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杜甫詩《堂成》的頷聯(lián)是預想之詞

成都杜甫草堂的竹子
杜甫的七律《堂成》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時,詩云: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這是一首名詩,一般的杜詩選本都會選它。但是,我查閱了多家版本,關于“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的注釋,全都停留在字面上。私意以為,僅限于字面的注釋是不夠的,還應說明,這兩句詩并非詩人眼前的實景,而是詩人基于眼前的實景的預想之詞。
且看杜甫同一時期的另外兩首詩:
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
草堂塹西無樹林,非子誰復見幽心。
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溪邊十畝陰。
將《堂成》與這兩首詩并讀可知,卜居之地本無榿林和竹林,榿樹苗和竹子都是杜甫現(xiàn)要的。“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所描寫的,都是預想中的將來的景象。當時榿樹苗和竹子剛栽上不久,前者談不上“礙日”,后者也談不上“和煙”。
《堂成》中的籠竹指慈竹,而《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說的則是綿竹,是另外一種竹子,好像前后矛盾。也許韋續(xù)實際提供的是慈竹而不是綿竹,此處似不必深究。
“江上舍前無此物”“草堂塹西無樹林”,細忖句意,似乎杜甫是有了草堂以后,才向朋友討要榿樹苗和籠竹的。按常理來說,也應當是先集中精力把草堂建起來,然后再考慮植樹種竹的事。不過既然《堂成》一詩提到了榿林和籠竹,那么,說植樹種竹是在建造茅屋期間進行的,也未嘗不可。
杜詩中的預想之詞,可以找到不少例句。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卜居》)、“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嚴鄭公宅同詠竹》)等詩句,一看便知是預想之詞。不過也有一些預想之詞,相對來說不是那么明顯,如《洗兵馬》中的“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不知何國致白環(huán),復道諸山得銀甕。隱士休歌紫芝曲,詞人解撰河清頌。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就屬于這種情況。《堂成》中的“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也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預想之詞,需要與杜甫其它的詩參看,才能發(fā)現(xiàn)是預想之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