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普|氣胸為何會盯上“瘦高”青年?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近日, “氣胸”這一醫學術語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引發公眾對于“突發胸痛危機”的廣泛討論。
究竟何為“氣胸”?得了氣胸后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才能降低風險?有數據顯示,20-35歲青壯年群體中自發性氣胸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為何看似健康的年輕人頻頻遭遇這種“隱形健康殺手”?哪些情況下的“氣胸”可能會致死?
今天,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下 “氣胸”。
一、什么是氣胸?
氣胸的本質是胸腔里出現了不該存在的氣體,就像氣球被扎破后漏氣,當肺部表面形成破口,氣體從肺內漏入胸膜腔,壓迫肺組織導致塌陷,患者會出現突發胸痛、呼吸困難甚至休克。
氣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多見于無基礎疾病的健康青年,后者則與肺結核、慢阻肺、間質性肺病等肺部疾病相關。而年輕人的發病中大多數為原發性自發性氣胸,這類患者中瘦高體型男性占比高達60%-90%。
誘發氣胸的行為主要包括劇烈運動(如俯臥撐、舉重等)、用力咳嗽或打噴嚏、氣壓驟變(潛水或高空飛行)以及情緒激動(如大笑、爭吵等)。這些活動會瞬間增加胸腔內壓,導致肺大皰破裂或原有肺部病變處撕裂。
二、氣胸有哪些癥狀?
氣胸的主要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和咳嗽等。其中,大部分氣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痛可突然發生,呈刺痛或脹痛,咳嗽及深吸氣時疼痛加劇。老年人感覺遲鈍,胸痛的表現往往不如年輕人明顯,容易造成早期診斷的延誤。
呼吸困難常與胸痛同時發生,年輕人肺壓縮小于30%,呼吸困難不明顯。老年人多有慢性肺部疾病,且肺功能差,肺壓縮僅為10%時,就會出現明顯呼吸困難。
同時,氣胸患者咳嗽起來多為干咳,為胸膜受到刺激引起。如果合并感染,則咳嗽加重,咳膿性痰。
三、氣胸為何會盯上“瘦高”青年?
日常診療中,氣胸患者人群不在少數,特別是“瘦高”青年。曾接診過一名30歲程序員,連續熬夜加班后突發氣胸,手術中發現,其肺尖有多個“葡萄串”狀肺大皰。這類人群若忽視身體信號,復發率可達50%以上。
之所以瘦高青年是“氣胸”的高危群體,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先天發育特征:瘦高人群在青春期胸廓縱向生長較快,肺部為適應胸廓容量被動拉伸,導致肺尖部彈力纖維發育不良,易形成肺大皰(薄壁氣囊);二是生物力學影響:此類人群肺尖部承受的機械應力更大,劇烈運動、屏氣動作(如舉重、潛水)或劇烈咳嗽時,胸腔內壓驟增易引發肺大皰破裂;三是隱匿性隱患:約90%的原發性氣胸患者通過CT可發現肺大皰,但多數人平時無癥狀,猶如“定時炸彈”。
四、氣胸的治療手段有哪些?
氣胸的治療有多種方式,一種是保守治療,適用于首次發作且肺壓縮<30%者,但復發風險高;一種是胸腔閉式引流,這是急救首選方式,但對多發肺大皰效果有限;還有一種就是手術干預。
就手術來看,過去采取“開胸”手術,而現在微創技術已成主流。拿微單孔胸腔鏡手術來說,這樣的微創手術切口很小,僅僅有2-3厘米的切口,但可以精準切除肺大皰并完成胸膜固定,將復發率從50%降至5%以下。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手術術式出血量不足10毫升,患者術后2天即可出院。
五、哪些情況下,氣胸可能致死?
氣胸雖可治愈,但以下情況可能危及生命:
1. 張力性氣胸:胸腔壓力持續升高,壓迫心肺和大血管,導致休克或心臟驟停,需要立即穿刺減壓。
2. 大量或雙側氣胸:單側肺壓縮超50%或雙側同時發作,剩余肺無法代償呼吸,引發嚴重低氧血癥。
3. 合并基礎疾病:如慢阻肺、肺氣腫等患者,氣胸會加速呼吸衰竭。
4. 創傷或感染:肋骨骨折刺破血管可致失血性休克;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并發膿胸或敗血癥。
值得注意的是,延誤治療是死亡主因之一,突發胸痛、呼吸困難需要立即就醫。
六、氣胸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從而降低患上氣胸的風險?
避免誘發氣胸的行為:
一是禁止劇烈運動或屏氣動作。如舉重、潛水、跳水、用力排便等,這些行為可能增加胸腔壓力,誘發肺大皰破裂。
二是避免氣壓變化。如乘坐飛機或登山需謹慎(高空氣壓變化可能加重氣胸),建議在氣胸完全吸收后再進行。戒煙和避免呼吸道刺激:吸煙是氣胸復發的重要誘因,需嚴格戒煙并遠離二手煙。減少接觸粉塵、污染空氣,避免劇烈咳嗽(可適當止咳治療)。
三是密切監測和及時就醫。識別危險信號:突發胸痛、呼吸困難加重、口唇發紺、心率加快時,立即到急診就診。此外,定期復查:通過胸部X線或CT評估肺復張情況,尤其是復發性氣胸患者。
四是管理基礎疾病。若合并COPD、肺纖維化等,需規范治療原發病,控制感染(如肺炎),減少肺組織脆弱性。
七、“瘦高”青年如何預防氣胸?
結合臨床診療數據,給“瘦高型”青壯年群體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規避高危動作:避免潛水、跳傘、舉重等需屏氣的活動,健身時避免過度負重;
二是呼吸道管理:控制咳嗽、便秘等增加胸腔壓力的行為,戒煙可降低氣胸發生風險達20倍;
三是定期篩查:瘦高體型者建議每年接受低劑量CT檢查,及時發現肺大皰;
四是復發預警:首次氣胸治愈后3-6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若出現突發胸痛需立即就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