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人日報社評:當好企業的“超級管家”,蹚出基層治理新路
更多企業集聚的社區從管理向服務和賦能轉變,切實為轄區企業當好“管家”和“保姆”,不僅有助于提升基層治理的精細度,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好政策更高效落地,而且有利于激發轄區企業的生產力和創新性,帶動整個地區的蓬勃發展。
轄區企業多個項目回款困難,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驛站律師登門拜訪,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耐心指導;效仿傳統居民社區的樓長制度,設立“園區長”,負責園區與社區的日常聯絡工作,成功破解“入駐企業2萬多家,經濟發展辦公室只有8個人”的難題;不到一年時間,解決企業經營、政策、人才等方面問題320余個……據3月18日《人民日報》報道,針對轄區企業需求多元化、人員類型多樣化的特點,浙江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探索成立實體化運行的科創社區,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實現了多方共贏。
科創社區里,只有園區樓宇、大小企業,戶籍人口為零。成立這一社區正是基于轄區科創企業集聚的特點,也深入了解了服務對象的需求,目的是盡最大可能傾注優質資源和精準服務,推動企業發展、經濟發展。這一探索實現了產業社區向“精準治理”的蛻變,也帶來了不少啟示。
比如,基層治理沒有完全可以照搬的經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是優解。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資源稟賦不同,歷史文化和發展狀況不一,經濟基礎和特色產業各異——學區型社區可以聚焦教育配套、工業型社區可以側重關注勞動關系、老齡化社區可以注重完善養老服務……只有切實摸準自身定位,才能打造出更“合腳”的“鞋子”,走得更穩更遠。
比如,敢于動真碰硬、攻堅克難,是基層干部應有的作風。在科創企業集聚的社區,依靠8個人來服務2萬家企業,顯然不現實。為更好地延伸工作觸角,科創社區招募“超級志愿者”作為“園區長”開展聯系對接工作,這種先行先試彰顯了干事創業的魄力和能力,也是對一些慣性思維的一種糾偏。基層干部跳出“舒適區”、敢做“拓荒者”,才能更好地為民造福,基層治理才能更有的放矢。
比如,優化營商環境需要頂層設計,同時離不開基層治理層面無微不至的關懷。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層單元,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扮演著“最后一公里”的角色。時下,有的社區設立了企業服務站,為企業提供工商注冊、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減少企業行政成本;有的社區推出了“企業服務官”制度,協助解決人才公寓申請、員工子女入學等問題;還有社區設立了“商事調解中心”,幫助企業快速化解勞動爭議、商業合同爭議,降低訴訟成本……不難想見,更多企業集聚的社區從管理向服務和賦能轉變,切實為轄區企業當好“管家”和“保姆”,不僅有助于提升基層治理的精細度,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好政策更高效落地,而且有利于激發轄區企業的生產力和創新性,帶動整個地區的蓬勃發展。
從多年前四川成都曹家巷成立“居民自治改造委員會”、打造居民自治拆遷的樣本,到北京東城區一些社區邀請熱心居民擔任“小巷管家”、激活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再到上述浙江余杭科創社區的實踐,近年來,基層治理走向專業化、規范化的同時,創新的腳步亦未停歇,諸多群眾、企業和地方從中受益。
當然,基層治理任務復雜而艱巨,進一步激發基層創新能力、讓基層干部敢想敢干,還需進一步為其“松綁”“減負”,建立必要的激勵和容錯機制。當面向基層的攤派越來越少,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治理智慧和能動性會得到更充分發揮,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也會越來越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