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外網友試用Manus:印象深刻,但仍處于早期階段
繼上周在國內突然走紅后,中國AI(人工智能)產品Manus在海外也獲得了關注。
近日,海外社交平臺上出現了更多關于AI智能體(agent)產品Manus的討論。對于這款號稱是“全球首款通用智能體”的產品,多位用戶稱其令人印象深刻,推特聯合創始人Jack Dorsey用“杰出(excellent)”來評價它。不過,也有體驗者指出,Manus或許還不能被稱為“下一個DeepSeek”,產品尚未得到完全開發。
當地時間3月8日,AI資訊平臺The RundownAI的創始人Rowan Cheung在X(原推特)平臺上轉發了Manus的介紹視頻并寫道:“我認為中國的第二個DeepSeek時刻已經到來。”對Manus進行多項測試之后,Cheung稱Manus令他感到印象深刻,完成任務的準確率很高。
不過,有網友評論稱Manus的運行速度較慢。Cheung認同了這條評論,但他認為,Manus能夠同時運行多任務的特點幫助彌補了速度上的緩慢。

Rowan Cheung盛贊Manus,稱其有望在美國引起轟動。來源:X平臺
開源社區平臺Hugging Face的產品負責人Victor Mustar也在體驗過Manus之后對其表示贊揚,稱其為“我所使用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AI工具”。Mustar展示了一個使用Manus編寫的飛機小游戲,從視頻中來看,該游戲基本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Victor Mustar展示了用Manus編寫游戲的案例。來源:X平臺
當然,能體驗到Manus的用戶依然是少數,在以上內容的評論區,仍能看到許多“求邀請碼”的評論。而在體驗者中也有不少人遇到了問題,多位體驗者指出Manus的運行速度太慢,有時會在完成任務前遭遇程序崩潰。
例如,美國研究機構杰克遜實驗室的生物醫學科學家Derya Unutamz稱贊了Manus在研究方面的潛能。Unutamz嘗試在Manus和OpenAI的Deep Research中輸入相同的復雜提示詞,讓其生成醫學報告,發現Manus在報告生成過程中覆蓋到的一些觀點比Deep Research更具創新性和全面性。
然而,Unutamz表示,Deep Research只花費了極短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份報告,而Manus在接近完成這份報告時顯示發生錯誤。在Unutamz的第二次嘗試中,Manus依然顯示出現服務器錯誤,最終導致任務失敗。
AI初創公司Pleias的聯合創始人Alexander Doria也在X平臺上發帖表示,雖然自己很喜歡Manus的UI設計,但作為智能體的Manus并沒有實現很大的創新,并且他在測試時經常遇到錯誤消息和無限循環。
杜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教授陳怡然(Yiran Chen)也嘗試了Manus的服務,認為Manus “實際上是一個半成品”。他表示,Manus可能希望“通過成為先行者來吸引投資,盡管產品尚未得到完全開發”。
科技媒體TechCrunch的記者Kyle Wiggers在實測后也給出了類似的結論。他為Manus提出了許多實際的要求,例如從快餐店訂餐和預訂機票,但這些任務基本都失敗了:“Manus尚處于早期階段,公司表示他們正在努力擴大算力并修復被報告的問題。但就目前而言,Manus似乎仍屬于實現技術創新之前的炒作階段?!?/p>
3月5日晚間,成立于2023年的中國AI初創公司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發布Manus的早期預覽版,將其稱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體產品”。介紹視頻中展示了Manus執行三個任務的過程,分別是篩選簡歷、挑選房產和分析股票。從介紹來看,使用者只需要給Manus一個簡單的指令,它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任務。
在這段演示視頻發布后,加上多個自媒體的傳播以及極為稀缺的邀請碼,Manus在國內社交平臺上的討論熱度呈現指數級增長,并被許多人拿來和今年1月國產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大模型R1后引發的盛況作比較。不過,隨后也出現了不少對Manus的質疑聲,同時,Manus的多個開源復刻項目登上了全球最大代碼托管平臺GitHub。
值得注意的是,Manus的團隊并沒有為其自研大模型。在基礎模型方面,據Manu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季逸超在X平臺上透露,Manus使用了Claude和不同的基于阿里千問大模型(Qwen)的微調模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