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康希諾朱濤:mRNA腫瘤疫苗是布局方向,國家免疫規劃擴容需考慮供應穩定性
“mRNA技術不僅可以做預防性的疫苗,也可以用在腫瘤領域,康希諾在這塊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在過去幾年,康希諾的上海子公司也一直在探索是否可以開發腫瘤疫苗,最近我們可能會有一些更深的研究。”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生物首席科學官朱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了上述情況。

mRNA腫瘤疫苗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預防性疫苗,而屬于治療性的手段,即通過誘導或增強機體針對腫瘤抗原的特異性主動免疫反應,從而達到控制和殺傷腫瘤細胞、清除微小殘留病灶以及建立持久的抗腫瘤記憶等治療目的。近期,國內外多家藥企宣布了腫瘤疫苗的進展,如3月6日,云頂新耀宣布,其通過AI輔助研發的新型mRNA個性化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6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當地時間3月5日,美國疫苗企業莫德納(Moderna)也對外稱,該公司有望于2027年推出首個腫瘤疫苗。
作為國內知名的疫苗企業,康希諾生物已有多款預防性疫苗上市,包括亞洲首款四價流腦結合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CRM197載體)曼海欣、中國首個采用CRM197載體的二價流腦結合疫苗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CRM197載體)美奈喜等。對于腫瘤疫苗,此前康希諾生物方面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稱,康希諾生物上海子公司主要為mRNA技術等前沿技術的探索與技術積累轉化而設立。mRNA技術平臺可應用于多類生物制品的開發,包括腫瘤領域及免疫治療也可以是拓展方向。現階段公司將在做好主營業務的基礎上進行延展探索。未來如有階段性進展,將及時分享。
朱濤在采訪中向記者表示,如果有重要新階段進展,我們會及時跟大家分享的,但這個方向肯定是我們要去布局的方向。
對于國產疫苗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朱濤認為,2019年最后一天,宮頸癌疫苗和13價肺炎疫苗兩款重磅國產疫苗獲批,從這一天開始的十年稱得上是國產疫苗供應端、研發端的黃金十年,“前幾年我還沒有那么大的信心去這么說,但隨著這五年的一些進展,我有了這種信心”。以康希諾生物為例,2021年,國產四價流腦疫苗獲批,填補了國內空白;2025年,嬰幼兒吸附無細胞百(組分)白破聯合疫苗也已經納入優先評審品種。同時期,行業還有六價輪狀病毒疫苗、肺炎結合疫苗、更多價次的宮頸癌疫苗,這一系列品種都可能在這十年上市。
“在這樣的供給下,我相信到2030年的時候,我們的計劃免疫整體上會跟現在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的老百姓,包括我們小孩就用得起跟國際水平相當,甚至有的品種還有更好的疫苗。”朱濤表示。
此前,多家國內疫苗企業公布了2024年業績預告或快報,部分企業的業績或批簽發量有所下滑。朱濤認為,從疫苗行業的商業化情況來說,這兩年,尤其是一些大品種的商業化速度放慢,“不是滲透率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本身在下降,尤其嬰幼兒這一塊,同時價格也在下降”,整體來講整個市場處于下行狀態。但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疫苗進入市場,加上支付端的問題進一步解決,“比如說可以在醫院打疫苗,醫保能報一部分疫苗費用”,我們就能夠突破疫苗行業的低谷期。
近兩年,呼吁將某些二類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聲音不斷出現。對此,朱濤認為,具體納入哪些疫苗或者先納入哪一個,背后需要詳細的計算,納入后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公共衛生收益,這不僅要考慮價格,還要考慮供應的穩定性。我們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把免疫規劃范圍擴容到像發達國家一樣多的品種,但相信隨著企業疫苗的供給,包括疫苗的質量水平、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二類疫苗的擴容是必然會來的。對于疫苗企業來說,也要考慮到某些品種進入免疫規劃的可能,“如果更多人使用,產能設計肯定要大一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