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茶搶“鮮”登場,市場銷售火熱
又是一年春茶季。中國商報記者在北京市一些茶葉銷售門店和茶葉生產企業處了解到,今年春茶市場火熱,早春茶銷售火爆。明前茶目前還沒到貨,但市場預期較高。針對“春天的第一杯茶”,各大茶企也在積極探索和布局。

消費者在選購早春茶。
早春茶銷售火爆
“目前這款早春綠茶銷售情況不錯,門店還有一款早春雀舌剛賣完,馬上到貨?!痹诒本┦胸S臺區一家小罐茶的銷售門店,工作人員馬女士(化名)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

小罐茶門店的早春綠茶。
“目前市場上的春茶是早春茶,小罐茶目前上市早春茶包括早春綠茶、早春雀舌,都是2月底到貨的,賣得很好,一些小罐茶的老客戶也會在這個時候購買當季早春茶產品?!瘪R女士表示,“過段時間,門店還會上市早春龍井,臨近清明還會上市明前龍井。這兩款產品的市場預期都較高,一些老客戶已開始預訂。”
在北京市豐臺區一家吳裕泰門店,工作人員也向記者介紹,門店2月底上市的宜賓早茶已經售罄,目前在售的當季早春茶有天府龍芽。3月20日,西湖龍井將開始采摘,預計3月底門店會有西湖龍井產品到貨。

吳裕泰門店。
小罐茶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司今年從2月到4月初陸續有春茶產品上市,包括早飲、早禮與小罐茶園三個系列。其中,早飲系列包括早春綠茶、早春雀舌、早春龍井三款產品,早禮系列包含西湖龍井與安吉白茶,小罐茶園包含茶園2罐禮盒裝、甘露、安吉白茶和龍井單罐產品。
各大茶企積極布局
春茶對我國茶產業發展至關重要。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表示,春茶是中國茶發展的“風向標”。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表示,春茶是中國茶發展的風向標。
具體而言,王慶表示,春茶產量在茶產業總產量中的占比達40%,并貢獻了七成的農業產值。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茶葉總產量為333.95萬噸,20年間產量增長了4.87倍。其中,綠茶產量為193.4萬噸,在茶產業總產量中的占比達57.9%。
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許伯武也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春茶是茶產業的重中之重,也是市場“風向標”,春茶交易額占到茶產業全年總交易額的2/3以上。
“春茶嫩,口感最好,采摘后可以加工成各種綠茶與紅茶產品。春茶時間較短,必須快速完成采摘且加工儲存,否則面臨較大的品質風險。茶葉市場全年發展的關鍵節點可能就在春茶這個時間段,因此春茶是茶葉市場的風向標。”許伯武說。
針對“春天的第一杯茶”,各大茶企也在積極探索各種新玩法。
小罐茶上述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司今年春茶季倡導“無保真,不春茶”,對消費者承諾“春天的第一杯茶來點真的”,具體包括“真的鮮嫩即采摘茶園里今年頭一茬的嫩芽葉、真的綠意即從冬日里蘇醒的原始春意、真的等待即不早不晚在清明前慢慢展露、真的地道即西湖龍井產地直采第一波春色。”

小罐茶門店。
具體而言,小罐茶基于公證處對產品進行公證,承諾產品100%當年新采、100%產地保真和安全保真,并實現了產品的產地保障、原料保障、工藝保障、品級保障、年份保障、品控保障。
竹葉青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介紹,竹葉青提出了“春天從一杯竹葉青開始”。今年春茶季,公司聯動只此青綠、茶仙蘇軾和三星堆,推廣“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春茶文化,使竹葉青春茶成為春天儀式感的象征,引領茶文化的新潮流。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在消費分級的趨勢下,春茶市場正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建立消費者對產品的絕對信任將成為企業破局的關鍵。當傳統茶文化與“敢保真”等策略深度融合,一杯春茶承載的不僅是時令滋味,更是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更多可能。
市場迎來更多機遇
當前的春茶市場有何新亮點,未來發展前景幾何?
竹葉青上述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當前春茶消費市場正發生顯著變化,一是消費人群在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去茶館喝茶,這說明原葉茶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二是消費心態在變,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性價比和質價比;三是消費場景在變,茶適用于消費者日常佐餐、逛街解渴、熬夜醒神、職場辦公、家庭會客、拍照打卡等各種場景;四是消費渠道在變,平臺種草、攻略筆記、邊看直播邊下單等方式真正實現了“好茶不怕巷子深”。
吳裕泰方面也提出,今年的春茶市場充滿新機遇,一方面,消費者對健康茶飲的需求不斷攀升,這為春茶市場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公司也十分關注年輕消費者的飲茶需求,適時推出了小包裝、嘗鮮裝的春茶,讓年輕人也可以無負擔享受一杯好茶。
華祥苑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今年春茶市場呈現兩大特征:一是品質驅動兩極分化,消費者既愿為核心產區正季茶支付溢價,又追求口糧茶的性價比與穩定性;二是需求趨向理性化與多元化,消費者更關注“正季采摘”“產區透明”“健康屬性”,同時茶飲、茶點、茶文化體驗需求顯著增長。
許伯武認為,在資本關注茶市場的當下,科技與現代方式賦予了茶市場更多新內涵,譬如茶葉+文旅、茶葉+社交、茶葉+鄉村振興、茶葉+研學等。另外,AI、無人機與短視頻等都豐富了市場的傳播技術與表達方式。(記者 周子荑 文/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