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影子調查|垃圾圍困浯嶼島:清理轉運正進行,多年頑疾待解
浯嶼島位于福建省東南海域,北距廈門島6海里,擁有碧海藍天、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然而,近年來,這個海島卻一直被垃圾問題所困擾。
3月5日,環保志愿者“漁獵齊哥”發布的視頻,再次將浯嶼島生活垃圾排海問題推向了公眾視野。
視頻中,海島北部的山崖處堆滿了各式各樣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塑料袋、廢棄紙盒、瓶子等散落一地,隨著海浪起伏,這些垃圾逐漸蔓延至海中,形成了一條觸目驚心的“垃圾帶”。
澎湃新聞在浯嶼島調查了解到,垃圾問題在島內已經存在多年,一直是當地居民和村干部心中的痛。這個面積僅0.96平方公里的海島,人口超過4000人。隨著旅游業發展,當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增長迅速。
而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垃圾處理成本高昂,轉運、焚燒或填埋都存在困難。
此前,浯嶼村曾采取填埋、焚燒等措施對垃圾進行處置,但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幾年前,島內的垃圾焚燒爐損壞后,北部山崖就成了村里的垃圾傾倒點。
垃圾越堆越多,直至此次被曝光。
事件曝光后,當地政府迅速組織力量進行清理轉運。每天,上百人的清理隊伍動用挖掘機、吊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將山崖上的垃圾撈起、打包并轉運出島。
截至3月12日,已運出垃圾3600余袋。在一些浯嶼村村民看來,這一次曝光“或許是一件好事”,有助于問題被看見和徹底解決。
3月13日上午,港尾鎮相關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已研究商定今后島內垃圾處理的初步方案,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確保島上垃圾及時收集轉運,同時,將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島上居民和游客的環保意識,持續改善海島生態環境。

海報設計:祝碧晨
大量垃圾被倒入山崖、滲入海洋
“漁獵齊哥”是一位短視頻博主,近年來一直投身于公益活動,致力于環境保護。
他向澎湃新聞介紹,今年春節一過,就收到了網友爆料,稱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港尾鎮浯嶼島上有嚴重的垃圾排海情況,且存在多年??吹酱迕裉峁┑暮_吚啥训膱D片和視頻,“漁獵齊哥”感到很詫異。
“以前我們主要曝光的水污染是排污,工業廢水這些問題,像大海的污染(線索),還是第一次見到?!薄皾O獵齊哥”說。
3月4日,“漁獵齊哥”從湖北專程趕往福建漳州,乘坐輪渡來到了浯嶼島。浯嶼島,是漳州市龍海區港尾鎮的一個小漁村,坐落于蜿蜒的九龍江出???,地處廈門通向外海的航道上。浯嶼島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卻有超過7公里長的海岸線,是漳州、廈門的“海上門戶”,周邊海域水產豐富,盛產魷魚、黃花魚、鯧魚、馬鮫魚等,是遠近聞名的海產基地。
當“漁獵齊哥”抵達網友爆料的地點,眼前的一幕讓他無比震驚:海崖上堆滿了各式各樣垃圾,塑料袋隨風飄揚,廢棄紙盒、瓶子散落一地,還有破舊衣物、食品包裝、漁網、廢棄家具等,雜亂無章地堆砌著,空氣中散發著腐爛氣味。
除了這些生活垃圾,還能看到大量建筑垃圾混雜其中。碎磚塊、水泥袋、廢舊木材,這些本應該被妥善處理的建筑廢棄物,在這里與生活垃圾共同構成了這片“垃圾場”。
這些垃圾不僅占據了海崖,“垃圾場”末端已經到達海面,在海水沖刷下,各類垃圾逐漸蔓延至海中,漂浮在海面。
“看到這個場景我的心都碎了?!薄皾O獵齊哥”說,“我在長江邊上撿了這么久垃圾,面對這種場景真是無能為力。”當天,他向“漳州市12345”進行了投訴。
3月5日,“漁獵齊哥”將自己的經歷和見聞做成視頻發布在了抖音和視頻號中,引發廣大網友關注。幾天時間,視頻播放量超千萬。

浯嶼島北部海崖上堆滿了各類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本文圖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王選輝
每天上百人參與清理,已運出垃圾3600袋
“漁獵齊哥”介紹,揭開了浯嶼島生活垃圾排海問題后,當地政府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在3月5日當天晚上就派員到村里調查。3月6日,當地組織了上百人開始進行垃圾清理工作。
“港尾鎮工作人員給我答復說,他們有很大的決心,一定要把這些垃圾處理干凈。”“漁獵齊哥”說。
浯嶼島主要由浯嶼村管理。浯嶼村一名村干部向澎湃新聞介紹,視頻曝光的當天晚上,他就接到上級領導的電話,迅速從外地趕回村里,一起參與垃圾清理工作中。
該村干部介紹,由于堆放垃圾點是懸崖,可供機械工作的場地有限,目前有幾輛吊機和鉤機在現場作業,將垃圾收集起來,倒入打包袋,再由汽車運送到浯嶼島碼頭,之后用駁船將垃圾運送到大陸,然后送至龍海的垃圾焚燒廠。

“垃圾場”的末端已經連接到了海面,在海水的沖刷下,部分垃圾蔓延至海中。
3月8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來到浯嶼島傾倒垃圾的海崖邊看到,各式各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填充了整個海崖,從上空看“垃圾場”呈現出一個半圓形。從衛星地圖上測量,“垃圾場”整體面積一度超過1000平方米。
現場兩臺挖機正在清理山崖平面的垃圾,兩輛吊機正在將“長臂”伸向山崖下側,挖掘山體上的垃圾。垃圾被收集后,倒入白色的打包袋中,再由起重吊機將打包袋裝入等候的車輛貨廂中。
浯嶼島內的道路上,不到半小時就能看到一輛裝運著白色打包袋的汽車駛過。在碼頭,澎湃新聞看到,一輛掛著“浯嶼消防綜合救援”牌子的橙色船只在岸邊停靠。汽車貨廂上裝著的白色打包袋被起重機逐一吊起,送入船艙中。裝滿打包袋后,船只駛向西部海岸。
“目前我們是以最快的速度在做,懸崖峭壁工程量會比較大,我們也一直在考慮新的方案,一直在增加機器,今天又增加了兩臺機械。”3月10日上午,浯嶼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鐘東升向澎湃新聞表示,“(后期島內生活垃圾問題)這兩天也在商定方案,肯定會運出去?!?/p>
3月12日上午,龍海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我們每天都在清理垃圾,經辦人員都在現場處理,具體的進度以官方實時通報為準。”
13日上午,港尾鎮相關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浯嶼島四面環海,面積約0.96平方公里,為外海孤島,距離陸域3.8公里,物品外運不易。連日來,鎮村組織挖機、塔吊、運輸船舶和車輛連續作業,將島上垃圾轉運出島至垃圾焚燒發電廠。截至3月12日,已累計投入人力近600人次,運出垃圾3600余袋。接下來,將加快對堆存垃圾的清理轉運,確保全島生活垃圾全部清理處置到位。

3月8日下午,一輛挖機將“長臂”伸向山崖下側,挖掘山體上的垃圾。
焚燒爐損壞后垃圾向海崖傾倒,曾多次被曝光
澎湃新聞在當地調查了解到,浯嶼島垃圾處置問題并不是新問題,而是困擾當地已久的頑疾。
澎湃新聞從衛星地圖“吉林一號網”拍攝的圖片來看,浯嶼島北部的海崖在2022年4月已有垃圾堆放。2023年1月再次拍攝的圖片中,垃圾量明顯增多。
一名浯嶼島駐地干部向澎湃新聞表示,村民在此處傾倒生活垃圾實屬無奈之舉。此前,浯嶼村的垃圾是通過焚燒爐進行焚燒,但村中垃圾未進行分類,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混雜在一起,焚燒爐出現了多次損壞,直至無法使用。將垃圾從海島轉運至陸地的成本極高,村里無法承擔,故將垃圾都傾倒在焚燒爐旁邊的海崖中,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幾年。
澎湃新聞查詢到,2018年9月龍海區融媒體中心曾刊播過一條《海島垃圾有了新去處》的新聞。文中稱,9月5日,龍海港尾鎮浯嶼海島垃圾焚燒廠正式運行。焚燒廠占地約1000平方米,總投資約560萬元?,F在村里每天都會定時安排保潔車到各個垃圾點收集生活垃圾,并將收集到的垃圾統一運到垃圾焚燒廠進行處理。
文中還強調,此項目是針對浯嶼島特殊的地理環境而設計的,可以有效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對于垃圾焚燒爐損壞的時間,該名村干部未明確表示,只稱“有兩三年了吧”。當地群眾也證實,過去兩三年確實都在向海崖傾倒垃圾。
澎湃新聞檢索發現,在2014年8月、2016年1月、2016年3月,媒體都分別曝光過浯嶼島垃圾問題。在2014年,就有游客目睹滿載生活垃圾的貨車直接將垃圾倒入浯嶼島的海灘上。到了2016年,浯嶼島的海岸線上仍然可見大量的塑料袋、廢棄紙盒、拖把等生活垃圾,以及塑料管、沙發、木板等廢棄建筑垃圾。

2018年9月,龍海港尾鎮浯嶼海島垃圾焚燒廠正式運行,總投資約560萬元。
當地將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島上垃圾及時收集轉運
村民肖昀(化名)年過七旬,在浯嶼村開民宿已有35年,見證了海島一系列的變化。他說,浯嶼島作為一個小島,四面環海,很多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很多在城里很容易獲得的資源,在島內需要比外界更多的成本。
比如,過去浯嶼島淡水資源格外匱乏,被稱作“無水之嶼”,居民不得不依賴船只運水,水質難以保證,高昂的水費也讓不少家庭負擔沉重。終于在政府等各方力量的協調下,去年5月8日,跨海管道自來水正式通入島內。
肖昀對澎湃新聞直言,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并不存在垃圾處置問題。雖然村民也會產生一些生活垃圾,但是由于塑料袋、包裝袋之類的較少,絕大部分垃圾可以自己降解,少部分進行焚燒、掩埋。這些年經濟發展很快,物質生活也變得豐富,再加上周邊游客越來越多,出現了很多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還有村民房屋建設、民宿建設產生的建筑垃圾都越來越多,過往的方式也不再消耗每天生產的垃圾,逐漸就成了一個問題。
在他看來,海島垃圾處理有三種方案,但都存在困難。一種是收集好垃圾,送往島外更專業的焚燒廠進行處理。需要人工收集、轉運,成本極高,村一級財政恐怕很難承受。第二種是島內就地焚燒。前幾年嘗試過,只是焚燒爐一開機就產生了大量難聞的氣味,居民和游客都有抱怨。第三種是填埋。如果有合適的土地,將垃圾進行合理的填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問題。只是村里土地有限,沒有可用的土地用于垃圾填埋。
《海峽都市報》曾報道,浯嶼村時任村支書在2014年7月受訪時表示,2005年之前,浯嶼島上有個垃圾填埋場,當時日消耗約800立方米垃圾。但后來,這塊地被征用,此后村里的垃圾就沒地方去了。之后村里設置了幾個垃圾臨時堆放點,也成立了一支12人的清理隊,沿街也設了垃圾桶。
“由于四周環海,把村里的垃圾往外帶的方式不太現實,因為要先進行分揀,人力物力成本太高。而浯嶼島面積只有0.96平方公里,目前最立竿見影的辦法,還是在海邊圍海建設垃圾填埋場,隔離起來,一層垃圾一層沙石地進行填埋。”時任村支書稱,村委會很重視垃圾問題,曾就此計劃一個15年的垃圾處理方案。村支書還稱,將在浯嶼村遠離居民區的西港觀音山腳下投建一垃圾無害化處理廠。

打包袋被起重機逐一吊起,送入船艙中,之后垃圾將被運往大陸焚燒廠焚燒。
但這些嘗試仍無法將垃圾頑疾徹底解決,也成了當地村干部和居民多年的心結。
在一名浯嶼島駐島多年的干部看來,村一級組織的人力、財力、資源畢竟有限,這次曝光,會讓更多的人可以關注到浯嶼島垃圾處理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困境,或許就能真正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
“漁獵齊哥”也表示,什么時候能夠清理完成,后續垃圾怎么處理,都是網友、粉絲關注的重點。當地政府也和他反饋,這幾天正在持續開展垃圾清理工作,動用了長臂挖機等大型機械,將垃圾直接運到陸地的垃圾焚化爐進行回收處理。目前,當地都在加班加點清理,由于垃圾量比較大,在崖壁上面,坡度很陡峭,處理的難度比較大,還需要一些時間。
港尾鎮相關工作人員3月13日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他們已研究商定今后島內垃圾處理的初步方案,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確保島上垃圾及時收集轉運,同時,將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島上居民和游客的環保意識,持續改善海島生態環境。
“我相信,這個地方的垃圾一定會被清理干凈,等這些垃圾被清理干凈之后,浯嶼島將變成一個美麗而健康的島。”“漁獵齊哥”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