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與普京通話后特朗普得到“剛好的甜頭”,烏歐正努力避免被擺上“餐桌”
3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再通電話,重點討論美俄關系正常化和烏克蘭局勢等問題。這是繼2月12日之后的第二次“雙普”直接通話,被外界視為俄烏沖突走向的關鍵節點。

左圖:俄羅斯總統普京。右圖:美國總統特朗普。視覺中國 資料圖
根據雙方通報,此次通話達成“俄烏30天內不攻擊對方能源基礎設施”的共識,顯然比一周前美烏沙特吉達會談的“30天臨時停火協議”明顯倒退。從永久和平到30天停火,再到30天不攻擊能源基礎設施,過去一個月的動態、不斷變化的表述證明了和平進程的困難。在“談條件”的技術性分歧背后,更有各方原則性的根本分歧。
兩份通報的交集是停火“打折”的共識
特朗普與普京在3月18日的通話內容是什么,對局勢下一步走向有何影響?這是國際社會在“雙普”通話前就最為關心的內容。通話結束后,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白宮官方都發布了通報。對比雙方通報,既可以從各自解讀的內容中發現要點,亦可兩相對比,窺見更多端倪。
俄方發布的通話紀要更為具體詳實。除了感謝特朗普努力“終結敵對和生命損失”這類外交場面話,以及俄方常掛嘴邊的“大原則”——愿意與美方合作促成全面、可靠、持久、消除沖突根源的和平解決方案,克里姆林宮還列出了多項具體內容,主要要點包括:俄方指出完全停火的關鍵前提是完全停止對烏方的外國軍事援助和情報支持;俄方支持特朗普提出的俄烏30天內不攻擊對方能源基礎設施的提議;3月19日俄烏雙方將互換175名被俘人員;兩國領導人達成了美俄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共同意愿等等。
相比于篇幅長、羅列要點的俄方通報,白宮發布的通話紀要則簡練、寬泛得多,除了所謂“沖突本就不該爆發”、“需要以持久和平結束”等空話,簡要提及了實現和平始于能源和基礎設施停火,在中東舉行黑海海上停火、全面停火、永久和平的技術談判,改善美俄雙邊關系、中東地區潛在合作等議題。
從兩國官方聲明的重疊之處可見,相比于一周之前美烏達成的30天停火協議,此次“雙普”通話的實際成果大打折扣:能源基礎設施停火距離無條件全面停火可謂相去甚遠,更不用說特朗普希望達成的永久和平協議。當然在全面戰爭已經持續超過三年的情況下,能達成能源基礎設施停火協議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雙普”通話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19日與特朗普通了電話,據白宮的聲明,美烏雙方就俄烏停止襲擊能源設施、實施“部分停火”也達成了一致。
事實上,在俄烏最終訴求天差地別、美俄關切不盡相同的情況下,暫停攻擊能源基礎設施幾乎就是各方僅剩的“技術性共識”。早在去年9月,澤連斯基就指出俄方的攻擊已經摧毀了烏境內80%的能源基礎設施,因此如果這一共識能得到執行,也能給兩國特別是烏克蘭民眾帶來一絲喘息。
多等了一小時的特朗普獲得了剛好足夠的“甜頭”
既然美俄兩方除“能源設施停火”外仍存在不少差異(雙方各自聲明的表述不同之處便可體現),那么2小時的通話能在和諧的氛圍中落幕,并為未來保留進一步談判空間,還要加強雙邊關系、各領域合作的可能,說明美俄之中必有一方做出了口頭或事實上的讓步。目前來看,停火協議“打折”的主要退讓方還是特朗普。
還不到兩周前,特朗普3月7日在個人社交網絡“真實社交”上揚言:“如不達成停火和最終和平協議,我強烈考慮對俄實施包括針對銀行業在內的大規模制裁以及加征關稅。”結果俄方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就在“雙普”通話當天,俄軍還對烏軍保障用石油工業設施、軍用機場基礎設施以及無人機存儲場所和放飛地實施了打擊),美方的“加重制裁”從未到來,如今的“雙普共識”意味著只要不對能源設施開火,俄方仍可以一邊在庫爾斯克收復失地,一邊與特朗普政府繼續談判,同時避免制裁加碼。
此外雙方都以字面形式確認:美俄關系的改善不局限于烏克蘭危機,還要擴大到經濟、能源、文化多方面的關系正常化;俄羅斯在國際舞臺重新發揮作用的平臺也不局限于當前戰爭的熱點地區,而是“對世界安全與穩定負有特殊責任”,雙方還談及了中東與紅海地區乃至核不擴散(這就包括了目前核武問題敏感的朝鮮半島、伊朗等)......
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話說,“歷經過去三年成為西方世界的棄兒,以及此前更長時間的冰冷關系,俄羅斯重返舞臺、與美國政府直接打交道”,或許“克里姆林宮一定還在努力讓自己相信這一(劇烈的)轉變”。簡言之,俄羅斯無需也沒有在實控領土、庫爾斯克軍事行動、停止對烏克蘭軍事和情報援助等問題上做出任何松口或讓步的義務承諾,就與美國換取了延續現狀、打破西方孤立的成效。
更有甚者,多家外媒披露:兩國元首原定于莫斯科時間下午四點至六點通話,但人在莫斯科國際音樂廳,與工業和企業界寡頭會談的普京卻罔顧佩斯科夫提醒通話時間將至,說了一句“別理他,這是他自己的事情”,引發現場哄笑。待到普京返回克里姆林宮,開始通話時,特朗普已經比原定時間多等了一個小時。
目前看來,俄羅斯無疑是對“雙普”通話更滿意的一方,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俄羅斯能迫使美國一味退讓。在克里姆林宮約500詞的公開紀要中,特朗普的名字在正文中出現七次,開篇表達感謝,后多次出現“積極響應”特朗普各種提議的字眼,可以說在明面上給足了特朗普面子,讓特朗普有資本在自己的社交平臺宣稱通話“非常好且富有成效”。
對此,BBC的分析可謂一針見血:盡管俄方不會全盤接受美國的停火或永久和平倡議,也無意停止在軍事上繼續斬獲,但普京給了特朗普剛好足夠的“甜頭”,足以讓后者對國內和國際社會有個“交代”(宣稱自己在烏克蘭和平問題上再獲進展),而且不會讓特朗普顯得被克宮“戲耍”了。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次旨在各取所需、也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各取所需的元首通話。
“主角與主菜”?根本分歧并非談條件
就在“雙普”通話后,美方“趁熱打鐵”,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當日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表示,美俄就烏克蘭問題的會談將于3月23日在沙特吉達舉行。美俄高層密切、持續的接觸,預示著烏克蘭局勢依舊瞬息萬變、撲朔迷離,和平前景既給人希望、又充滿變數與擔憂。
眾所周知,談到永久和平的談判條件,各方當前的訴求可謂天差地別。俄方要求各方承認俄已經占據的烏東四州領土和克里米亞主權,還要烏克蘭非軍事化、“去納粹化”、中立、不結盟、不得加入北約(但可以加入歐盟),歐洲維和部隊不得部署在烏克蘭領土。按照俄方理解,滿足上述條件,才是“消除危機的根源”。
然而烏方在“雙普”通話當日,就表明了在停戰問題上截然相對的立場。3月18日,出訪印度途中的烏克蘭外長瑟比加發表講話,與俄羅斯提出的條件針鋒相對:拒絕在領土問題上妥協,不接受對烏軍事潛力和加入任何聯盟的限制。19日,正在芬蘭訪問的澤連斯基也表示,承認烏被占領土屬于俄羅斯是一條“紅線”,烏方不會同意。
歐洲國家在原則和立場上依然保持著挺烏的姿態。在特朗普與普京通話結束、達成30天能源基礎設施停火的協議后,英、法、德三國領導人雖然都表現出歡迎態度,但依舊以維護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為立場出發點,并都表達了對烏克蘭的支持。英國首相斯塔默與澤連斯基通話,并通過發言人強調了“給烏克蘭帶來公正持久的和平”,旨在阻止俄羅斯,使其“再也不能非法入侵”。
美方的態度尤為微妙。早在上個月“雙普”第一次通話后,美方高層就通過不同渠道發聲,暗示烏克蘭不要指望在收回全部領土的前提下實現永久和平。美國新銳新聞網站Semafor在3月18日引述知情人士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在未來協議中承認克里米亞為俄領土,其政府官員還討論了敦促聯合國采取同一立場的可能。
此前兩天,特朗普同樣暗示可能討論烏領土的問題,以及對烏扎波羅熱核電站的控制,即“分割某些資產”。不過按照Semafor的報道,特朗普尚未作出任何決定,關于克里米亞的提議只是備選方案之一。顯然把領土、制裁、礦產、軍事情報援助作為談判工具的特朗普,只是試圖讓兩方盡快實現持久和平,以證明自己的“偉業”。對于俄烏之間的領土、邊界、主權,他似乎并不視為不可撼動的原則性問題。
具體條件南轅北轍,本質上是因為各方對于國際政治和外交原則存在根本性的理念反差。本次“雙普”通話后,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社交媒體發文,公然宣稱“餐廳里只有俄羅斯和美國”,而烏克蘭和歐洲分別是菜單上的主菜和開胃小菜。
對自身主權和安全最為關切的烏克蘭顯然不能接受自己被擺上餐桌的和談進程。因此澤連斯基在美俄元首通話后重申,沒有烏克蘭參與的關于烏克蘭問題談判沒有結果。同時烏政府仍不遺余力地尋求歐洲的軍事援助和維和支持,尚未放棄通過礦產協議獲取美國的安全保障,在19日與特朗普的通話中,澤連斯基也提出了美向烏額外提供防空系統,尤其是“愛國者”導彈系統的要求。
與之類似,歐洲同樣不愿意被排除在談判桌之外,因為烏克蘭的安全與歐洲的安全關切緊密聯系。除了近期高調“帶頭”的英國,德國聯邦議院也在“雙普”通話當日通過一項涉及數千億歐元的財政方案草案,批準修訂德國《基本法》,放寬“債務剎車”條款的上限,為國防開支“松綁”。歐盟峰會即將召開,英國和歐盟國家在援烏問題上是否還有突破,關系到美俄和談邏輯與烏歐和談邏輯誰占上風,以及未來的局勢走向。
目前烏方和歐方都指責普京并無和談誠意,而是將和談作為掩人耳目的手段,為下一步軍事行動服務。“雙普”通話不久,俄烏雙方互相掀起了新一輪的空襲。特朗普早早亮出“明牌”,卻未能拿住普京,目前急于想辦法為自己的和平承諾給出交代。只是在錯綜復雜的博弈之下,烏克蘭的和平前景仍難言樂觀。
(胡毓堃,國際政治專欄作家、中國翻譯協會會員 胡毓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