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億中國女性,集體被衛生巾背刺

衛生巾行業頻繁“塌房”,質量問題屢見不鮮。從熒光劑超標、蟲卵驚現,到長度虛標、回收料二次利用,一系列事件讓消費者膽戰心驚。
衛生巾產品在不斷升級,但距離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卻越來越遠。與此同時,衛生巾價格卻居高不下,成為許多女性說不出口的“難題”。我國有大概400萬的女童面臨“月經貧困”,市面上60%的雜牌衛生巾會流向貧困女性、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其中不乏315曝光的翻新衛生巾。
一位女性一生要用到一萬片衛生巾,女性的生理期不該成為商家的“逐利場”,衛生巾更不應該成為“既掏空錢包又掏空健康”的重災區。

剛剛過去的315晚會,多個知名品牌的衛生巾殘次料被曝翻新“二次銷售”,一場無聲的信任危機開始悄然蔓延。
從“熒光劑超標”到“蟲卵驚現”,從“長度虛標”到“回收料二次利用”,每一次曝光都像一記重錘,敲碎了女性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據不完全梳理,近五年來,ABC、寶潔、自由點、俏妃、七度空間、高潔絲,這些衛生巾品牌因為各種問題爆過雷。

當然,衛生巾問題遠不止上圖所展現的。從百千年的粗糙布條,現在如今各琳瑯滿目的各類產品,衛生巾在不斷發展、更新、升級,但真的越來越好用了嗎?
在黑貓投訴上,與“衛生巾”相關的投訴超4000條,“異物”、“過敏”、“異味”、“污染”等問題,被消費者頻繁提及;從制作工藝上來看,衛生巾長度不達標、膠水和日期等問題,也出現在消費者的投訴中。

衛生巾為什么有這么多問題?
根據現行的 《GB/T 8939 衛生巾(護墊)》標準,國家對衛生巾的全長偏差,pH值,吸水倍率,吸收速度以及可遷移熒光物質等指標都有明確的規定,但問題也出現在這。
以衛生巾長度問題來看,標準中規定“衛生巾和衛生巾護墊的全長偏差指標規定均為‘±4%’”,就是這±4%的模糊條款,被部分企業鉆了空子,偷工減料、只短不長似乎已成為行業通病,也進而導致生產出來的衛生巾出現吸收差、側漏的現象,與消費者的需求背道而馳。

不久前,ABC因推出“比基尼安睡褲”衛生巾產品陷入輿論漩渦,遭到網友公開抵制。如今的衛生巾,似乎陷入了“升級”的狂歡——從炫酷的包裝到各種“黑科技”概念,比如“發熱衛生巾”“石墨烯衛生巾”,甚至還有“香味加持”“草本護膚”……但看似華麗的升級卻掩蓋不住產品質量的硬傷。
消費者對衛生巾的需求也并不復雜:一片安全無害的衛生巾,長度夠用、吸收性強、不引起過敏或不適、價格適中??善放苽儏s把精力都花在了營銷噱頭上,忽略了最核心的質量把控。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不僅沒能提升用戶體驗,反而讓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一降再降。

盡管衛生巾遭受塌房爭議,但價格仍然高居不下,一包動輒二三十,成為許多人說不出口的“難處”。

這些年來,衛生巾的質量沒提高多少,價格卻飛速增長。
有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我國衛生巾零售均價復合年均增長率約 4%,價格從2009年的0.49元,提高到2023年的0.9元,預計未來行業均價也將保持 3%以上的增長。

圖數室通過查詢購物網站,翻看熱門品牌的衛生巾,發現一包均價在15元上下,如果把輕薄透氣做出花,價格更是要貴上一些,比如液體衛生巾單片價格2.19元。

我們假設一位女性經期5天,平均3至4小時更換一次,那么每天需要6至8片衛生巾,一生則要用到上萬片衛生巾,總花費大約為14040-31680元。

事實上,衛生巾的制作門檻較低,主要成分為面層(PE 膜、PP 無紡布、純棉)、吸收體(高分子樹脂、無紡布、無塵紙、絨毛漿)、底層(PE 膜)和膠(結構膠和背膠等)。那衛生巾價格貴在哪?
擴展渠道是大頭。一般快消品,從出廠到售賣要經過品牌商、分銷商、營銷拓展等環節,而每層經銷商加價 20%-30%。最后到消費者手里,價格早已翻倍。

另一方面,由于制作門檻低,產品區別不大,衛生巾品牌都會在代言上下功夫。比如,自由點、護舒寶的代言人是虞書欣和迪麗熱巴,大使是祝褚丹和張雨霏。
社交平臺、博主的推廣也能看到衛生巾廣告的身影。
根據自由點的財報信息,2023年、2024年,自由點分別實現營收18.9億元、30.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15%、60.7%。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3.95億元、6.69億元、12.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62%、69.36%、83.3%,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4.5%、31.2%、37.7%,三年銷售費用合計近23億元。
可見,衛生巾品牌在營銷上下了不少功夫。

不少舍不得買衛生巾的女性,買起了散裝衛生巾。但大牌衛生巾問題頻出,散裝衛生巾、白牌衛生巾的能值得信任嗎?

僅315晚會曝光的一個工廠,每年流向市場的翻新衛生用品,就超過1萬噸。
這些不法商販私下買通正規企業的員工,把原本應該切碎的不合格衛生巾、紙尿褲,以極低的價格回收。一半形狀完整的“二等品”,被翻新重新包裝銷售。另一半垃圾紙漿也有妙用——被加工為成人紙尿褲。
根據315晚會曝光的信息,綜合“好處費”和材料費,收購成本取1000元/噸,賣出售價按照5000元/噸計算,翻新衛生用品的生意,保守估計里外里至少翻了5倍。

這些翻新衛生巾,吸引了廣大經濟條件有限的消費者。要么頂著“九度空間”、“ABG”等山寨名,擺上山區商店的貨架;要么不打標簽,散裝100片在網店銷售,十幾元就能買一大包,折合每片不到2角錢。
使用“雜牌”衛生巾的女性遠比我們想象多。英國咨詢公司Euromonitor調研顯示,國內前十大衛生巾品牌的市場份額只有40%,也就是說,市面上仍有60%的衛生巾處于雜牌狀態,其中不乏315曝光的翻新衛生巾。

當我們在討論廉價衛生巾帶來的健康威脅時,不少姐妹卻在靠它為尊嚴兜底。
《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顯示,中國貧困兒童數量約為4000萬,有公益機構由此推算,其中12至16歲、面臨生理期的女童約占10%,也就是說,我國有400萬女童面臨“月經貧困”。
1元/片和0.1元/片的衛生巾,一個經期省下來幾十塊錢,相當于2杯奶茶錢,也可以是一家人的伙食費。相比舊衣服、襪子、草稿紙,這樣的衛生巾甚至已經干凈實用不少了。
翻新衛生巾的消費群體,可不僅貧困兒童,還牽扯到大量留守兒童群體。她們的家庭或許不算貧困,但她們使用衛生巾的需求往往無人重視,也缺乏生理健康知識的正向引導,只能選擇價格低廉的劣質產品。
在中國,女孩月經初潮年齡為12-16歲,約90%的女性在45-55歲絕經。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15-54歲年齡段的女性人口約為4億。

作為超級大國近1/3人口的剛需日用品,衛生巾擁有超1000億的市場規模,卻屢次暴雷碼,連起碼的健康衛生都達不到。其實,大多數女性并不指望經期能像廣告里那樣,元氣滿滿地唱跳奔跑,只要干凈清爽不過敏,像個正常人一樣學習、工作、生活足矣。
女性的生理期,本應是被呵護的時刻,卻淪為烏煙瘴氣的“逐利場”,其中長久累積的漠視和侵害,僅靠315曝光,顯然是不夠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