觀脈絡的補充,更是對水墨“土壤性”命題的深度回應。
湖湘文化以其靈動、包容與思辨性著稱,特展通過搭建“思辨性場域”,將湘楚文化的流動性特質與水墨的媒介特性相融合。湖南本土的山水意象、民俗符號并非簡單的題材借用,而是作為文化基因被解構與重構。湖南特展的啟示在于,地域文化并非封閉的符號系統,而是動態的創作資源。藝術家通過“再地域化”策略,將湖湘文化中的歷史記憶轉化為當代藝術語言,既凸顯本土身份,又避免陷入地方主義的窠臼。這種實踐與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展覽提出的“民族自信表達”形成呼應,證明水墨的當代性不僅在于形式創新,更在于對文化根脈的自覺守護與創造性轉化。












“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在湖南美術館展出
湖南美術館,長沙
?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
一個論壇:“向水墨發問”一次創作者之間的集中探討
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問題”一直是推動中國水墨發展與研究的重要支撐。而作為“創作者”的藝術家無疑是踐行這一“支撐”的核心載體。展覽開幕之際,通過學術研討會探討“水墨生態的地域性”與“個體精神的當代轉化”,將湖湘文化的哲思傳統引入藝術批評,也讓觀眾從被動觀賞者轉變為文化體驗的參與者,從而深化水墨藝術的公共價值。
學術研討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水墨生態的地域性與學院建構、全球化語境下的水墨身份重構、創作個體精神的當代轉化路徑,25位藝術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了為期一天半的藝術分享,發言實錄也將會公開發布,從而以展覽+文獻的方式持續回顧與記錄這段正在行進的中國當代水墨歷史。(關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公眾號,將陸續推出25位藝術家創作分享實錄)。







“向水墨發問”一次創作者之間的集中探討
湖南美術館,長沙
?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
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的發展,既是一部藝術革新史,也是一部文化自覺史。從“85新潮”的破局到湖南特展的在地深耕,水墨藝術始終在傳統與現代、全球與本土的張力中尋找平衡。未來,隨著AI技術、生態美學等新議題的介入,水墨或將進一步演變為一種跨文化的方法論——它不僅是東方美學的載體,更是一種以水、墨為媒介的思維模式,為人類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提供獨特的解答路徑。

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湖南站)
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
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藝術總監:李小山
總策劃:田紹登
策展人:林書傳
執行策展人:徐軒露、陳禮、孫軼群、錢晨
出品人:張凱、張宗喜
展覽時間:2025.2.21 - 4.6
展覽地點:
湖南美術館2、3號展廳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靳江路2號
主辦:
南京藝術學院
湖南美術館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組委會
參展藝術家:
蔡廣斌
陳蘇平
崔振寬
杜松儒
馮海濤
高茜
谷文達
黃丹
江宏偉
金沙
靳衛紅
雷子人
李津
李孝萱
梁巨廷
林海鐘
劉國松
劉進安
劉慶和
劉西潔
劉子建
盧甫圣
陸春濤
羅青
毛冬華
潘汶汛
秦修平
丘挺
?;饒?/span>
沈勤
譚軍
田黎明
王冬齡
王勁松
王紹強
王天德
魏青吉
武藝
邢慶仁
徐華翎
徐樂樂
徐累
袁武
張見
張羽
張正民
章燕紫
周京新
周韶華
朱建忠
祝錚鳴

向水墨發問:行進中的創作與現場
總策劃:田紹登
策展人:周玲子、林書傳
執行策展人:陳禮、孫軼群、錢晨
出品人:張凱、張宗喜
展覽時間:2025.2.21 - 4.6
展覽地點:
湖南美術館1號展廳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靳江路2號
主辦:
南京藝術學院
湖南美術館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組委會
參展藝術家:
杜松儒
郝世明
黃丹
靳衛紅
李津
李孝萱
劉丹
劉慶和
劉彥湖
劉云
劉子建
毛冬華
彭劍
邵帆
石綱
石勁松
王冬齡
魏青吉
武藝
徐冰
徐華翎
徐累
姚紅
于瑜
袁武
張羽
章燕紫
趙躍鵬
周玲子
周午生
朱建忠
朱訓德
鄒建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