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課間10分鐘延長后,誰的擔子重了?
2月開學以來,江蘇一所小學的語文教師高雯靜每天多了一些任務——大課間活動時帶著學生做廣播體操或者跑步,自由活動期間執勤巡邏,以及給學生上體育課。
變化源于新學期的新政策:保證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課間活動時間15分鐘。
新政策尚在實施初期,作為班主任,高雯靜感覺擔子更重了。在她看來,延長的課間意味著增加安全風險,任務增加,使她無法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目前,“課間延長5分鐘”正在全國多地中小學實施,這被認為是改變“消失的課間十分鐘”現象,重視學生健康的重要舉措。
而在課間延長后,學生能否如愿走出教室玩耍?

有受訪家長發現,課外時間增加后,小學四年級的兒子運動量增加,睡眠質量變好了。而幾名受訪的學生中,有人表示,由于學校在小課間不允許下樓活動,他們只能在教室外的走廊活動,因此寧愿不出教室。
包括高雯靜在內的受訪老師們同時也感到困惑,增加活動時間后,由其他任課老師兼上活動課,并不能保證質量。此外,對教師的考核方式也尚未改變。
時間“擠”出來后,師資短缺、場地受限、安全風險等因素,仍制約著學生活動的“空間”。
延長的時間從哪里來
延長課間并非新探索。去年開始,一些地方嘗試將中小學課間延長至15分鐘,今年有更多省份跟進,讓學生“身體出汗”,更加健康。為增加課間時間,多地各所中小學也正嘗試采取多種辦法,如壓縮午休、推遲放學、縮短課時等。(澎湃新聞:多地課間延長至15分鐘,多出的5分鐘從哪來?)
去年,高雯靜所在的學校每天總共六節課,現在除了周五,都變成了七節課,每周增加了兩節體育課和兩節自習課。上午一共三節課,第二節課后有一個半小時的大課間。下午一共四節課,在第五、第六兩節課之間設置40分鐘大課間。早上的大課間跑操,下午的大課間做廣播操。這樣一來,放學比以前晚了一節課,導致師生離校時間延遲。
高雯靜作為班主任,早讀、課間、大課間、午餐、散步、課外活動等時間,學生的安全幾乎都是由她負責。課間,她需要巡樓護導,有時三節課連堂,再連著大課間和一個延時班(課后服務),這意味著在原本屬于她的休息時間里,她都要待在教室里。
學校一向沒有午休,吃完午飯,高雯靜要帶領學生在操場散步、活動。到12點,她開始輔導學生作業。結束后,她還有一個10分鐘的班主任午會,她通常會給學生講講班級事務。“所以我是沒空休息的,頂多在辦公桌上趴幾分鐘就要進班了。”下午1點,學生開始上第一節課。
課后放學時間變晚后,學生會跟她反映說覺得很餓。現在,放學時間是下午4點45分,延時班到5點45分結束。老師大概下午6點結束工作,有時也會加班到晚上10點。
高雯靜記得,以前她把學生送走,老師們還有時間在辦公室批作業、備課。現在學生放學后如果想要處理工作,只能用下班后的時間完成。高雯靜一般會把工作帶回家繼續做,先吃飽飯,再批作業,有時候還會擠占周末時間。
眼下,高雯靜每天在校時長大約10小時,其中有六七個小時要跟學生在一起。她做了七年班主任,最近這兩年,她的聽力衰退得很嚴重,總是需要別人重復兩三次,她才能聽清。
在湖南一所小學教道德與法治課的老師王珉告訴澎湃新聞,他所在學校安排從早讀時間里勻出10分鐘,平均分配給兩個課間,大課間35分鐘不變;下午則砍掉學生午練時間,原本2點20分開始上課,現提前至2點10分上課。
在今年春季學期開學前的大會上,王珉才知道這一變化。當他聽到課間時間延長到15分鐘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挺開心”。因為他的連堂課比較多。每次上連堂課,王珉都感覺時間非常趕,而且慌。這個班的課他還沒講完,下一個班的課馬上就要打鈴。
以前喝兩口水,還來不及跟其他老師講話,立馬就要小跑著離開。課間延長后,王珉的一個感受是,連堂課中間休息時間變長,他能有三四分鐘在辦公室喘口氣、喝口水,還能查看群消息。
課間,教師在走廊巡邏
高雯靜更在意的是,課間延長,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和安全意外的可能性增加。
據她觀察,目前15分鐘的課間是學生自由活動,學生基本上是“狂奔瘋跑”。四年級的教室在二樓和三樓,學生一般在走廊里玩耍,也有少數學生上下樓跑的。
高雯靜認為,安全問題是班主任最怕的事,雖然頻率不高,但是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很可能要處理一個學期。比如有學生碰撞導致頭部磕破、恒牙掉落、腦震蕩、骨折等情況,班主任需要陪同就醫,處理后續賠償事宜,并寫情況說明報告給上級存檔,年級例會上會被公開批評,“被扣工資是小事,精神上的折磨更嚴重,之前有同事因為學生春游(發生)意外就一直做噩夢”。
如果遇到難溝通的家長,會把責任推給班主任,“咄咄逼人,經常來學校鬧事”。所以為了避免這些發生,高雯靜寧愿多花時間每天看著學生,課間做好巡邏和守護工作。萬一發生安全問題,她盡量能證明自己在場跟學生在一起,而不是坐在辦公室或者玩手機。

2025年2月18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太湖圖影中心小學,學生在課間進行“跳繩”運動。 視覺中國 圖
江蘇另一所小學的一位班主任告訴記者,他聽說學生身體不適便會緊張起來。上周大課間,他班上一個女生跳格子,跳了一會兒跟他說腰疼,他立馬給孩子家長打了電話,讓家長帶孩子回家,怕學生受傷。
知道課間延時政策之后,王珉去網上搜索發現,很多地方的學校已經開始實施這一次政策,但是有老師認為學生安全管理方面的壓力增大。
王珉記得,之前學校開會時領導說過,上學期整個學校總共發生過大大小小將近20多起安全事故。
王珉說,為保障安全,學校限制學生課間活動范圍,除統一組織跑操外,不允許學生課間下樓。學生只能在本班級外的走廊上活動,若違反規定會被扣分。
他的學校實行班級扣分制度,扣分行為包括學生在走廊打鬧、攀爬、課間長時間講話等。巡察老師會在每個班級的扣分表格里寫下在走廊打鬧或攀爬的學生姓名,班級,以及班主任的名字。一旦扣分,會與任課老師、班主任的補貼或績效相關聯。
王珉目前教三年級。教學樓每層三個班級,每個班平均50多人。走廊寬兩米左右,可以并排通行四人。據他觀察,平時課間,大多數學生喜歡到室外活動。他們喜歡玩開火車,一溜的牽著好幾個同學往前面跑。課間走廊上,他感覺非常擁擠,學生“你沖一下,我沖一下”。
有時候穿行在走廊,他感覺像游戲里面閃躲,生怕學生們往前撞上來。
學校安全管理責任邊界問題曾引起廣泛討論,“學生出事學校必擔責”一度被認為是學校不敢讓學生課間活動的重要原因。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最高法工作報告披露,校園侵權案中學校擔責案件占比較2023年下降5.3個百分點。全國政協委員曹阿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信號,但仍需加速建立長效機制,建議明確學校“盡職免責”情形。
關于延長的5分鐘,王珉認為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作用。“對學習上有自我要求的小孩來說,他們課間除了完成學習任務外,延長的時間可以放松一下大腦;但對于玩心很重的小朋友來說,這5分鐘會讓他們上課的時候更難收心。”
每次快要下課時,王珉能明顯感覺一些學生“屁股上好像已經長了火箭”,“他們的心思可能會變成課間的時候可以怎么去玩,下課要去干嘛”。

2025年2月20日,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城南實驗小學,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踢足球。 視覺中國 圖
兼任體育教師
王珉所在的學校有36個班級,僅有六七名專職的體育教師。“體育老師從第二節課到課間基本排滿課,且還要負責特訓等工作,工作量大。”
此外,王珉認為,增加體育課會減少其他課程時間,如語文、數學等主科關乎學校口碑、業績,不能輕易削減,部分副科課時是國家規定,也不能隨意砍,導致難以真正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的政策 。
由于體育老師師資無法滿足每天一節體育課的要求,有的學校體育課由正、副班主任兼任。“導致我們一人帶多門學科。”高雯靜說,比如她本人要兼著給學生上語文、道法、書法、勞技、班會、體育課,“備課的壓力也是翻倍的”。
在兼職做體育課老師后,高雯靜還時常感到迷茫。體育課上,她除了帶學生跟著視頻做操以外,并不會其他專業動作,有時只能留下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由活動。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其他幾位受訪教師的學校。體育老師數量不夠,所以學校里的語文、數學、英語教師要輪流到操場上給學生上體育課。由于很多教師本身不是體育專業的,對學生的體育指導也不到位。“變成為了走形式而上體育課。”高雯靜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接受《中國教育報》采訪時表示,應對學校體育活動增加,要解決時間、空間、師資、組織方式等問題。他建議,破解師資短缺難題,除了短期招聘,還需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培養兼職教師等多元渠道進行“開源”。
依然疲憊的和感到開心的
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張宇坤來說,課間延長五分鐘意味著他可以玩的時間變多了,玩的空間卻沒有太多延展。他就讀的學校規定,學生可以離開教室,但不能下樓,也不能去別的班級前玩耍。除了大課間下樓做操或上廁所,他課間很少走出教室。
在張宇坤的記憶中,平時上課有的老師會拖堂,一般拖個5分鐘左右。被拖堂后,剩下的課間休息時間僅夠上廁所,同學們都飛奔在走廊上。有一次,數學老師把大課間20分鐘幾乎都占用掉了。
據一位受訪的初中教師課間觀察,十五分鐘里,學生也是寫作業和睡覺的居多。課間常態是 ,初三學生一般都不會出去玩,頂多去衛生間、打水或者交作業。初一初二的學生更喜歡跑到教室外玩耍。
張宇坤的教室在四樓,要是能下樓玩耍,15分鐘的時間并不足夠。一年級時,他的教室在一樓,他和同學可以直接跑去操場玩游戲。
現在課間,他沒有感覺到延長的5分鐘有什么特別的變化。他通常還是和同學在課桌上玩打筆游戲——三個人拿著筆,比劃石頭剪刀布,誰贏了誰就先打,筆掉下桌的人輸,最后剩下的人贏。有時老師會提醒他們,別窩在教室里玩,讓他們去外面透口氣。
在他的學校,有一套行為習慣的打分標準。零分是起點,作業寫得好的人可以加分,一周沒有遲到加5分。跑動扣一分,打架扣一分。每周結束后,總分最多的學生可以參與抽獎。如果負分,也要抽取懲罰,懲罰包括加作業、和老師同桌、禁上一節體育課、寫三百字檢討書等。

2024年10月29日,山東青島,虎山路小學的學生在課間15分鐘中轉手絹。 視覺中國 圖
課間延時后,家長彭慧如發現上初一的孩子每天放學后,回到家都特別累。她記得開學第一次體育課后,孩子回家告訴她說腿跑得很酸。“孩子依然很疲憊,家長依然很焦慮。”她說,課業壓力沒有減少,體能鍛煉在加碼,孩子變得更累了。
彭慧如覺得,中學所謂的課外運動不是真正的放松。她說,在這所初中,今年體育中考結束后,初三學生的課間15分鐘都被文化課占領。
安徽一位小學生家長吳倩同樣感覺孩子變得更加疲憊。她的孩子下午1點半就要到學校上課,而以前是上午四節課,下午5點40分放學。現在變為上午三節課,中午提前放學,下午到6點放學。
她要面對的一個新問題是,孩子現在中午11:20放學,比原先提早了20分鐘,她和丈夫平時都要上班,那時候還沒午休,來不及去接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給托班接送。晚上推遲放學時間,孩子回到家的時間也變晚,回家時已經很餓。
高雯靜認為,現在的孩子在校時間達到9到10個小時,“孩子回家的時候天都黑了,餓著肚子學習效率很低,回家還要花很多時間做作業,有些甚至做到晚上11點,第二天學習效果更差了,惡性循環”。
一些小學生的家長有不同感受。
課外時間增加后,李彤發現小學四年級的兒子運動量達標后,睡眠質量變好了,以前晚上很難入睡。據她了解,如今兒子在學校,上午和下午各有半小時大課間,只要不下雨,兒子都會到樓下操場運動。
“兒子對于這次的改革非常喜歡。”李彤說,網上有些家長不滿意是覺得中午午休時間壓縮了,這對于她的孩子來說并不是問題,“他們冬天中午的午休之前也就是在教室自習寫作業或看書,壓縮掉他反而挺開心 ”。
上周,兒子告訴她,課間他和同學玩了“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對于可能出現的磕碰,她認為是正常現象,“走路還有摔傷的呢,沒必要過度擔心”。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人物除曹阿民、吳鍵外,均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