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有望繼續震蕩上行,消費是短期利好線索的疊加方向
上證指數站上3400點后,進入三月中下旬,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澎湃新聞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為,隨著存量政策加快落實、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國內經濟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而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將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
銀河證券便指出,隨著存量政策加快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國內經濟基本面有望呈現出逐步改善態勢。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的背景下,市場運行趨于穩定,投資者信心將進一步增強。總體來看,A股市場有望呈現出震蕩上行的特征。
“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于2010年以來的均值附近,而隨著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以及前期賺錢效應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市場,有望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光大證券稱。
配置方面,多家券商提示短期可關注順周期機會,并強調中期科技產業趨勢仍占優。
“短期均衡配置,重視業績與估值匹配度。其中,市場風格平衡,可關注政策催化下的周期性資產修復。”國泰君安證券稱。
中信建投證券也提醒投資者,關注景氣與價格改善方向,市場也確實有所演繹。但不認為當前行情特征是主線切換,而是在成長交易過熱之后臨近一季報的一個短期再平衡。目前看,本輪順周期景氣還是結構性為主,中期“AI+”仍是主線。
“順周期預期修復,消費是短期利好線索的疊加方向。同時,維持中期科技產業趨勢占優的判斷,科技中級別調整的窗口未到。”申萬宏源證券稱。
中信證券:核心資產蓄力上漲
展望后市,在近期市場演繹完高切低后,預計后續內外資回流港股的趨勢會放緩,港股明顯跑贏A股的狀況會告一段落;年報季市場回歸業績驅動,A股核心資產蓄力上漲。
隨著年報季臨近,預計市場對資金接力驅動的純主題板塊熱度會降溫,當前盈利改善尚未被市場充分認知的核心資產會迎來更好的機會。當然,核心資產要重新演繹成系統性的風格,還需要不斷地政策加碼和落地。更為重要的是,內資機構在賽馬機制作用下并不擅長對此類公司進行定價,核心資產的重估離不開長線外資的回流來參與定價。
海外方面,美國在年中發生衰退的概率在明顯提升;美國衰退預期交易不會影響中國資產,但真實的衰退如果發生仍然會產生負面影響。
配置方面,預計春季躁動的中后段純資金驅動的主題會降溫,建議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資產。
“高切低”過程中,順周期品種相較以銀行、電力及公用事業行業為代表的紅利板塊更能獲得資金的青睞,說明投資者已經在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A股和港股短期上漲后可能的回調壓力,而不是在熱門板塊超漲后立刻轉向極致的防御。
中信建投證券:短期適度再平衡
上周上證指數站上3400點,A股總市值創新高,彰顯“信心重估牛”特征。近期,A股在DeepSeek突破引領科技重估、全球比較中國資產具備吸引力等因素推動下,在美股大跌期間走出獨立行情。
本輪春季行情的時間和空間已至歷史平均水平。2008年以來各年春季行情平均持續38個交易日左右,市場平均漲幅19.6%,中位數漲幅15.3%,且漲幅與啟動前回撤呈明顯負相關,本輪春季行情已經持續了39個交易日,萬得全A最大漲幅在14%左右,牛市環境與歲末年初的大幅回撤使得本輪春季行情持續時間或較均值更長、且仍有一定空間。
當前“高切低”行情距離歷史均值仍有些空間。提示關注景氣與價格改善方向,市場也確實有所演繹,但不認為當前行情特征是主線切換,而是在成長交易過熱之后臨近一季報的一個短期再平衡。目前看,本輪順周期景氣還是結構性為主,主要集中在二手房與基建鏈。
配置方面,短期適度再平衡,繼續關注景氣與季報方向。一是政策發力擴消費,近期地方促生育政策密集出臺,疊加消費板塊前期漲幅滯后且符合外資審美偏好,多重因素推動消費成為短期高低切換的重點方向。二是部分金屬品種如銻、錫;建材如涂料等漲價明顯,景氣與價格改善方向可繼續挖掘高切低機會。
中期“AI+”仍是主線,當前“AI+”已經轉入景氣驗證階段,并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和投資價值。
銀河證券:震蕩上行
展望后市,中長期來看,國內經濟處于新舊動能切換的轉型期,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疊加一系列政策提振下,A股市場估值重構機會較大。隨著存量政策加快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國內經濟基本面有望呈現出逐步改善態勢。
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的背景下,市場運行趨于穩定,投資者信心將進一步增強。總體來看,A股市場有望呈現出震蕩上行的特征。
配置方面,建議關注三條線索:一是基于自主可控邏輯與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科技創新主題。二是擴大內需導向下的“兩重”和“兩新”主題。三是繼續看好安全邊際較高的紅利板塊,重點關注央國企。
同時,國新辦將于3月17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提振消費有關情況,重要部門負責人將出席。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很快將公布實施。當前來看,前期漲幅較高的科技板塊內部出現一定分歧,投資者仍在關注配置機會。而估值處于相對低位、受益于政策支持的大消費板塊或將受到市場的更多關注。
國泰君安證券:延續震蕩
展望后市,當前預期上修缺乏新邊際、市場微觀交易結構仍待改善,延續股指震蕩的判斷。但由于已看到決策層扭轉經濟形勢與支持資本市場的決心,股指下行風險同樣有限,調倉不空倉,策略上更重視增長邏輯與業績變化。
首先,兩會后市場步入政策效果驗證期,近期經濟數據有所反復,2月社融信貸結構偏弱、價格通脹仍待改善。短期地方生育補貼與促消費會議仍有催化,但效果難以外推。
其次,當前市場大小風格分化仍處于歷次春季躁動的高點水平。計算機、機械等熱門主題行業換手率達歷史高位,籌碼結構仍需震蕩優化。
最后,從日歷效應來看,A股存在明顯的“財報效應”,即財報披露期(4月/7月/10月),業績增速對股價的影響要明顯高于其他月份,而3月下旬是重要過渡期,歷史經驗看中小市值風格的勝率與超額收益均有所回落。
配置方面,短期均衡配置,重視業績與估值的匹配度。其中,市場風格平衡,可關注政策催化下的周期性資產修復。
申萬宏源證券:短期政策敘事趨于樂觀
展望后市,隨著短期政策敘事趨于樂觀,行情又一次走向完美春季躁動:各地方積極性全面提升,響應刺激消費和激勵民企政策導向,生育激勵政策中央和地方真金白銀支持。“東升西落”敘事有群眾基礎,外資積極參與消費刺激定價,強化樂觀預期。1-2月信貸數據偏弱,市場預期降準降息、流動性寬松重啟。
接下來,隨著二季度出口增速自然回落,經濟預期波動可能明顯放大。因此,順周期樂觀預期發酵仍有阻力。經濟內生改善需以供給出清為前提,2026年才是關鍵窗口。這一次春季躁動,仍要面臨“四月決斷”的考驗,驗證期到來保留一分清醒。
配置方面,順周期預期修復,消費是短期利好線索疊加方向,如刺激消費,生育激勵,外資偏好。同時,維持中期科技產業趨勢占優的判斷,科技中級別調整的窗口未到。因此,繼續推薦國內AI算力和應用、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的投資機會。
華泰證券:3月市場風險偏好仍有抬升空間
上周A股行情在政策驅動下明顯擴散,上證指數突破3400點位,市場關心其持續性及后續演繹方向。展望后市,大勢上,政策積極定調穩定市場情緒,“東升西落”敘事強化外資回流的樂觀預期,但流入節奏或受基本面復蘇影響,整體來看,3月市場風險偏好仍有抬升空間。
風格上,在騰訊業績等產業事件落地之前,市場定價權或出現向配置型資金轉移的傾向,基本面因子的有效性增強,短期可關注景氣修復的核心資產補漲需求,線索或集中在中游制造、大眾消費品及地產鏈中。
配置上,短期可向低位且景氣改善的方向傾斜,中期建議以泛科技為交易主線。
中銀證券:延續震蕩格局
強勁而持續的復蘇或超預期寬松的宏觀政策是指數站穩3400點的關鍵。指數上行趨勢的形成需要觀察后續內需復蘇的強度。當前來看,政策發力態度明確,后續信貸與社融的高增趨勢或仍將延續。
今年前兩個月,社融增量基本屬于近5年以來的較高水平,結構上,信貸及政府債券為主要支撐,尤其是政府債券,發行速度及規模遠超季節性水平;信貸方面,企業部門信貸增量略高于季節性均值,但今年前兩個月居民部門信貸增量明顯偏低,一定程度預示著短期地產銷售或仍對內需構成一定拖累。
總體來看,一季度經濟數據驗證之前,內需修復預期有望支撐指數延續震蕩格局,后續走勢取決于基本面數據決斷。
短期視角下,市場風格面臨一定均衡化壓力。因此,當前來看市場風格的反轉趨勢尚未形成,2025年弱復蘇背景下A股市場大概率仍將呈現“紅利搭臺,成長唱戲”的風格特征。
光大證券:積極把握春季行情
展望后市,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于2010年以來的均值附近,而隨著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以及前期賺錢效應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市場,有望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
配置方向上,關注科技成長及消費兩條主線。當前市場情緒較為積極,疊加諸多利好因素,春季行情或許會出現兩條主線。科技成長板塊關注政策在資本市場具有映射的TMT、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行業;消費板塊重點關注以舊換新及服務消費,如家電、消費電子、社會服務、商貿零售等。
中泰證券:高位中小市值風險逐步加大
對于國內市場而言,美股風險的演繹將帶來兩大影響:強化“東升西降”的敘事,A股或恒生科技整體相對收益強于美股;全球科技股估值中樞下降,當前A股、恒生科技與美股科技龍頭的估值折價已基本填平。
本輪美股調整為中期而非短期風險。市場開始關注“現實”時,國內政策定力、經濟基本面等因素壓力或逐步顯現。另一方面,當前中小市值杠桿資金和估值處于歷史高位和資本市場逐步放開下,小微盤“殼價值”或明顯削弱,使得高位中小市值風險逐步加大。
配置方面,低位的軍工、有色、核電為代表的安全類板塊或是接力高位科技股的主線。預計衛星、無人機、戰斗機等或迎來海外訂單超預期。
東吳證券:短期看好A股獨立行情
近期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是,美股下跌究竟會造成流動性外溢、強化“東升西落”的敘事,還是會形成全球資產的聯動調整,即美股承壓將如何影響A股。
一種情形是,若美股負反饋式大跌,A股能否“獨善其身”?目前來看,本輪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概率較低,A股甚至可能受益于美股下跌所帶來的“流動性外溢”。
另一種更可能的情形是,若美股震蕩/溫和下跌,A股將如何演繹。短期看好本輪A股的獨立行情,但若美國經濟衰退預期進一步升溫,則可能對基本面預期形成拖累。
當前A股仍處于賠率交易階段,市場交易邏輯以國內政策和產業趨勢催化為主,短期美股的下跌或進一步強化“東升西降”敘事,提振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支撐A股走出獨立邏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