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讓鄉村處處“有戲”,代表呼吁推動基層小劇場建設
小劇場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部分,有著重要的文化社會傳播功能。相對于大劇院而言,小劇場規模小、投入小、運營靈活,既可以承載公益類演出,也可以承擔小型商業演出,是一種將藝術和惠民連在一起的平臺載體。
“除了一部分近年來新建的小劇場功能較為配套之外,大部分城鎮、鄉村小劇場存在設備陳舊、活動力差、疏于管理、配套不全等方面的問題,一部分小劇場實際成為了‘多功能活動室’,演出功能基本喪失。”基層小劇場的現狀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淮劇博物館演員、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陳澄的關注。她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今年全國兩會上,她帶來了關于大力培育城鎮、鄉村小劇場,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議。

陳澄 受訪者供圖
“在小劇場,鄉村文藝人才可以將自己的藝術創作付諸實踐,將所思所學在人民群眾面前展示,得到更多演出機會。一些暫時還沒能登上大舞臺的城鎮、鄉村文藝骨干創作的小品、折子戲、曲藝、說唱、舞臺劇等等,都可以通過‘輕量級’演出來驗證效果和修正,得到實際的藝術能力成長?!标惓沃赋?,小劇場、小創作、小投資、小演出,可以給予扎根于鄉村文藝的廣大基層文藝工作者更多實踐的機會。
小劇場還是滿足群眾文化藝術需求的主陣地。在陳澄看來,由于青壯年勞動力離開鄉村,留守在鄉村的大多數是中老年群體。這部分群眾對于文化藝術的需求相對被動,缺乏主動通過各種媒體手段欣賞文化藝術的動能和習慣,小劇場可以滿足他們的文化藝術需求。
“小劇場是多功能的,既可以開展惠民性質的演出,也可以是商業性質的演出,還可以實現政策宣傳性質的演宣唱。”陳澄認為,小劇場具備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功能,引進一批優秀文藝精品,發動鄉村文藝骨干,可以牢牢占領鄉村宣傳思想主陣地,是促進鄉村文明建設重要而有力的抓手。
戲劇“小舞臺”,文化大文章。陳澄建議,各縣(市、區)、鄉鎮把小劇場建設納入到民生實事工程,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新建一批較高標準的、座位達300人-500人,符合劇目演出需求的小劇場,能夠承擔優秀劇目惠民演出需求。
按照提升一批、改建一批的思路,陳澄呼吁由當地專業院團或者文化館,組織對小劇場管理、服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升,提升小劇場整體素質。對于現有的不太符合演出要求的小劇場或者文化大院進行改建擴建,舞臺、燈光、音響等基礎設施都能滿足演出需求。此外,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前提下,鼓勵民間資本注入,鼓勵優秀經濟人才以回饋家鄉的方式關注鄉村公益事業。
為促進藝術產業化良性可持續發展,陳澄呼吁要關注小劇場的市場培育工作。她建議,除了政府層面的文化惠民之外,小劇場還可以承接各劇種文藝名家的示范性演出、傳幫帶的藝術活動,以惠民補貼形式的線上線下窗口售票方式進行演出推介,以成本親民的民間團體演出和其他商業演出,有效培植廣大觀眾自覺購票觀看演出的商業習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