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萬中國觀者看展,東京顏真卿大展在《友誼地久天長》中落幕
2月24日,由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在《友誼地久天長》的音樂聲中落下帷幕。閉幕當天,東京國立博物館門前依然排著極長而彎曲的隊伍。據“澎湃新聞”了解,此次展覽在2月8日時,參觀人數已達10萬;攜程旅游方面的專家認為,在整個展覽過程中,來自中國的參觀者預計在5萬以上,其中主要來自北京與上海。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展覽結束前夕,即將退位的日本明仁天皇偕皇后也一同參觀了此次顏真卿大展,并表示了贊嘆。


此次展覽之所以吸引這么多觀眾,是因為這次大展對顏真卿作品大量匯集是前所未有的。除了《祭侄稿》外,《爭座位帖》、《三表》、《自書告身》,以及《大唐中興頌》、《顏氏家廟碑》、《裴將軍詩》等均是一種通過個人命運所表現的“雄豪壯偉”的宏大敘事。
一位參觀者稱,此次展覽自己看了多遍?!氨敬未笳怪晒Γ诲囟嘌?。而各種因素中,東京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的鼎力支持是不容忽視的?!?/p>

一些學者認為,如果從書體演變的視角來看,王羲之從帶著隸書痕跡的鐘繇“舊體”演變為“八法”俱備的“新體”,以《黃庭經》、《樂毅論》等作品創立了小楷標準的話,顏真卿在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中楷的基礎上創立了大字唐楷的法則,從而成為宋以后一千年來取法的典范。

東京國立博物館企劃部長富田淳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顏真卿首先繼承了傳統,又發展了書法,有了自己的書法風格,再就是對后世的影響,他改變了書法的歷史。作為一個變革者,他的功績是非常大的。就像蘇軾對他的評價,“故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他還說,“日本人在學習中國文化的歷史中,一直都認為《祭侄文稿》是一件不一樣的作品。”

除了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參觀者。北宋李公麟《五馬圖》的突然出現,更是讓觀眾驚喜不已,加之展覽開幕前帶有著色的《五馬圖》流傳開來,于是人們便迫不及待地一睹其真容。畫家湯哲明在看完《五馬圖》后說,“《五馬圖》實在是一件更具神秘色彩、藝術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杰作?!段羼R圖》屬于標準的‘吳裝’淡彩,至元一變為黃公望以赭石加花青的淺絳設色,意味著綿延六百余年的文人山水畫正統派的基調,早在趙孟頫之前的李公麟,就已初定。”
中央美術學院一位自費專程前往觀展的學者對澎湃新聞表示,看了以后非常激動,光看《五馬圖》就絕對值回票價了。
此次大展的177件展品中除了7件展品來自(中國香港和中國臺北)外,其余全部來自日本國內各博物館及收藏家。也有微博網友評論說:“首先,燦爛的文化在哪里都會熠熠生輝。其次,要欣賞這么重量級的藝術精品需要去日本對中國國民來說有些可惜。最后,如果不在日本展出,怕是永遠也看不到這個系列如此規模的精品展了?!?/p>
此次展覽的展覽名雖以“顏真卿”為核心,實則梳理的是中國漢字從殷代甲骨文開始的演變史,西周銘文、秦代石鼓文、漢代《禮器碑》《曹全碑》、東晉《定武蘭亭序》《樂毅論》《十七帖》、隋代墓志等。唐代智永、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唐太宗、唐玄宗;以及顏真卿及其以后唐代書家張旭、懷素、柳公權等(東京國立博物館還為他們設計了卡通形象)。后世宋代蘇黃米蔡(蔡襄)、元代趙孟頫、明清董其昌、王鐸、傅山、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等均有涉及。唐以后,中國書法對日本奈良、平安時代書法的影響也以一個章節梳理。加之作品前的人頭攢動,想一次看全所有作品不易。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基本上只能看到三分之二的展品,再只能通過展覽圖冊細細研究了。
其中重量級的展品無疑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懷素的《自敘帖》、李公麟的《五馬圖》、以及褚遂良摹的《黃絹本蘭亭》。想看《祭侄文稿》排隊基本在1小時以上,但在這幅“天下第二行書”面前可停留的時間估計只有15秒,但排隊至30分鐘處,一些顏真卿以及《祭侄文稿》的背景資料會輪番出現,在大約10分鐘處的一個視頻,模擬《祭侄文稿》的行筆,讓觀眾有隨著隊列的移動,無限接近顏真卿的儀式感。

除了《祭侄文稿》外,懷素的《自敘帖》、李公麟的《五馬圖》、以及褚遂良摹的《黃絹本蘭亭》均無需特別排隊,但這幾處展品前一直有自發形成的隊伍,且到了展品面前并無工作人員催促,觀眾們往往在看《自敘帖》時會細細對照印刷體文字行行對應閱讀,并用手指比劃懷素的用筆。李公麟的《五馬圖》的隊伍并不長,但含金量卻極高,這張出現在中國美術史課本上的畫,而今真跡重現,像是久別重逢,細看作品李公麟的線條功夫非凡,頓挫按壓之間結構盡顯。
但是此次展覽的或者也有美中不足,如果展出的拓本標明拓印時間就更好了。
正如一位觀眾在博客所說:“盛宴,熱淚,詞窮,要去看啊!自己去看過才會知道,這些人類文化遺產,即使是紙、墨跡,都柔軟,堅韌,難毀,長存,大河岸上的明燈,我們這些河中轉瞬即逝的浮草?!?/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