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林更新:有機會的話我想拍一部連續劇式綜藝
網絡上的林更新,可以為了和網友互懟,騎車也要停下來回復,而現實中的林更新,倒有一種“淡人”的意味。
采訪是在林更新結束綜藝節目《盒子里的貓2》一天的錄制后,在一間教室里進行的。他很快調整好狀態,甚至比一屋子工作人員還要快速進入采訪的境況里。

圖源@林更新工作室
《盒子里的貓》是一檔沉浸式劇情體驗綜藝,主打“游戲”“喜劇”兩大元素。林更新偏愛這類有游戲感的綜藝,靠著策略有贏有輸,雖然在游戲過程中會產生勝負心,但他并不執著于結果,輸了也不會耿耿于懷,“主要是享受這個過程”。更新也沒有想過要“挑戰”什么,唱歌或跳舞這樣的舞臺讓他緊張,所以果斷拒絕,只選讓自己快樂的。
演戲也是一樣。他坦言自己很少有不能抽離角色的時候,“只不過會對演了幾個月的這個人物有一些不舍,因為你可能一生再也不會有機會去詮釋他,成為他。相伴的幾個月其實挺美妙的,每一天在重復著他的生活,就像參加一場旅行,你和朋友幾個月在一起玩兒,也很難結束重新回到家里?!?/p>
林更新的“淡”有時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答案。
比如,面對不做演員還能干什么的問題,多數人都還是有些感性和浪漫,要么是從事愛好,要么是天馬行空,他倒正經起來,“我想過去做公關類的工作……”
又比如,本來準備了讓林更新給內耗人建議的問題,他又正經起來,“當你真正成熟,看開了很多東西,就不內耗了?!?/p>
林更新
【對話】
談綜藝:做游戲,會不自覺想贏
澎湃新聞:聽說《盒子里的貓2》有升級,已經錄了三期,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林更新:大的主題方向是沒有變的,這一次我們不僅有棚內的場景,又加入了很龐大的戶外元素,游戲機制上,第一季見到很多劇情類的NPC(非玩家角色)。
澎湃新聞:你會喜歡這種NPC多的情況嗎?
林更新:人多了熱鬧。
澎湃新聞:跟徐志勝還有王迅合作會不會經常笑場?
林更新:會有一點笑場,但我覺得我沒有勝負心,在游戲上會有勝負心,每次想做游戲的時候,我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后來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就不自覺地……我覺得人都這樣,不自覺地你就想去贏,你也不知道贏了能干嗎。其實這個很有趣,你贏了不代表你能得到最終的大獎。我們的節目這一次加入了金貓這個東西,算是一種榮譽,所以贏還是在于想證明一下,我覺得是參與一整天的游戲里,就想獲得一點什么。
澎湃新聞:你作為東北人,有沒有想過要演那種特別好笑的角色?
林更新:沒人找我啊,確實沒找我,我思考過這個問題,也有前輩給我指過一條路,說你干嗎不演喜劇,但確實沒有機會。其實我很愿意拍喜劇,我覺得那是很有意思的表演狀態,如果有人找我演,我愿意。

《盒子里的貓2》海報
澎湃新聞:這次錄制當中,你最想吐槽節目組的一點是什么?
林更新:說實話我想吐槽的地方很少,只有一點,不算吐槽,剛才我們有在聊,由于想要完成的任務太多了,就把很多身份關系都忘了,也可能是我自身的原因。我希望連貫一點更好,因為場面太大了,昨天錄制,那么大一個城,我居然只去了一半,有一半我壓根沒去。
澎湃新聞:如果從你的隊友里面選擇一個人去荒島求生,你會選誰?最想把誰丟進海里?
林更新:去荒島求生,我選趙又廷,他比較靠譜一點。一定要扔一個……就把陳赫扔了。
澎湃新聞:有沒有哪個環節讓你有特別緊張和興奮的感覺?
林更新:昨天我要搶這個時間卡點出去,就令我很緊張,我一整天都為這件事做努力,每到一個整點,鐘聲響起,我都很緊張,我倒是沒有什么害怕的。還有一個比較緊張的點,有些NPC過多地去演繹,反而給我整緊張了,怎么演上戲了呢,我怎么去面對啊……
其實有我覺得感動的點。因為我們延續了第一季的環節是每一期結束時,會以一個小話劇或者小篇幅的舞臺劇來收尾。很多舞臺劇都令我很有感觸,今天錄的這一期,主題是大學四年,雖然我們這個4年是“瞎扯”的,一下午就完事了,晚上就畢業開始找工作了,但是舞臺劇的主題就是講畢業之際,幾個比較要好的同學,面對離開校園的情境,他們有男女間的喜歡,也有朋友間的感情,最終一個男生來口述10年之后的“他們”,他遵守了一個10年的約定,而其他人被現實擊敗了,很多人沒有達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我畢業好久了,即將14年。很幸運的是,在畢業10年之后,我和很多同學在一起返回過校園,大家基本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那一次返校,我們班20多個人,有十六七個都回去了。
澎湃新聞:這個算是你參加這個節目最大的感觸和收獲嗎?
林更新:這是其一,我們第一季也有挺多感觸的,像那一天我錄的一期是“平衡”,昨天錄的是“時間”,昨天的小短劇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像木偶戲一樣的舞臺劇,忙碌了一整天,坐在那兒,去圍繞著我們今天的努力來做思考,這個意義你說有多大,咱也講不出特文藝的話,但是可以聯想到自己身上的一些問題和不足。
其實每一期都挺快樂的,我們棚內場景也是費盡了心思,很多密室很多主題,好像在參與一個非常認真規格很大的密室。太沉浸了。
談演戲:保持敏感,但不需要自我孤獨
澎湃新聞:錄綜藝和演戲對比來說,哪個更累?
林更新:錄綜藝比演戲累,但我覺得是好玩的。
澎湃新聞:綜藝感會影響你的演戲工作嗎?
林更新:對我而言是沒有。其實我有想過這個問題。所以我也沒有去太多綜藝,這是一個平衡,做什么事都是平衡。
澎湃新聞:綜藝現在對于很多演員來說,也是要選擇的,你自己在選綜藝的時候會有一些想法嗎?
林更新:首先去參加的是會令自己開心的,并不是在耗費自己心力的綜藝,歌唱和舞臺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是比較致命的,因為我不擅長,我興趣也不大,也會緊張,所以對我而言是一種折磨,那樣的工作我也不想去做。真人秀會比較開心,尤其是我自己可以體驗整個游戲的過程,我喜歡有游戲感的綜藝。
澎湃新聞:你也曾經提到,演員需要被觀眾打破固有的認知,你如何平衡這種被記住和被刷新之間的這種博弈?
林更新:演一個角色你能被記住,被觀眾認可是好的。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刷新觀眾對你以往的認知最好。但總體而言,我覺得這個東西要看得很輕,不要想太多。
澎湃新聞:你說過演戲是掏空自己在填補的過程,有沒有哪些角色讓你難以抽離?
林更新:我覺得角色沒有不能抽離的,只不過會對演了幾個月的這個人物會有一些不舍。因為你可能一生再也不會有機會去詮釋他,成為他。他相伴的幾個月其實挺美妙的,每一天在重復著他的生活,就像參加一場旅行,你和朋友幾個月在一起玩兒,也很難結束重新回到家里。

林更新和以他在《與鳳行》中的角色為藍本的蠟像。圖源@林更新工作室
澎湃新聞:你和角色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有些人是朋友,有些人是若即若離的。
林更新:有些角色肯定距離演員本身是遠的,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性格,但我覺得絕大部分角色,他的構成是由演員來塑造的,所以那個角色就是演員自己。表演體系里也提到過,靠想象力與以往進行想象來塑造。
澎湃新聞:如果說讓你跟自己演過的角色互換一天真實的人生,你想換誰?
林更新:能換點上天入地的嗎?因為我自己無法實現。
澎湃新聞:演員是需要一些赤誠的,階段性地褪去真實的自己,你在娛樂圈喧鬧當中,如何保護自己作為演員的敏感和脆弱的部分的?
林更新:我倒沒有那么嚴重,在片場除非一些特殊的戲份,我會保持安靜,多數的時候還是有說有笑,跟劇組的同事該干嗎干嗎,我覺得不需要自我孤獨。但演員確實是需要高敏感的,要觀察很多東西。但是保護這種敏感這個事情因人而異,不僅是演員,有些人天生就是一個理性的人,而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我認為分人不分職業,雖然說演員可能有哭戲的需要,要一個情緒的瞬間爆發,感性對此確實是重要的幫助,但還是因人而異的。
澎湃新聞:在網絡上你是不內耗的形象,你生活里面是真的一點都不內耗嗎?
林更新:不可能完全不內耗,就看你怎么看待內耗的這個事情,我覺得好疲憊。內耗就很容易浪費時間,時間和節奏會把自己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希望盡量不讓自己生氣。
澎湃新聞:請給那些喜歡內耗的朋友一些建議。
林更新:當你真正成熟,看開了很多東西,就不內耗了。但從性格角度說,有些人到老都會內耗。
澎湃新聞:如果你不當演員,最可能做什么工作?
林更新:曾經我會覺得是靠一些社交,或者做一些比較需要社交的工作,我想過做公關類的工作。后來我想,每一個行業都不簡單,你說我現在不干這行,我去做什么,我真的不敢肯定,肯定是要重新學習或入門一個技能。
澎湃新聞:我以為你會說打游戲。
林更新:這怎么可能,完全沒有想過。一個快40歲的人,靠游戲怎么養活自己。
澎湃新聞:如果說你有機會策劃一檔屬于你自己的綜藝,主題會大概什么樣子?
林更新:如果給我一個機會的話,我會想把它拍成一個像電視劇一樣,它是一個連貫的,可能十集只講一個事件。
澎湃新聞:你會邀請哪個圈內好友來?
林更新:那要看在哪個時代背景下,是什么事件。是一些固定的人,整個故事像劇一樣,但其實是在真人秀當中。不演戲了,我只是有一個任務在身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