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短劇,迎來定心丸
爽,一直是微短劇的賣點,但也是槽點。
這個問題,如今有了“標準答案”。
定心丸在手,就看如何服用了!

在美國紐約的地鐵上,捧著手機的金發碧眼年輕人正為中國面孔的古裝動作微短劇屏息凝神。
當下,中國短劇應用程序在海外的下載量急速攀升,累計下載量已突破1.48億次。
《2024中國短劇出海商業生態觀察報告》顯示,2024年,從收入來看,北美仍然是中國短劇主要市場,其次為日韓、東南亞等區域;但從新增下載量來看,東南亞已超過北美。
例如,從小生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少女憑借堅強的意志,反擊家庭壓迫并踏上奮斗之路,最終收獲幸福。
這部名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短劇,包含“勵志”“逆襲”等跨越文化壁壘的元素,在東南亞市場已有超過3000萬播放量。
不少觀眾還被劇中獨特的中國元素所吸引,包括風景、服裝和中國演員精湛的演技等。

而在國內,近年來,微短劇憑借“短平快”的特點迅速崛起,用戶規模突破6.62億,市場規模超500億元,成為流量新風口。
然而,微短劇市場迅猛發展,同時也伴隨野蠻生長。
時間短、故事情節“簡單粗暴”,吸引了不少觀眾。
“韭菜”長起來了,下一步自然就是收割——一些微短劇小程序存在誘導消費、自動續費等問題,消費者投訴難、退費難。
如有網民稱,有的小程序“換了馬甲”或下架視頻,維權極其困難。
行業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微短劇從業者為了賺錢,也出現了題材同質化、劇情狗血化等問題。
今年3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還發布了《管理提示(微短劇要“爽”而有度)》(下稱《管理提示》)。
《管理提示》提出,微短劇創作要“接地氣”,不能懸浮,要回歸生活、回歸藝術本身。
具體來看,《管理提示》指出:
一是“爽”不是微短劇的代名詞,微短劇創作不能一味求爽。
二是“穿越”“重生”不等同于藝術想象,微短劇創作不能百無禁忌。
三是“狗血”“低俗”不應成為愛情的引線,微短劇創作不能脫離現實。
這樣的提示,對于微短劇行業而言意味著什么?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揭書宜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給”爽“定義,就是給微短劇的未來正了方向。

微短劇的主要賣點就是短頻快的爽點沖擊。
廣電總局的管理提示給出了定義,即不否定爽,突出可以爽,但要有理有節有據,不能違規渲染為爽而爽。
這等于劃定了創作規則。
對過去微短劇創作者們擔憂的一刀切問題和爽點把握難題,都給出了一定創作規范和邊界。
這讓業界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對于這個新興行業而言,助力極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