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短意長|南大為何周日趕赴蘇州開大會?
現在的大學“卷”到了什么程度呢?
以前說,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一定。現在有的大學已經是周日也不休息了。

3月16日,周日,南大黨政領導班子專程赴蘇州開了一場“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發展工作推進會”。通讀南大官方微信發布的通稿,通篇就一個主題——加速發展新工科。
南大的官方微信更新不算太多,很多時候一天就一條。這個周末的兩次推送,都給了新工科,其心情之迫切可見一斑。
南大黨委書記譚鐵牛院士說,“以新的思路、新的舉措、新的理念、新的舉動為南京大學發展帶來新的增益、新的進展、新的希望、新的貢獻,將蘇州校區打造成為新的特區。”
南大校長談哲敏院士的講話基本上可以視為南大打造新工科的基本戰略:
——堅持發展壯大新工科的定位,將蘇州校區打造成發展新工科的主陣地,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長三角發展新格局,同時要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孵化點,結合新工科的發展規律和學科特色,提前謀劃好重大科研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未來工科發展所需要的科研支撐和保障;
——要進一步推動人才培養改革創新,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職能部處內部溝通交流以及職能部處與學院的協同合作,全力打造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南大模式;
——要大力加強人才引育力度,搶抓機遇、搶抓資源、搶占先機,推動各學科隊伍建設均衡發展。
今年高考臨近,各大學都鉚足了勁準備打好該校今年的本科招生戰,不容有失。
可以說,以復旦、南大為代表,國內文理綜合性大學已經開啟了舉全校之力發力新工科的新征程,目的當然還是吸引更好的優秀學子報讀該校,以鞏固甚至提升該校在國內高校中的“江湖地位”。
更值得關注的是,每個學校發力新工科都各有特點。從別的學校中汲取經驗,也是各個大學發力新工科的不錯方式。
從目前來看,“全力打造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南大模式”有這些特點。
第一,另起爐灶。
南大已經明確該校發展新工科的主陣地就是蘇州校區,不在南京的校區。近年來,教育部不主張跨省異地辦學,但是省內新建校區的“口子”沒有完全關閉。
南大蘇州校區獲批并最終建成,成為南大發力新工科的“基礎設施”。

第二,背靠工業強市。
南大選擇蘇州校區作為發展新工科的主陣地,除了擁有了充足的“基礎設施”之外,還擁有了與國內工業體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蘇州深度融合的可能。
南大蘇州校區已形成“7個學院+10個研究院+4個研究中心”的立體學科架構,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南大和蘇州,要在新一輪合作的基礎上書寫大學與城市發展的新故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