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把思政課堂開到鄉村,上海首個“大學村”在金山漕涇開村
如何深化校地合作、吸引青年人才入鄉發展?
3月15日,上海市首個大學村——上海漕涇水窠里·大學村在金山區漕涇鎮正式開村,全市首個鎮域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漕涇鎮水窠里·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正式啟動。

3月15日上午,上海漕涇水窠里·大學村在金山區漕涇鎮正式開村。 金山區供圖
大學村以金山區生態文明蛻變和鄉村振興蝶變為生動教材,推出了“習近平總書記金山足跡”“因地制宜走好鄉村振興示范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等首批5條研學線路,以及《“點綠成金”: 漕涇鄉村振興的生態智慧與現代化交響》《一株水草撬動鄉村振興:從污水凈化到南果北移》《“青銀共居”創建美好鄉村生活“涇”招牌》《“三個百里”引領鄉村振興的“涇”點子》《以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振興的“涇”思路》等8堂實踐教學課程。
當天,來自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20名學生跟隨思政課老師毛光霞,登上了漕涇鎮水庫村的“烏篷船”,循著“因地制宜走好鄉村振興示范路”線路,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與傳統思政課堂的‘單向傳授’不同,今天這堂課讓我們沉浸在‘詩畫’般的鄉村中,實地感受漕涇鎮水庫村在鄉村振興中的鮮活實踐……”參與研學的學生宋雪晴感觸很深。

當天,來自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20名學生跟隨著思政課老師毛光霞,循著“因地制宜走好鄉村振興示范路”線路,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金山區供圖
東華大學黨委書記劉承功表示,金山區漕涇鎮水庫村是上海市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并且成功創建了上海首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蘊含著十分豐富的育人資源。未來將以大學村為支點,實施大學生“全國聯合畢業設計”把論文寫在鄉村大地、發布鄉村振興“青年實干家計劃”,以校地協同、產教融合的方式,與金山區開展深度合作。

大學村推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等5條研學線路。金山區供圖
澎湃新聞記者從金山區了解到,在住宿方面,水窠里·大學村創新政企校村融合發展新范式,打造“青春驛站”,盤活了26套農民閑置宅基房改建成“鄉村里的大學宿舍”,為高校學生、教師、專家學者提供住宿、學習、創作、交流的共享空間。此外,還成立了水窠里·大思政課名師工作室,高校師資下沉到鄉村,開啟青年成長的“第二課堂”,推動學校優勢特色與金山鄉村振興事業更好地同頻共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