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保潔阿姨能有獨立的休息室嗎?媒體:讓每一位勞動者都有尊嚴
保潔阿姨能有獨立的休息室嗎?身在大學,我不時會想到這個問題。
在校園里,我們常常看到,負責教學樓清潔工作的保潔阿姨們,在工作之余,只能坐在廁所隔間、靠在走廊,或者趴在空閑教室的課桌上短暫休息。由于存放私人物品的空間有限,阿姨們不得不將衣物、水杯乃至飯盒和清潔工具混放在一起。記得軍訓結束時,一位保潔阿姨向我要了軍訓時用的小馬扎,說它便于攜帶,上班有空閑的時候可以支起來坐一會兒。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在學校存在,在城市的很多地方也屢見不鮮,阿姨們沒有獨立的休息區域,只能隨意找個地方靠著,或是直接躺在地上,以放松自己疲憊的雙腿。
勞動者權益保護需要突破慣性,制定規則時應顧及那些被忽視的具體訴求。近日,“我呼吁能夠給保潔阿姨設立休息室”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分享自己的思考,討論休息室應提供的設施,如儲物柜、折疊床、微波爐等,并強調“這不是福利,而是基本權利”。
許多保潔人員屬于外包公司雇員,處于勞動關系邊緣,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常常忽視休息空間的配置,將勞動者的權益讓位于工作效率。同時,在規劃上,各種公共場所往往優先將空間用于建筑的主要功能,像保潔阿姨這種支持性勞動者的基本需求,便只能被“壓縮”到角落里,以工具間、廁所隔間為“替代方案”。社會還需想方設法,回應其被忽視的勞動權益。
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已經取得相關進展。北京市東城區啟動了“暖心驛站”,依托垃圾樓、公共廁所等建筑為環衛工人建設驛站空間,里面配備有桌椅,供工人們吃飯和簡單休息;上海市總工會將“建設改善1000間生產一線職工工間休息室”納入2024年服務職工實事項目。還有多個城市開展勞動者休息室、歇腳點等的建設,并不斷聽取民眾建議、關切一線勞動者的需求,豐富、完善配套措施,為勞動者提供工作之余的“小憩之地”。
“我呼吁能夠給保潔阿姨設立休息室”的探討下,方案落地的可行性仍需考量。一整棟大樓可能只有少數保潔人員,而清潔工具大部分都放置在工作區域,休息室設置在哪兒才方便她們?此外,在現有環境下,若沒有足夠的閑置空間,也很難實現24小時熱水、帶鎖儲物柜、折疊床、醫藥箱、微波爐等必要配置。在過渡期,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保潔人員提供與清潔工具分離的、更衛生的、條件更好的休息空間,并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更新和升級,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作家張小滿在《我的母親做保潔》中這樣寫道:“上午9點,當寫字樓的白領們來到工位,開啟一天的工作,保潔員們的工作已經完成了大半。接下來,他們要保證的便是不要被‘投訴’,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來回走動,不斷擦拭,處理‘污染’現場。”保潔人員的工作間隙和休息時間很短,在某些情況下,若離開崗位去休息點還容易被罰款,因此他們不得不選擇在崗位上就地休息。
妥善解決保潔阿姨休息室的問題,除了提供物理空間的支持和建設,還需要建立合理的休息機制和工作安排,切實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
休息室不僅是一間房子,也是度量勞動者尊嚴的一把標尺。那些默默付出、維護公共場所環境的勞動者,都對更有尊嚴的工作與生活有所憧憬。希望包括保潔人員在內,所有勞動者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其合法、合理的權益都能夠得到更多保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