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埋骨在云南邊陲的浠水兄妹,一個是猛將一個是皇妃

2025-03-07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春節(jié)期間在家一邊烤火一邊看書,偶然翻到近代歷史學家錢海岳《南明史》中一段話,如驚雷般在我眼前炸響:“竇妃,蘄水人。民望妹。從幸緬甸,薨。”

《南明史》卷二十五關于竇妃的記載

瞬間我想起了多年前在云南騰沖,朋友帶我逛當?shù)夭┪镳^,指著一塊竇妃墓石刻跟我說,這個是永歷帝朱由榔最寵愛的竇妃娘娘,病逝在騰沖,他的哥哥是抗清名將竇民望,是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百人斬”猛人之一,最終戰(zhàn)死在南明對抗清朝的磨盤山血戰(zhàn)中,留下一段“豆(竇)將軍過不得磨盤山”的悲歌。

陳列在騰沖市博物館存的竇氏娘娘墳石刻

那時候我覺得朋友講的逃亡的竇妃和磨盤山血戰(zhàn)非常慘烈,而竇民望一語成讖的故事更是讓人唏噓不已,真沒想到這對埋骨在云南的兄妹竟和200年后倒在云南的聞一多來自同一個地方,他們都是和我血脈相連的浠水“老鄉(xiāng)” 。

然而搜索發(fā)現(xiàn),關于竇妃的記載不多,曾有網文作家以她為主角撰寫過《流浪皇妃》,但很多內容虛構都是作者虛構,而其兄竇民望相關討論較多,但籍貫卻有一些爭議,有說他是蘄水人,也有稱他是徽州人。于是,我仔細研究了相關史料,最終考證出結論:這兩個人應該就是浠水人!古時候浠水叫蘄水!

說竇民望是徽州人出處,我查了好久,很多人引用的來源竟然也是錢海岳的《南明史》。原來,這本書的前面卷二十五里明確介紹竇妃是蘄水人,是竇民望的妹妹,但在后面的卷七十三里卻又說竇民望是徽州人。這個就有些矛盾了。我認為,很可能是錢老先生可在編寫內容的時候搞錯了,畢竟300萬字的《南明史》是一個大工程,編寫的時候有一些疏漏也很正常。

《南明史》卷七十三關于竇名望的記載

據(jù)了解,竇民望,也叫竇名望。清代劉健《庭聞錄》明確記載,他是蘄水人,短小勁悍,喜歡喝酒,每次打仗的時候都會喝酒數(shù)升,然后去掉頭盔和甲胄,赤膊上陣,非常勇猛。磨盤山戰(zhàn)役,他慷慨悲歌道:“我姓竇,而山名磨盤,天下有豆入磨而不腐者乎?今日是我死日也。”沒想到一語成讖。此戰(zhàn),他照樣狂飲酒,卸下戰(zhàn)甲,沖向敵軍,最終手刃百余人后,血流殆盡。

《庭聞錄》關于竇名望的記載

《庭聞錄》的作者劉健,字汝嘉,江西南昌人,他的父親劉崑曾任云南同知,親歷過吳三桂叛亂,曾著有《吳三桂傳》和《滇變記》二書。吳三桂在云南舉起反清旗幟后,曾脅迫劉崑投降。劉崑不為所屈,將書稿藏于壁中,自己削發(fā)遁居寶臺山。吳三桂變亂被平定后,書稿僅存十分之一。四十年后,劉健鑒于“談往事者,無稽之言,人各一說”,造成以訛傳訛,于是將當日所受父教及所見所聞猶能記憶者,撰寫成書,名之為 《庭聞錄》。因此,劉健在書中明確指出竇名望是蘄水人,準確性很高。

不僅如此,結合浠水過往的縣志資料,也可以查到相關的佐證。清朝的《蘄水縣志》中有提到崇禎末年一竇姓將領率鄉(xiāng)勇抗流寇,這可能就是竇名望早年的活動。縣志中還有提到張獻忠部隊曾在鄂東地區(qū)活動,竇名望很有可能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了軍事生涯。明朝遺老顧山貞撰寫的《蜀記》顯示,竇名望早年跟隨張獻忠部,任提督皇城都指揮使。后跟隨李定國,授總兵,因戰(zhàn)功受封泰安伯。

《浠水縣志》關于張獻忠部隊曾在鄂東地區(qū)活動的記載

1659年,清軍攻入云南,永歷帝倉皇西逃。李定國在怒江西岸的磨盤山布下三重伏擊圈,竇名望率四千精銳埋伏于初伏要地。此戰(zhàn)設計精妙:狹窄山道僅容單騎,谷中埋設地雷,待清軍主力全入伏擊圈后,三伏齊發(fā),可令其“片甲不留”。吳三桂率軍輕敵冒進,前鋒已抵二伏,眼看即將全軍覆沒,卻因叛徒盧桂生告密而功虧一簣。

竇名望見事泄,率部提前殺出,身中數(shù)箭仍“手刃百余人”。此戰(zhàn)明軍陣亡萬人,清軍亦損失固山額真沙里布等18員將領,傷亡近萬。竇名望之死不僅折損南明最后精銳,更象征抗清力量的終章。清廷戰(zhàn)后嚴懲多尼、吳三桂等將領,側面印證此役之慘烈,也證明了竇名望等人之驍勇。

磨盤山陣亡將士碑

而竇名望的妹妹竇氏,我并沒有查到她詳細的名字。據(jù)騰沖地方志與民間傳說,永歷十三年閏正月,竇妃隨帝逃至騰越,就是如今的騰沖,因瘴癘肆虐感染瘧疾。磨盤山敗訊傳來時,她已病入膏肓,最終逝于騰越州城南郊。明末清初騰沖籍舉人胡璇將竇妃娘娘埋葬在距離疊水河不遠處的一個小土丘上。據(jù)說,該位置就在現(xiàn)在騰沖市人民醫(yī)院旁,小山丘也曾被稱作“娘娘墳”。后來,醫(yī)院多次擴建,“娘娘墳”也就不得而知了,直到2005年,在修騰沖防疫站門口道路時挖出那塊竇氏娘娘墳石刻。

曾參加辛亥“重九”起義的騰沖人趙德恒,擔任過廣東大元帥守衛(wèi)軍副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解放后還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云南省政府參事室主任等職,與徐悲鴻等文藝界人士交好,他應該見過竇妃墓,還曾寫過幾首七絕詩《吊竇宮人墓》,該詩作的小序中寫道“宮人竇氏隨永歷帝奔緬,死于騰沖,葬城西南里許大盈江邊,碑土冢完好,題額明竇妃之墓,郡人春秋拜掃憑吊不絕。疆圖換姓,墓土冢巍然。睹物懷人,不勝變易之感。朱明啟國、太祖以皇覺寺一僧人,風云際會,位至帝尊,子孫不賢,十余傳而國除。讀孔云亭《桃花扇傳奇》,興亡感概,令人不堪。”

“瘴雨蠻花籠濕云,千秋雨染竇妃裙。大明帝室留香碑土冢,不是尋常百姓墳。”竇妃的命運折射出永歷朝廷的末路,從昆明潰退時,“兵馬過處火光燭滅,右轉左旋仍在故處”的夜逃窘境,至緬甸“咒水之難”前的生離死別,這位浠水女子的生命軌跡與南明國運緊密交織。她的病逝,恰似王朝覆滅前的最后一聲嘆息。

騰沖當?shù)氐呐笥迅嬖V我,竇妃娘娘和竇名望的故事,以及永歷帝賜名騰沖炒餌塊為“大救駕”的傳說,在當?shù)刂两窳鱾骱軓V。今天的騰沖博物館,陳列其中的磨盤山陣亡將士碑與竇妃墓石刻是很多人必打卡的兩件文物,這兩塊石碑構成“武死戰(zhàn),妃死國”的敘事鏈。而在我們浠水本土,竇妃和竇名望的事跡幾近湮沒。歷史不應被遺忘,那位高呼“竇入磨盤”的猛將,與葬在邊陲之地的皇妃,他們不僅是明末清初宏大敘事的碎片,更是我的故鄉(xiāng)浠水歷史基因的重要編碼。

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歷史磨盤中的一粒豆?但正是一個個被碾碎的個體,用血肉為后人留下了辨識來路的印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安岳县| 武强县| 石棉县| 宣化县| 南昌市| 吉安市| 恩施市| 黔江区| 松潘县| 射洪县| 重庆市| 多伦县| 奈曼旗| 峡江县| 句容市| 阳谷县| 南安市| 凌源市| 兴隆县| 黄骅市| 华坪县| 金川县| 即墨市| 玉环县| 鸡西市| 宁城县| 阳泉市| 银川市| 长顺县| 六安市| 交城县| 昌宁县| 赤壁市| 长乐市| 车致| 皋兰县| 璧山县| 婺源县| 邢台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