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AI走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它帶來了哪些改變?
從2025年3月5日起,上海市金山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謝樣俊的門診電腦系統里,多了一個選項“AI知識助手”。
當他在電腦上打開53歲復診患者劉阿姨的病史記錄時,醫院HIS系統(信息系統)中顯示主訴:左腰隱痛3天,同時顯示的還有既往史、輔助檢查結果等。通過鼠標右鍵點擊“AI知識助手”,系統在5秒內,直接用文本形式輸出,分析了腰痛的7大發病原因,給出腎結石復發、腰椎疾病、肌肉拉傷、輸尿管結石等5大鑒別要點,同時,還提供5個預防措施的建議。

“AI知識助手”可以幫助醫生輔助診斷。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這套AI系統的診斷基于衛寧健康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的醫療垂直領域大模型WiNGPT。這一大模型之外,謝樣俊還可以在HIS系統中隨時切換到DeepSeek,了解AI如何從患者的癥狀及其檢查結果中得出整個診療思路。
上述場景的落地,得益于一次區域性的AI醫療探索。
3月5日,金山區衛健委聯合衛寧健康公司和上海聯通金山區分公司,基于金山區域基層一體化系統研發出集病歷文書助手、醫學知識助手、內涵質控助手、健康評估助手、健康畫像分析等五大AI醫療應用場景為一體的智能醫護助手,首次在金山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上線。10天后,這一系列應用場景還將推廣到金山區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34家村衛生室(服務站)。這也是全國首個基于醫療垂直大模型WinGPT和通用大模型DeepSeek-R1雙模型驅動的區域性基層一體化系統人工智能應用。
試點給基層醫療帶來哪些改變?社區醫生又如何看待AI診斷?下一步是否還會拓展到更多應用場景?澎湃新聞近日走進這家社區醫院,尋求問題的答案。
充當知識助手,幫醫生完善病歷
在謝樣俊看來,與之前使用HIS系統不同,現在醫院的HIS系統里多了2個“智慧大腦“,一個是WiNGPT,一個是DeepSeek-R1。
“與WiNGPT不同的是,DeepSeek-R1可以讓醫生看到AI分析疾病的整個思考過程,什么樣的診療結果建議是怎樣給出的,為何會給出這樣的建議,這是DeepSeek的優勢所在,我們醫生也可以就此作出更為全面、個性化的診斷。”謝樣俊說,過去醫院的HIS系統都是自己制作一套模板,醫生根據問診情況,給予病歷補充和修改,“原來往往是比較簡單、通用型的模板,借助AI給出的病歷診斷會更為精準和個性化。”
金山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朱海虹表示,當前,借助AI大模型,為醫院對于病歷質控管理帶來了益處。病歷質控決定了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一旦在HIS系統內的病歷評分未達到100分,系統就會提示醫生哪些病史資料還需要完善。“這樣一來,一方面提醒我們的醫生去完善病歷,一方面也促進了醫患溝通,對于醫生沒有考慮到的問診細節,醫生也可以進一步問詢,這樣對于患者來說,肯定是好的。”
當前,上述應用場景也逐步從金山區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下屬村衛生室延伸。
對該中心下屬農建村衛生室的全科醫生周潔來說,有了AI的助力,她對于復雜常見病的診斷和用藥指導多了一些信心,“通過患者癥狀的描述、檢驗檢查信息的數據匯總,我們會初步判定患者所患疾病的可能,而AI輔助診斷之下,能幫助我們思考得更為全面。”

農建村衛生室的全科醫生周潔,平時在工作中會嘗試運用AI了解一些藥物配伍方面的禁忌。
而對于藥物使用禁忌的指導,周潔感慨AI的優勢很明顯。“作為一名基層醫生,我們接觸的常常是一些常見病、慢病患者,有些會面對多病共存的患者,常常來咨詢我們‘不同藥物是否能放在一起吃’‘有什么用藥禁忌’等,這時候AI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幫助。”
為居民建立動態、可視化的健康檔案
AI訓練的數據庫來自哪里?是否具有權威性?
金山區衛生信息中心主任李征透露,當前,該中心接入的AI大模型基于權威的知識庫,涵蓋了臨床指南、醫療管理規范、檢查和檢驗知識,所有知識都來源于國家管理平臺、權威機構網站和人衛出版社的相關醫療出版物,確保知識內容的權威性及準確性。
“這一知識庫也在不斷更新學習,會及時納入最新的診療指南,不斷優化訓練AI‘大腦’。”李征說。
3月15日,金山區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34家村衛生室(服務站)將全部上線運行AI系統。
幫助醫生輔助診斷之外,AI也正在為患者構建起一張動態、可視化、個性化的健康檔案。記者注意到,在金山區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HIS系統中,全科醫生只要點擊“健康畫像”即可顯示轄區居民的健康信息,其中包含患者的基礎疾病、過敏史、體征指標等。

居民“健康畫像”,可顯示基礎疾病、過敏史,體征指標等,運用AI技術給予患者個性化的健康指導。
“通過AI可以整合分析患者在金山區的所有就診記錄、體檢報告和公共衛生數據,我們可以在系統里動態看到居民的健康狀態,并用AI分析預測潛在的疾病風險,同時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一年做幾次檢查、哪些檢查、一年開展幾次隨訪等。”謝樣俊說,醫生在AI幫助下,也可以為患者制定一份全面的健康指導方案,包括生活方式改善、營養處方、運動處方、體重管理,還能為患者制定總膽固醇、空腹血糖等在內的一些個性化的檢測指標和控制目標。
李征表示,上述功能也是健康評估助手、健康畫像分析這兩大AI醫療應用場景的展現。他同時提到,當前,AI仍在不斷學習優化過程中,居民“健康畫像”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數據的遺漏,“譬如一些在門急診中很少用到的檢驗指標,AI在輔助診斷中仍然會有遺漏,這時候就需要醫生自己進行添加。”
將拓展新的七大應用場景
“AI的引入,對于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水平帶來很多思考。在‘五大AI醫療應用場景’落地之前,我們也對社區醫生進行了專項培訓,包括如何使用AI、使用過程中醫生要注意什么等等。”金山區衛健工作黨委副書記、區衛健委主任董覓覓表示,下一步,金山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將推廣智能場景應用。
“從4月開始,我們將陸續上線住院病歷文本自動生成、居民AI轉診評估、檢驗報告智能解讀、影像攝片助手、居民手機端健康評估及檢驗檢查報告解讀等七大新場景。”董覓覓表示,當前的AI應用主要體現在醫生端,后續也會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讓智慧醫療真正惠及每一位轄區居民。
李征同時指出,AI分析還對醫院管理優化帶來諸多益處,“譬如通過AI可以進行圖表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快速掌握到醫院門急診數量變化、就診人群分布、疾病種類、高發疾病等等,方便在醫院管理方面作出相應調整,譬如針對流行病給予重點關注,及早做好預防宣教工作。”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而言,諸多的診斷無法在社區完成,需要向上轉診到二三級醫院。“目前,我們也在開發新的應用場景,通過AI評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轉到上級醫院去治療。”李征透露,當前,金山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三級醫院金山醫院打通了CT、磁共振等檢查手段的預約,“在社區醫院全科醫生的電腦里,醫生可以直接幫助患者預約在金山醫院做相應的檢查,下一步希望通過AI轉診評估,推進‘全區一張床’的評估轉診工作,一方面使社區無法接診的病人轉診到上級醫院,一方面病人如果在上級醫院完成治療后,可以經評估后轉到社區醫院進一步康復,由家庭醫生完成病人后續的健康管理。”
不過李征同時坦言,AI短期內尚無法取代醫生,這可以從人性需求、技術局限、制度復雜性和工作負擔分配幾個方面解釋。
首先,患者對醫生的信任不僅建立在技術精準之上,更深層次地源于對情感支持與理解的需求。在面對重大醫療決策時,患者往往需要醫生提供心理安慰和人性化關懷,這是當前AI技術難以精準復制的。其次,AI尚不具備獨立承擔醫療決策的責任的能力。醫生作為“安全閥”,不僅要驗證AI的建議,還需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避免因AI決策失誤而引發信任危機或醫療事故。
此外,他還表示,醫生的執業資格涵蓋了跨學科的全面能力,而AI的強項多集中于單一領域,如影像分析。在整合患者多方面信息和制定綜合治療方案方面,AI仍有局限。全面勝任醫療任務的通用人工智能尚未問世,技術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從當前來看,AI更適合承擔繁瑣的行政工作和數據處理任務,協助醫生優化流程,而非直接取代醫生作為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李征說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