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新展:數字8的小宇宙
中國古物紋飾內容豐富,當人們欣賞時,往往會被那些復雜的裝飾、絕妙的符號和豐富的意涵所震撼。蝙蝠寓意好運多福;松樹則因其堅韌不拔而象征福壽綿長。許多人都能夠迅速辨認八仙,但要單憑外表記住他們各自的名字和個性卻帶點困難。雖然這些作品所講述的故事和隱藏的秘密已不再廣為人知,但人們從中仍然能夠感受到它們背后蘊含著的深層意義。
3月21日起,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推出展覽“八八相乘——神話與藝術的敘述、系列、系統”。
在神話學和這次展覽中,數字“八”扮演著關鍵角色。數字“8”的對稱造型象征著無盡的循環、能量的恒常流動、平衡、和諧與無限。在粵語文化中,“8”的諧音是“發”,代表財富;而在基督教的數字象征體系中,它則意味著新的開始與復活。此外,“8”亦見于斐波那契數列中,因此在自然界中也隨處可見它的蹤影。“8”字在亞洲藝術文化中尤其常見,例如︰《易經》的八卦、道教的八仙及佛教的八寶。這些相互關聯的元素通常通過連串的敘事形式描述,并以成雙的圖案、故事人物或場景、風景、植物、花卉、動物、裝飾品和符號等,以八個為一組呈現。
這次展覽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館藏中甄選了幾件由八個部分組成的藏品,以說明和展示中國藝術和工藝中系列敘事的多元性和豐富性。除了敘事結構外,這些由八個部分組成的物件也可被視為述事的主軸。它們參照神話的宏觀世界,構建出自身充滿細節的小宇宙,從而形成一個不斷相互參照的關系網絡。

山水掛畫八幅:羊城八景之一 清末民初 絲、螺鈿、黑木 高175×寬61.4×深3厘米
《山水掛畫八幅:羊城八景之一》包括三個畫面: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和一個拿著古琴的男孩、蝴蝶和鴛鴦,以及在蒙蒙細雨中的大同寺 。

《八仙紋屏四扇》,清末民初 木雕刻 高194×寬43.5厘米 其中一扇屏風細節呈現八仙中的兩位,左為鐘離權,右為李鐵拐。

人物故事木刻八件之一:景陽岡上武松打虎 清末民初 木 高22.5×寬34厘米

鑲云石屏風八扇 清末 木、云石 高112×寬16×深2.22厘米
在香港藝術家邱榮豐(1990年)和何居怡(1975年)、韓國藝術家柳熙(??)(1967年)、瑞士藝術家Adrian FALKNER(1979年),以及德國藝術家Klaus MERKEL(1953年)和Arvid BOECKER(1964年)的當代藝術作品中,均靈巧地展現了個人與整體的互動。這場互動,通過他們作品的形態與色彩、疏離與操控,及以自我指涉與藝術對談呈現給觀眾。

《巨巖(朱砂)》 Adrian FALKNER(1979年,瑞士,巴塞爾)2024年 塑膠彩、噴漆、顏料、粉筆、繪圖墨汁、縫制亞麻布 長170×寬160厘米

《Meta-3》 邱榮豐(1990年,香港) 2024年 水墨設色紙本 一組8件 長89×寬278厘米(每一件各長44.5×寬69.5厘米)
六位當代藝術家與傳統應用藝術作品并置,表明了系列與系統性的敘事至今仍被用作藝術家創作的方向。“系統性”在此指的是個別藝術作品在體系中與不同元素的互相關聯。作品中個別符號與整體藝術語言之間的互動,就如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之間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啟發。
(本文圖片均來自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展覽信息
八八相乘——神話與藝術的敘述、系列、系統
時間:2025年3月21日-2025年6月8日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