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土特產”到“中國風味品牌”:新農人如何用舌尖撬動鄉村經濟?
當螺螄粉的“酸臭”征服華爾街精英,當云南咖啡登上全球精品咖啡榜,當富平柿餅成為年貨頂流……中國鄉村正經歷一場“風味革命”。
農參注意到,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張學武介紹:“近年來,蜜雪冰城用‘東方茶飲’叩開東南亞數千社區,瑞幸攜‘國潮咖啡’攻陷獅城味蕾,鹽津鋪子憑‘新中式零食’暢銷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地區。”他表示,中國風味已成為全球消費新熱點,中國消費品牌走向世界,迎來了躍遷契機。
“風味品牌”策略,正在將土特產從“論斤賣”轉向“憑味覺溢價”。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農業是個充滿活力的產業,個性化、年輕化、潮流化使得土特產成為新的社交工具,兼具“顏值高、味道好、富營養”的特性,其中味道好是產生消費粘性的根源,就是通過風味標簽讓更多人關注土特產。
本文為鄉村創業者拆解:如何打造價值千萬的風味IP?

重新定義“風味品牌”:比地理標志更感性的商業密碼

當消費者為“媽媽腌的酸菜”支付10倍溢價,當北上廣的咖啡師為云南豆的風味輪爭辯時,農產品品牌已從“產地認證”躍遷到“情感認證”。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包裝升級,而是一次對土地靈魂的重新解碼。
傳統農業品牌往往停留在“產地+品種”的初級維度(如煙臺蘋果、陽澄湖大閘蟹),而風味品牌的本質是“用味覺傳遞土地靈魂”,其核心公式為:
風味品牌=地緣基因×技藝傳承×感官記憶×情感溢價
【地緣基因】:云南保山小粒咖啡的“紅酒韻”源于北緯24°的晝夜溫差
【技藝傳承】:福建永春老醋需經“三伏曬冬抽冰”365天釀制
【感官記憶】:湖南樟樹港辣椒的“皮薄肉厚、辣中帶甜”形成味覺錨點
【情感溢價】:內蒙古風干牛肉的“游牧精神”讓價格翻3倍
比如重慶忠縣“忠橙”品牌的發展:
當贛南臍橙陷入價格戰時,忠縣通過檢測發現當地柑橘的“酸甜比1:13.5”黃金比例,配合《三國》文化中“忠義精神”,打造“忠橙——中國最正直的橙子”。2023年忠縣柑橘綜合產值約65億元,單價是普通臍橙的2-3倍。

五步構建風味品牌:從實驗室到消費者心智

看過上百個農產品品牌案例后,農參發現:所有成功破圈的風味品牌,都是“科學+玄學”的產物。 科學負責說服理性腦——用數據證明“為什么你的荔枝更甜”;玄學負責攻占情感心——讓消費者相信“這顆荔枝藏著外婆的夏天”。
接下來的五步方法論,將教會你如何平衡這兩股力量。
STEP1:解碼風味密碼——給“好吃”一個科學理由
在浙江安吉,一位返鄉碩士用一份檢測報告擴大了產品銷路:當他證明自家竹林雞的肌苷酸含量是市面雞的3倍時,原本滯銷的土雞成了米其林餐廳的寵兒,加之安吉竹林雞是農產品地理標志,身價不斷提升。 這就是風味品牌化的第一步:用實驗室語言翻譯土地的饋贈,讓“好吃”不再是一個蒼白無力的形容詞。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科技是品牌的骨頭,科技對農業品牌的發展有三個核心貢獻:第一,提供差異性;第二,降低成本;第三,提供多元化風味。
新農人可以從哪些維度進行檢測?主要有① 理化指標(糖酸比、氨基酸含量);② 微生物圖譜(如宣威火腿的3類優勢菌種);③ 感官評價(招募50人盲測小組量化風味)。
實操工具如:與農科院合作開發“風味身份證”(例:東港草莓的“甜酸沖擊值≥2.1”);制作“風味雷達圖”對比競品(如五常大米vs日本越光米)。
比如:福建琯溪蜜柚,通過檢測發現果肉中“柚皮苷含量≤0.015%”(低于普通柚子30%),提煉出“不苦的蜜柚”賣點,出口歐盟價格提高40%。
STEP2:構建風味產業鏈——讓傳統技藝可控可量化
走進潮汕的牛肉丸工廠,你會看到魔幻一幕:老師傅在-2℃的車間揮錘捶打,背后的機械臂同步封裝。 這恰是風味產業化的精髓——既不能讓工業化殺死靈魂,也不能因堅守傳統困死規模。找到那個“風味命門”,你就能在效率與匠心間走鋼絲。
要做的就是用產業鏈思維開發產品,從每個環節進行風味賦能。
前端分級:如四川漢源花椒按“麻素含量”分4級:L1是麻辣火鍋級(≥15mg/g),L3則是日料提鮮級(≤5mg/g)。
中端智造:潮汕牛肉丸工廠用“-2℃恒溫捶打”保留手工彈性,產能提升10倍。
后端衍生:陜西柞水木耳開發出木耳脆片、木耳酵素、木耳啤酒、菌草茶、木耳肽等精深加工產品 22 類 99 種,不僅豐富了柞水木耳的產品線,還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避坑指南:必須保留“風味命門工序”(如金華火腿的“中溫發酵”),切勿全盤工業化。
STEP3:設計風味體驗——把農田變成劇場
日本越后湯澤的“雪地咖啡節”,讓偏遠山村成了全球咖啡迷的朝圣地。 這說明:當城市人愿意為“參與一顆番茄的成長”付費時,農業就不再是第一產業,而是體驗經濟的金礦。你的任務,是把農田變成迪士尼,讓每一粒稻谷都自帶劇本。實施舉措建議如下:
1.沉浸式工坊
如云南普洱茶莊園設計“五日制茶之旅”:Day1 古樹采摘→Day3 石磨壓餅→Day5 定制篆刻。
2.風味路線
如打造“臭鱖魚美食走廊”:黃山捕撈→徽州古法腌制→宏村品鑒。
3.事件引爆
象山“開漁節”設置“頭網海鮮盲盒拍賣”,單條黃魚拍出8.8萬元。
STEP4:內容攻心戰——讓風味自己會說話
隨著信息扁平化,我們大家要看清內容時代的真相:消費者不想聽品牌說教,他們只想透過屏幕聞到山野的氣息。
人設打造:用固定人設與土特產風味掛鉤,如90后海歸姑娘演繹“川紅工夫紅茶傳承人”,抖音話題熱度超千萬。
跨媒介敘事:善于運用現代化傳播手段,如《風味人間》團隊為寧夏灘羊拍攝微紀錄片,B站播放超500萬,
數據可視化:如用“咖啡風味輪”解析云南豆的花香調性,進駐上海精品咖啡館
爆款公式:痛點(都市人鄉愁)+儀式感(開壇、切片特寫)+金句(“每一口都是北緯38°的陽光”)
STEP5:構筑護城河——政策與資本雙輪驅動
風味品牌的打造,不僅是田間地頭的堅守,更是產權戰場上的廝殺。會用政策盾牌的人,才能守住祖宗留下的味道。一是要注重產權保護,二是善于集群作戰,三是要懂政策用政策。

風味經濟的未來:從網紅到長紅的底層邏輯

在紹興,仁昌醬園用150年時間證明:真正的風味從不需要追趕潮流。 當直播間的網紅產品一茬又一茬,那些把風味刻進DNA的品牌,將在歲月里沉淀出黃金。
1. 產品矩陣:從“一枝獨秀”到“雨林生態”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參考餐飲業的“金字塔模型”,用三類產品構建抗風險體系:
【底層走量款】目標是快速占領市場,建立品類認知
設計要點:① 保留核心風味(如螺螄粉的酸筍味);② 簡化包裝(環保牛皮紙+基礎信息);③ 價格對標大眾競品(如定價比同類低5%-10%)。
【腰部利潤款】目標是瞄準中產家庭,貢獻主要利潤
設計要點:① 強調風味獨特性(如“頭道醬油”“初榨茶油”)② 捆綁場景營銷(露營裝、月子套餐)③ 用訂閱制提高復購(季度配送+食譜卡片)
案例:云南野生菌季卡(1980元/季,每周配送3種當季菌)
【頂層文化款】目標是塑造品牌高度,收割溢價空間
設計要點:① 聯名非遺/藝術家(如景德鎮瓷罐裝蜂蜜)② 注入情感敘事(“爺爺的手作”“消失中的古法”)③ 限量發售(饑餓營銷+獨立編號)
避坑提示:三款產品必須使用同一風味識別符號(如郫縣豆瓣的“紅油香”),避免消費者認知混亂。
2. 渠道革命:從“貨架廝殺”到“精準對接”
記住:高端客戶不是找來的,是“養”出來的! 分層運營不同渠道:
【流量池渠道】目標是低成本獲客,篩選潛力用戶。
操作清單:
拼多多:測試大眾接受度(觀察搜索詞變化)
抖音直播間:用“產地溯源”短視頻引流
社區團購:推出小規格嘗鮮裝(如50g裝花椒)
【利潤渠道】目標是深度服務中高端客戶
操作清單:
入駐山姆/Costco:用“會員專屬款”提升調性
私域社群:每周舉辦“風味大師課”(如教做臘味煲仔飯)
高端餐飲:為米其林餐廳定制風味標簽(如“專屬發酵度咖啡豆”)
【品牌渠道】目標是樹立行業權威地位
操作清單:
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如《古法醬油釀造標準》)
登陸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哪怕只買1天)
進駐DFS免稅店(享受“中國禮物”光環)
3. 出海路徑:從“廉價原料”到“文化符號”
出海不是賣貨,是輸出一套生活方式! 分三步滲透海外市場:
【STEP1:找準文化切口】
給老外一個購買理由:
? 辣醬:綁定“中國健身餐”(低脂高蛋白伴侶)
茶葉:打造“東方冥想伴侶”(取代印度茶)
速食:主打“留學生救命糧”(5分鐘還原家鄉味)
【STEP2:改造產品形態】
必須適應的改動:① 減量包裝(歐洲家庭人口少,推200g小包裝)② 宗教認證(清真/Halal認證打開中東市場)③ 風味微調(日本市場接受“減辣30%”火鍋底料)
【STEP3:綁定本土推手】
尋找海外代言人:中餐主廚(讓宮保雞丁用你的豆瓣醬);健康博主(宣傳枸杞的超級食物屬性); 漢服愛好者(用桂花釀還原古風宴飲)
4. 致命陷阱:網紅品牌的3大“短命基因”
【自殺式擴產】
錯誤案例:某非遺醋為擴大產能,將發酵期從180天縮至60天,導致風味流失,客訴率激增35%
正確做法:用“風味銀行”機制——每擴產10%,保留5%傳統工藝產能對沖風險
【偽文化營銷】
錯誤案例:某大米品牌編造“乾隆御田”歷史,被媒體揭穿后股價暴跌
正確做法:只講述真實故事(哪怕平凡),如“三代人守護同一片稻田”
【渠道反噬】
錯誤案例:某高端蜂蜜為進直播間,被迫降價至成本線,引發老客戶集體維權
正確做法:嚴控價格體系,線上特供款與線下款區分SKU

結語

當法國用紅酒征服世界,日本用和牛定義頂級食材,中國鄉村正在用風味書寫新的商業傳奇:云南咖啡果皮釀制的威士忌,帶著雨林晨曦般的清新;山東蘋果白蘭地,封存著渤海灣的海風味道。
記住:消費者愿意為“媽媽做的味道”支付300%溢價,而你要做的,就是讓風味可見、可測、可觸摸。
未來的農業戰場,不會屬于那些盲目追逐流量的人,而會獎勵“用科學守護傳統,用商業延續文化”的新農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