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上人家:一周城市生活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發(fā)展的源動力之一。在如今城市更新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濱水濱河的空間時常被大家視為黃金區(qū)域,但曾經,城市河道在景觀游覽用途之外,也一度承載著商貿運輸重任,由此形成了內河水上人家這一特殊的流動群體。他們是誰,以何為生,對于我們今天有何啟示?
3月初在美凱龍藝術中心舉辦的“漩渦”沙龍活動中,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卞楷文分享了他對于內河水上人家階段性的考察和研究成果。在當下重新回望和探究這一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它與目前正在進行中的“一江一河”、“滬派江南”營造項目,甚至全球貿易新格局下的中國企業(yè)出海,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本期主持:王越洲)
近期回顧
卞楷文循著內河水上人家的生命流動重返“江南”,重新考察水上人家的經歷和成果,他發(fā)現(xiàn),哪怕繁華如上海,至今也保留著曾經作為江南水鄉(xiāng)的河道遺跡,以及水上人家的生活痕跡。
沙龍的舉辦地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地處蘇州河畔,就在不遠處靠近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大田路上,曾有一座大王廟。這是蘇河沿岸的廟宇之一,也是舊日上海水運發(fā)達的見證。金龍四大王的俗身是南宋謝緒,被漕幫奉為漕運的行業(yè)神。祀奉者多數(shù)是江蘇往來上海的船民。蘇州河上的船戶及船運商在開船、停船之時,都要到此祭神,每年還要舉行金龍四大王出巡賽會。

位于大田路上大王廟的彩繪墻面
在卞楷文看來,新閘大王廟反映出水面和陸地的互動,信仰背后是水手以及他們依靠內河串聯(lián)起來的中國和全球貿易網(wǎng)絡。
在今天靠近上海市中山公園附近也能找到類似的案例。位于安化路凱旋路口的三涇廟,它的偏殿里供奉著媽祖像。在過去上海的版圖中,三涇廟所處的法華鄉(xiāng)是郊外偏遠之地,但因為“三涇”內河所帶來的人和貨運流動,社區(qū)廟宇中也有掌管海上航運之神的容身之所。

三涇廟中供奉的天后像
上海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一部分,從“口岸-腹地”或者“海洋-內河”的視角出發(fā),我們不禁要問,江南水鄉(xiāng)到底是什么?是被刻意營造出小橋流水景觀的文旅產品,還是茅盾筆下與口岸形成鮮明對比的鄉(xiāng)村世界?

江南水鄉(xiāng)衛(wèi)星圖,這是一個無數(shù)河流形成的水網(wǎng)結構
通過實地踏訪和文獻梳理,卞楷文認為,在江南水鄉(xiāng)所處的江浙一帶,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分野并沒有一般刻板印象里那么明晰。比如代表了中國近代輕工業(yè)發(fā)展較高水準的“湖絲”,在銷往上海口岸前,從養(yǎng)蠶到繅絲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均可在南潯及其周邊鄉(xiāng)村完成,那里也曾孕育了一個市政發(fā)達和城市化率非常高的區(qū)域,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湖州市南潯區(qū)。今天我們很容易認為南潯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但它的功能不復昔日,曾經水鄉(xiāng)和工商業(yè)、貿易、農業(yè)等都緊密交織在一起。

浙江平湖和嘉善交界處鐘埭的國寺橋,橋的一邊是市鎮(zhèn),另一邊是農田,城鄉(xiāng)之間的交接沒有那么明晰
江南城市的擴展并不完全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權力決定,而與貿易的商路息息相關,這個商路的重點就在水,水的背后則是水上人家。因為謀生方式和謀生區(qū)域的流動性,漁民和以地為生的農民不一樣,水上人家組成的共同體并不以固定的聚居區(qū)為核心,費孝通就觀察到水上人在共同的專業(yè)利益基礎上形成了一個超村莊的群體。
水上人是流動的,這種“流動”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他們本身是流動的,缺少村莊的入住權,以船為家。另外水上人的身份也是流動的,那些交不上稅、繳不上糧的人很容易會選擇以水為生,作為活下去的出路。而以水為生無法自給自足,所以漁戶、船戶等水上人是天生的商人。
為了行商,水上人也動了一番腦筋。水上長距離貿易不可避免會帶來風險,于是他們想出了招納“贅婿”,用婚姻的方式來找尋能承擔生命風險,且足夠親近的人也能保證家族航運和財產的安全性。此外,水上人還祭拜五通神,以自身及子孫的福報換取財產,蘇州上方山是拜五通神的主要場所,山旁的石湖曾是太湖內灣。

蘇北某鄉(xiāng)鎮(zhèn)的木船工廠,使用的木材原料是南美紅木,亦是貿易全球流動的一個例證。船是水上人的起點,也是終點

盛澤的絲綢店,斯特林曾在《東方威尼斯》中說,可嘆的是,在如此骯臟的環(huán)境里卻生產出最富麗精美的綢緞
時至今日,受到長江禁漁、現(xiàn)代化交通和運輸方式的沖擊和影響,內河水上人也在不斷分化和流動。本來在跑運輸?shù)拇瘢芏鄷氖潞竭\業(yè),不少漁民會去從事水產養(yǎng)殖行業(yè)。
為何會去長期關注這些水上人家?卞楷文認為,對水上人的觀察與研究可以使我們反思既往公共輿論中有關中國史的一些習慣性敘述,比如“安土重遷” “鄉(xiāng)土情結”,這些敘述往往似是而非,有一定合理性,但更多是遮蔽了歷史的多元性。
關于水上人家的探究至少有兩點可以與當下結合,一是今天的中國人如何流動,會受到哪些因素掣肘,會因約束而產生哪些應對方法,這些應對方法又會對社會面貌和國家制度構成何種影響?卞楷文特意提及了大車司機這一群體,他們和水上人家有非常多的相似點;二是在企業(yè)出海的當下,是否可以回溯中國自身的商業(yè)傳統(tǒng),理解中國內部的跨區(qū)域商業(yè)活動如何興起并接榫全球貿易。這些都值得再思考。
(文/王越洲 城市愛好者,城記播客主播;圖/卞楷文)
本周主題推薦
書|《五湖四海》

水上人家的故事。小說講述一對50后年輕人,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相識相愛,成家立業(yè),憑著勤勞和智慧,成為“富一代”的故事。從水上人家的二人世界發(fā)展到人丁興旺、公司連鎖,順風順水卻也小有坎坷。
書|《漂泊航程:歷史長河中的明清之旅》

學者王家范對于20世紀最后20年明清學術史的趣談。
書|《明清江南史叢稿》

本書收錄了作者治明清江南史三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文章按類型分為四部分:“專論”數(shù)篇論文是明清江南社會經濟史研究領域的奠基之作;“散論”以個案為主,談江南的官、紳、民;“講談”“序跋”兩部分側重方法論和治史心得。附錄為作者所撰回憶錄的一部分,讀者由此可以了解作者早年的成長歷程。
書|《江河行地:近代長江中游的船民與木帆船航運業(yè)》

該書聚焦木帆船航運業(yè)自18世紀至20世紀中葉在長江中游流域的發(fā)展,綜合利用新發(fā)現(xiàn)的船民歷史文獻和民船業(yè)檔案,與官方記載、中外調查等史料交相印證,系統(tǒng)考察木帆船航運業(yè)在近代跨區(qū)域商貿往來中的復雜角色,借此充實與深化中國近代航運業(yè)史和經濟史的研究。
書|《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

《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5》是2017年出版報告的續(xù)篇。課題組每年出版一個調查報告,每個調查報告都有不同的側重面。
活動推薦
上海·分享|拿起筆,書寫女性的聲音

詳情請關注 上海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談點建筑好不好?

詳情請關注 陸家嘴讀書會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她在紐約華埠播放粵語金曲

詳情請關注 百新書局微信公眾號
上海·讀書會|再讀馮立:馮立攝影集&手工書讀書會

詳情請關注 Place M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覽|城市作為藝術現(xiàn)場:從空間到日常的邊界流變

詳情請關注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廣州·分享會|我與東山的故事——在城市記憶的發(fā)掘中探尋自我

詳情請關注 失地空間微信公眾號
深圳·展覽|行為的褶皺:身體、空間與社會的多重維度

詳情請關注 駐深辦微信公眾號
杭州·招募|如何閱讀街道

詳情請關注 杭州天目里 蔦屋書店微信公眾號
紹興·招募|上虞老百官社區(qū)建造節(jié)——城市邊角料共建計劃

詳情請關注 半山1994微信公眾號
南京·讀書會|科巷里的《南京味道》

詳情請關注 譯林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馮紀忠:形意之變

詳情請關注 HONIN ART CENTER微信公眾號
長沙·展覽|“日常失效——氣候變化下的古井與古廊橋”公共藝術展

詳情請關注 綠色瀟湘微信公眾號
線上講座|大英博物館策展人談日本藝術特展《都市與沙龍:從1770到1900的京都與大阪》

詳情請關注 佳作書局微信公眾號
(如果您想聯(lián)系我們,請發(fā)郵件至dongyl@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