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燜雞飯,把天捅破了
作者:宋一程
3月13日,官方媒體發出一條102字簡訊,“楊銘宇黃燜雞飯后廚亂象輿情事件引發廣泛關注,為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國務院食安辦向河南、山東兩省食安辦發出掛牌督辦通知書,對兩地核查處置工作實行掛牌督辦。”
俗話說,字越少事越大。在餐觀局記憶里,以往315前后被媒體曝光的餐飲企業輿情中,被國務院食安辦掛牌督辦的,公布出來的,這應該是第一次。
楊銘宇黃燜雞飯,算是把餐飲的天捅破了
幾乎每年都會被曝光的餐飲后廚亂象,今年怎么就被國務院食安辦掛牌督辦了?掛牌督辦后的楊銘宇黃燜雞結局會怎樣?警鐘有沒有敲醒某些餐飲人呢?
餐觀局從專業角度一一來拆解!
01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掛牌督辦機構。
國務院食安辦全稱是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辦公室,是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下設機構。食安辦主任一般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兼任,食品安全委員會的主任一般由副國級領導兼任。
這個規格對于一個領域來說,已經屬于頂配級別。充分體現國家層面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
再來說說什么樣的食品安全問題會驚動國務院食安辦掛牌督辦。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督辦和掛牌督辦完全是兩種工作性質。
一般性質的食品安全問題,大多采用督辦的工作成程序,例如去年底“遼寧本溪一學校食堂疑似給學生吃垃圾桶剩菜事件”,官方媒體報道的表述即為“國務院食安辦將對本溪市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全程督辦”。督辦通常是指上級本門對下級部門的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掛牌督辦則完全不同,通常意味著該事項已經被上級部門列為重點,需要進行特別的監督和催促,且通常伴隨著一定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以便于公眾了解和監督進展情況。掛牌督辦的事項往往涉及重大問題或者具有較大社會影響。
楊銘宇黃燜雞后廚亂象事件之所以能驚動最高層,被掛牌督辦,主要原因有三點:
No1,據窄門餐眼數據,楊銘宇黃燜雞飯目前在營2518家店,涉及251個城市,且主要門店集中東部省份,河南是事發地,山東是公司總部所在地。所以,國務院食安辦掛牌督辦是為了協調各地執法力量。
No2,媒體報道“楊銘宇黃燜雞后廚亂象事件”中,主要涉及到二次回收剩菜售賣、變質牛肉染色以及其他食材變質的現象,這些現象已經不是普通的食品安全衛生,而是重大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與合法權益。媒體報道后引發重大輿情,直接踩中了國務院食安辦十項工作職責的其中三項,性質極其惡劣,影響極其嚴重,符合掛牌督辦標準。
No3,楊銘宇黃燜雞公司總部在事發后,并沒有主要負責人出面道歉并積極解決問題,也沒有拿出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單靠一紙道歉聲明以及關閉加盟店,就想把事情糊弄過去,說白了,沒把食品安全當回事。而且近些年很多餐飲品牌出了問題就把鍋甩給加盟商,比如央視315曝光的漢堡王,新京報曝光的半天妖,公司總部紛紛把鍋甩給加盟商,關店了之。所以,如果楊銘宇黃燜雞事件再像以前那樣簡單處理,人民群眾都看不過去了。國務院食安辦必須親自下場了。
02
既然國務院食安辦親自下場掛牌督辦,楊銘宇黃燜雞的涉事門店和公司總部會面臨什么處罰呢?
餐觀局大膽預測一下,二次加工售賣菜品和染色變質牛肉的加盟店老板及具體參與員工,大概率會被刑事拘留,至少也是個行政拘留。理由很簡單,《刑法》144條及相關司法解釋明確了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四種立案情形,其中第一種就是在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如工業添加劑、禁用化學物質。
在食品工業中,并非所有染色劑都對人體無害,某些染色劑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因此,楊銘宇涉事門店究竟用的哪種染色劑,執法部門一化驗便知曉。
即便真的不夠刑事立案標準,憑著這幾個食品安全嚴重違法的情節,對老板和涉事員工的行政拘留,大概率是跑不掉的。
楊銘宇品牌公司會面臨什么處罰?首先可以明確一點,罰款肯定板上釘釘的,至于罰多少錢,就要看具體核查后的違法情節和違法事實。但國務院食安辦親自下場,結果可以想象一下… …
還有一點需要關注,2019年12月1日起生效的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首次確立雙罰制,除處罰違法企業外,還要對單位的法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收入1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
直接制約了以前那些出了食品安全問題就甩鍋加盟商,甩鍋企業的真正老板。
大家假設一下,如果楊銘宇的法人或相關負責人去年收入100萬,1如果定格10倍處罰個人,真是肉疼啊!
最后更重要的一點是,楊銘宇黃燜雞盈利模式主要靠加盟,而加盟的一切資質都是由商務部門負責審批監管,作為已公開信息中首個被掛牌督辦的餐飲企業,楊銘宇會不會因食品安全監管失責,被聯合執法取消加盟許可執照,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
各種處罰手段如果累加在一起,加之本次輿情所造成惡劣影響,哪個加盟商還會輕易選擇這個品牌?已經開店的加盟商生意又會受多大影響?正說“一個人的莎士比亞”所說,楊銘宇黃燜雞這個品牌極有可能活不了太久了!
03
這屆315被曝光的另一個餐飲品牌華萊士,涉事門店店長曾對暗訪記者說,“比起食品安全,督導更關心的是門店銷售業績。”
餐觀局在315前夕曾向某餐飲品牌老板提問,如果有一個第三個機構,專門對餐飲門店進行暗訪,針對食品安全、環境衛生、員工操作規范等進行調查,定期出具報告建議,進行整改和處罰。“您愿不愿意投入相應資源做這件事。”
這位餐飲老板哈哈一笑,“哪個老板不知道自己公司和門店存在的各種問題,哪個老板不清楚具體問題是什么?比起公司的戰略、門店的營收業績等大方向的問題,那些都是小問題。”
在一家餐飲公司架構中,運營部門是個整個公司中最有話語權,運營老大在公司中的地位僅次于老板,財務、市場、采購、開發等部門負責人統統被踩在腳下,原因很簡單,運營部門是賺錢的,是負責整個公司生死的。
餐飲公司的一切決策,全部核心幾乎都在運營。
正如前面華萊士那個店長所言,比起食品安全業績更重要。因此,在很多老板或者靠放加盟為主的老板眼里,餐飲行業高速狂奔發展的二十年間,靠的就是業績支持,而不是食品安全。
在麻辣誘惑創始人韓東看來,目前市場上的餐飲品牌對食品安全的態度可以分為三類:
1,以這次出事的楊銘宇黃燜雞這種加盟業務為主的算一類,這些品牌快速起盤階段,規模效益一定是重于其他的。當規模達到一定量級后,發現存在各種問題時,已經沒有能力再去做管控。
2,瑞幸、米村等屬于第二類,雖然也走的是加盟或合伙人模式,但是創始人在最初就把食品安全看得極為重要,在管理體系搭建過程中,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差池。
3,最后一類是海底撈、西貝、麥當勞等模式,把食品安全管理到變態的極致,別說出問題了,就算出一點瑕疵,品牌方都難以接受。這跟創史人的初心有極大關聯,想做一個割韭菜餐飲品牌,還是想做一個長期主義的企業。
看到這里,很多消費者可能不解,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可能毀掉一個品牌,難道那些老板不怕嗎?
怕?在很多老板眼里,吃出人命或吃進醫院的事情才算食品安全。原材料過期或臨期,食材有點變質,廚房有點臟亂差,這些都不算食品安全問題,最多就是店長或廚師長管理不到位而已。
比如楊銘宇黃燜雞涉事門店,店長或老板真不知道員工這樣操作?如果說不知道,他們自己可能不信。
每年315都會曝光幾個餐飲品牌,即便是年年都在敲警鐘,很多老板也依然會存在僥幸心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家的餐廳,怎么可能就查到我呢?就算真被暗訪了,也不可能把我的品牌搞死,最多就是罰點錢。這種僥幸心理,在餐飲老板中占有一定比例。
食品安全這事,對于任何一個餐飲品牌或門店,只要想管,以如今的科技手段和管理能力,肯定能管得了并管的好,就看老板們愿意而已。
再說直白點,就看老板們想不想在這方面花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