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伍爾夫:“除了我自己,我誰都不是”

北京|我與李莊24年——《發現李莊》分享會
時間:3月7日(周五)19:00-21:30
地點:東城區和平里西街51號雍和宮壹中心B座一層雍和書庭
主講人:岱峻(文史學者)
長江邊上的古鎮李莊,沿江路邊豎著四個大字——“中國李莊”。許多游客看到這四個字,或許會疑惑:一個小小的古鎮,何以自稱如此宏大?其實,這并非夸張之詞,這四個字背后,承載的是一段鮮為人知、幾乎被湮沒的歷史。21世紀初,岱峻走進李莊,開始與時間賽跑,搶救性挖掘出這段被塵封的歷史,講述那個時代、那群人的故事。自此,岱峻深耕李莊,傾盡一生一念,最終撰寫出130多萬字的巨著《發現李莊》,讓這一段歷史重新煥發光彩。3月7日晚,岱峻老師將蒞臨雍和書庭,講述與李莊牽纏24年的背后故事。

北京|科學博物館中的女科學家
時間:3月8日(周六)9:30-11:00
地點:海淀區雙清路30號清華大學蒙民偉人文樓B206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
主講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科學博物館特別策劃并邀請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章梅芳,就女性科學家的主題展開講述。本報告主要通過考察國內科技類博物館中關于女科學家的展覽展示情況,討論科技類博物館之于女科學家形象的構建與傳播問題,主張科技類博物館在女科學家形象塑造方面需從政策、學術和實踐三個層面發力,持續引入性別與科學相關研究的理論資源,讓更多普通女科學家可見,引導公眾了解并思考科學中的性別差異,將社會性別主流化的策略貫穿到科學傳播之中。

北京|突圍與共生:數字時代的性別關系——《告別“第二性”》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海淀區吳家場路31號壹等書房
嘉賓:李石(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永謀(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當“女權”被污名化為“女拳”,當彩禮爭議撕裂婚戀價值觀,當AI算法悄然復制現實中的性別偏見——我們是否正在用新技術重蹈舊枷鎖?在數字浪潮重塑一切的今天,性別平等的討論從未如此迫切。3月8日國際婦女節之際,中信出版集團特邀《告別“第二性”》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李石,與哲學院教授劉永謀,在壹等書房開展一場聚焦未來性別圖景的深度對話。兩位學者將以思想為刃,剖開“第二性”的桎梏。

北京|時勢與能動:21世紀的中國“現代性”問題——重讀《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
時間:3月8日(周六)14:30-17:30
地點: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二層活動區
嘉賓:汪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丁耘(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吳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等
二十年前,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出版,這部思想性論著以對“中國”及其“現代”問題極具思想“考古”和理論思辨的磅礴論述,對國際國內的學術思想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力。二十年后重讀這部論著,我們如何在全新的世界格局和思想狀況下理解汪暉對何為“中國”的探討以及對現代性問題的論述和診斷?以及這些論述和診斷在巨變中的世界和中國的有效性?我們又該如何從何為“中國”及其現代的歷史分析轉向對全球視野中的中國現代道路的探索?為此,我們邀請了汪暉、甘陽、丁耘、江湄、吳飛、陳赟、章永樂、高波等多位學者,從各自的思考出發重新聚焦以下問題:需要確立什么樣的新史觀來解釋中國歷史的連續與斷裂?怎樣理解從天理世界觀向公理世界觀的轉變,以及作為科學話語共同體的現代社會及其形成機制和內在矛盾?能否超越帝國-國家二元論,探索一種非資本主義的現代性?我們又該如何繼承和超越現代中國思想的探索來思考當代世界的挑戰,以更好地面對在全球變局和技術控制下人類文明的賡續和發展?

北京|歷史對人生意味著什么
時間:3月8日(周六)14:30-16:30
地點:東城區南陽胡同6號南陽·共享際劇場
嘉賓:羅新(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思成(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Jiarui(看理想制片人)
《歷史對于人生的利弊》出版于1874年,是尼采繼《悲劇的誕生》之后計劃撰寫的系列短篇《不合時宜的考察》第二篇。尼采老師聊歷史,看似是跨界的行為藝術,實則是精準的人生過活指南。過去的歷史在告訴我們什么?當下的“歷史”是如何被創造?未來的歷史還有“未來”嗎?高舉虛無牌和日常多求佛的我們,轉向叩問歷史:你怎么搞出的這爛攤子!

北京|瞬間即永恒:女性視角下的時代切片——《萬萬瞬間》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8日(周六)14:30-16:30
地點:朝陽區北苑路98號院1號樓DT51三樓RENDEZ-VOUS
嘉賓:曲雪松(專欄作家、媒體人)、張凡(作家)、鄂璠(媒體人)
生活就是我用心記錄的每一個瞬間。生活里有詩,但沒有所謂的遠方,因為它就在眼前,是我用心記錄的每一個瞬間。媒體人曲雪松首部散文集,將30年媒體經驗融入人生體驗之中,以細膩的筆觸,記錄在一個敞開的世界里,她的所念、所遇、所行、所涎。3月8日下午,我們特別邀請曲雪松、作家張凡、資深媒體人鄂璠做客DT51,在極具意義的婦女節這天,聊聊女性的新角色。

北京|“她經濟”崛起:女性如何重新定義經濟學?
時間:3月8日(周六)15:00-16:30
地點:朝陽區廣渠路66號朝陽圖書館(勁松館)一層象外空間活動區
嘉賓:劉倩(東西均咨詢公司創始人兼CEO、經濟學人集團大中華區前總裁)、方希(出版人、作家)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首次頒給了性別經濟學領域的研究。3月8日,正值一年一度的婦女節,我們特邀《性別經濟學》作者劉倩和中信出版集團執行總編方?,F場對話,從教育、職場到婚姻、育兒,全方位分析女性面臨的獨特挑戰與機遇。

北京|第一次來月經時,我……——《女性衛生用品的社會史》新書對談
時間:3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海淀區復興路69號五棵松萬達廣場二層方所·中庭活動區
嘉賓:shiyu(播客主播)、劉一陽(心理咨詢師)、申璐(記者)
女性衛生用品的出現,不僅守護了女性的健康與快樂,更是改變了女性的意識,讓女性對月經有了積極的認知。3月8日,本次對談我們邀請了播客《除你武器》主播shiyu,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劉一陽以及《新京報·書評周刊》記者申璐,來一起聊聊與每位女性切身相關的月經。

北京|解縛與重構:元明清繪畫的復調敘事
時間:3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海淀區中關村大街甲59號文化大廈20層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
嘉賓:巫鴻(美術史家、批評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學教授)、黃小峰(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在“中國繪畫”系列收官之作《中國繪畫:元至清》中,巫鴻教授大膽突破既往繪畫史的寫作套路,采用朝代史與分層敘事相結合的論述架構,把單個畫家納入整體藝術潮流之中進行討論。在這段跨越數百年的繪畫史長河中,藏著諸多值得深入探尋的問題:文人畫為何能夠成為中國繪畫中最有影響的門類?從“書畫同源”到“詩、書、畫、印”結合,中國畫的經典范式如何確立?如何理解文人畫、職業繪畫、宮廷繪畫之間的關系……3月9日下午,著名美術史家巫鴻與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小峰兩位重磅嘉賓,將以“解縛與重構:元明清繪畫的復調敘事”為主題展開深度對談。他們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挖掘元明清繪畫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探尋中國繪畫藝術多元且豐富的內涵,為我們呈現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中國繪畫世界。

北京|成為你自己——自我的“燃”與難
時間:3月9日(周日)14:30-16:30
地點:東城區南陽胡同6號南陽·共享際劇場
嘉賓:周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王芳(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黃競歐(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教師)
作為社會動物的人類,如何在撕裂、復雜的社會進程中找到自我,又如何處理日常的情緒,而不使其變為心理痼疾?三位老師帶你從哲學視角認清自己,從心理視角撫慰自我,愿你我在這個春日都能發出綠色新芽。

北京|今天,我們為什么要讀伍連德?——《醫者伍連德》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9日(周日)15:00-16:00
地點: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89號王府井書店一層南側活動區
嘉賓:黃建堃(伍連德權益在華唯一授權維護人)、方蕾亞(作者)、師永恒(作者)、王宗欣(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員)等
《醫者伍連德》以圖文輝映的敘事方式,記述了中國現代醫學奠基人伍連德的傳奇一生。他生于南洋檳榔嶼,求學于英國劍橋大學,之后毅然歸國立志傳播現代醫學科學。當東北暴發鼠疫,朝廷束手無策,他義無反顧逆行一線,以解剖、隔離等在當時封閉的中國屬于破天荒的科學抗疫手段,在短短67天內撲滅了鼠疫。3月9日下午,我們邀請該書作者、出版方代表以及伍連德權益在華唯一授權維護人黃建堃等嘉賓一起做客王府井書店,與讀者分享該書。

北京|看見三星堆
時間:3月9日(周日)15:00
地點:東城區和平里西街51號雍和宮壹中心B座一層雍和書庭
主講人:岳南(作家)
《看見三星堆》是《南渡北歸》作者岳南的新作,第一手資訊和資料,發掘現場實景照片,從未公布的一手文物圖片,為你呈現一個立體、完整的三星堆,掀開古蜀文明神秘面紗。3月9日下午,岳南將做客雍和書庭,與讀者分享這本新書。

北京|全球化之后:民粹主義對精英的反擊
時間:3月11日(周二)9:50
地點:海淀區雙清路30號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
主講人:邁克爾·桑德爾(美國哈佛大學政府系講座教授)
邁克爾·桑德爾是當代西方社群主義最著名的理論代表人物,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講席教授”之一,其公開課《正義》2009年上線以來已獲得數億播放量。3月11日,邁克爾·桑德爾將來到清華大學,帶給大家一場精彩的講座。

上海|《紅樓夢》中的古代宗法與女性地位:打開紅學研究的另一扇門——《命若朝霜》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7日 (周五) 19:00 -21:00
地點:楊浦區民府路678號新江灣廣場T1一層中信書店
嘉賓:柯嵐(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趙劉洋(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明倩(華東政法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副教授)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對它的解讀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豐富的維度,由此產生了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紅學??聧故侨A中科技大學的法學院教授,新著《命若朝霜》是一部綜合法律史、社會史、法社會學和紅學的交叉研究之作。3月7日晚,我們邀請柯嵐和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趙劉洋、華東政法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副教授李明倩,一起分享這本跨學科佳作:《命若朝霜:〈紅樓夢〉里的法律、社會與女性》,聚焦《紅樓夢》中的古代宗法與女性地位,以法律視角共讀《紅樓夢》。

上海|告別焦慮的N種姿勢
時間:3月7日(本周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3樓融書房
嘉賓:謝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孔祥東(鋼琴藝術家)、格十三(作家、自媒體人)
3月7日晚,陸家嘴讀書會邀請到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導師謝斌,音樂療愈倡導者孔祥東,知名作家格十三,他們將和我們一起解讀焦慮的本質,打破我們對焦慮的恐懼和誤解,解鎖告別焦慮的N種姿勢。

上海|除了我自己,我誰都不是——婦女節重溫伍爾夫與《伍爾夫傳》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浦東新區環湖西一路91號港城廣場文化綜合館7樓朵云書院
嘉賓:肖一之(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師、譯者)、端木異(社會文化議題寫作者)
與公眾視野里被貼上了“瘋女人”、“脆弱女作家”等標簽的伍爾夫不同,在《弗吉尼亞·伍爾夫傳:作家的一生》中,作者林德爾·戈登通過伍爾夫的小說、日記和書信,重構出這樣一個多面而極具創造力的伍爾夫。3月8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師肖一之和社會文化議題寫作者端木異將來到朵云書院·滴水湖店,與你在書中一起重溫伍爾夫和她的一生。

上海|從流浪到新生,三毛漫畫發展之旅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一樓研修室
主講人:張慰軍(張樂平之子、張樂平紀念館名譽館長)
3月8日下午,“讀道”上圖新書分享會特別邀請“三毛之父”、漫畫大師張樂平之子,張樂平紀念館名譽館長張慰軍先生來到上海圖書館,為現場的讀者開展一場閱讀講座。他將分享平民畫家張樂平先生的藝術人生,以及三毛從流浪到新生的曲折人生故事,并與現場讀者一同賞閱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漫畫作品,共赴三毛漫畫發展之旅。

上海|波伏瓦不是天生的——西蒙娜·德·波伏瓦《青春手記》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研討室7-03
嘉賓:張念(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沈珂(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法語系教師)
《青春手記》是波伏瓦1926年至1930年間的私人記錄。一個人如何成為自己?這是西蒙娜·德·波伏瓦在《青春手記》中提出的問題。3月8日,我們邀請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念,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法語系教師、博士沈珂,以及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繆伶超一起,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圍繞波伏瓦的回憶錄,一起談談這位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的往事,以及對當代女性的啟迪。

上海|上海凝視·1990s:從詩歌、音樂、電影到城市生活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
地點:黃浦區威海路48號民生銀行大廈5F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多媒體教室
嘉賓:孫孟晉(文藝評論家、詩人、紀錄片導演)、朱浩(攝影師)
從先鋒意識的海派詩歌,風靡街巷的搖滾樂隊,層出不斷的電影文化,到上海市民既茶米油鹽又文藝浪漫的城市風情,讓我們跟隨孫孟晉、朱浩兩位嘉賓的分享,共同聚焦上海1990這一迷人的年代。
上海|《竇娥冤》:一部元雜劇的經典化歷程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黃仕忠(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竇娥冤》雜劇被認為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元人雜劇的代表性作品,但這樣的評價,是西學東漸過程中,經過王國維的“悲劇”詮釋而獲得新的解讀,通過反抗黑暗統治的詮釋模式而獲得經典地位。而事實上,此劇既名“感天動地竇娥冤”,則何以稱“冤”,也還可以作出新的解讀。

上海|每個人都可以聊五分鐘的月經——《女性衛生用品的社會史》新書對談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蔦屋書店
嘉賓:胡蝶(編劇、導演)、少說話多看書(創業者)、朱品華(婦產科主治醫師、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月經是女性生理成熟的美好象征,世界上近一半的人都會來月經。但在生活中,月經總是被“那個”“大姨媽”“老朋友”“親戚”等詞語模糊替代,因為在長久以來的父權制價值觀下,月經被視作一種宗教文化禁忌,是身體不潔的表現,讓女性產生了羞恥感。除了“月經不潔”觀念對女性思想的束縛之外,生理不調、月經貧困、衛生巾偷工減料等問題也成為女性難以擺脫的現實困境。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一天,我們從討論月經話題開始,關注女性的生理健康,正視女性面對的精神困境,坦然面對自己的痛與快樂。
上海|郵票里的中國動畫電影——從《哪吒鬧?!氛f起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寶山區滬太路2999弄24號
主講人:朱楓(導演)
從《哪吒鬧?!罚?979)到《哪吒之魔童鬧?!罚?025),從光影交錯到方寸定格,中國動畫電影不僅在銀幕上留下了無數經典瞬間,更通過郵票的形式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創新。本周六,上海電影集團一級導演、前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將做客行知讀書會,與我們一同走進中國動畫電影的光影世界,聊一聊他作序推薦的新書《方寸里的光影——世界電影郵票史話》。

上海|女性與奇跡——《只有一朵玫瑰支撐:希爾德·多敏詩選》新書發布會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黃雪媛(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德語系副教授、譯者)、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希爾德·多敏(1909-2006)是德國當代著名猶太裔詩人。她的詩歌語言簡潔而質樸,溫柔中帶著力量,呈現出深刻而憂傷的意境。3月8日下午,華東師范大學德語系副教授、德語譯者黃雪媛與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詩人、譯者胡桑做客思南文學之家,與讀者朋友共同回望德語女詩人多敏堅韌而不凡的一生。

上海|《周易》:一部不容易讀懂的天書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24號藝術書坊3樓
主講人:谷繼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周易》是群經之首,但人們對于它的理解又聚訟紛紜。《系辭傳》說,伏羲畫卦的時候“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天地的法象,與易的卦象、文辭有何關聯?又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性格造成了哪些影響?谷繼明教授通過解讀《周易》,帶領小讀者們認識這部“東方圣經”。

上海|看見她們,看見我們——《看不見的中東》新書分享
時間:3月8日(周六)15:00-16:30
地點:楊浦區民府路678號新江灣廣場抖音園區T1一層中信書店
主講人:姚璐(作家、攝影師)
帶著種種疑惑,姚璐在2016-2020年,獨自前往幾乎所有的中東國家,住進當地人的家中,與許多當地的女性零距離接觸,真誠交流,又用將近三年的時間寫成了《看不見的中東》。在3月8日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作家姚璐將做客中信書店·上海江灣里店,通過《看不見的中東》記錄的真實案例,跨過刻板印象,和我們分享她的旅行經歷,看見中東女性世界的真實面貌。

上海|波伏瓦與今天的我們:女性成長與人生選擇的對話
時間:3月8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袁筱一(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李倩EVE(播客主播)
波伏瓦的哲學遺產始終在叩問一個核心命題:人如何通過自由選擇,在既定的社會結構中實現“自我超越”? 當社會將“獨立女性”簡化為經濟自主,她卻提醒我們追問:女性的精神世界是否真正擺脫了“他者化”?當“自我實現”被窄化為世俗成功,她叩問我們是否敢于直面存在的虛無,并在自由與責任的交織中創造意義。重讀波伏瓦,是邀請今天的我們以哲學之眼審視自身的生存境況:當“成為自己”成為時代口號,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了“成為”背后的沉重與可能?這場對話,或許會讓我們在波伏瓦的冷峻中,找到一份直面現實的勇氣。

上海|更自由的我——與梁永安共讀《一間自己的房間》
時間:3月8日(周六)19:00-20:30
地點:楊浦區政學路158號內鋪位B110號朵云書院·復旦管院店
主講人:梁永安(復旦大學人文學者、作家)
伍爾夫是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作家,也是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1928年,她在劍橋大學女子學院做了兩場面對女性的演講,講述女性與寫作,講述女性在歷史上的缺席與社會對女性的偏見。這些思考最終匯聚成《一間自己的房間》——一部至今仍然照亮現實的女性主義作品。一個世紀過去,女性是否擁有了“自己的房間”?3月8日,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梁永安將做客朵云書院·復旦管院店,與讀者們共讀《一間自己的房間》。

上海|中國為什么叫中國——《世界之中》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B1樂享廳
嘉賓:張笑宇(學者)、許紀霖(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鄭詩亮(《澎湃新聞·上海書評》執行主編)
繼“文明三部曲”之后,學者,亞洲圖書獎、文津獎得主張笑宇推出又一部充滿想象力的重磅作品——《世界之中》。從堯舜時代到清末民初,張笑宇以十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片段,呈現給讀者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是被世界多元力量共同塑造之中國,沒有世界就沒有我們熟悉的中國。這是一部關于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之書,更是一段中原文明與世界互動視角下的宏大記憶!3月9日下午,讓我們一起回溯5000年文明史,探尋曾經被那么多人忽略,卻是關于我們這個文明的一種可能。

上海|到凱司令喝茶——新刊鄭振鐸日記暨《海派》第6輯新書發布
時間:3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虹口區武進路455號今朝8弄園區內巴金圖書館
嘉賓:陳子善(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海派》主編)、鄭源(鄭振鐸嫡孫)、黃曉彥(上海大學出版社副社長)
鄭振鐸是中國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2023年11月,在上海新發現一批罕見的鄭振鐸記于1939年的鋼筆日記。此冊日記詳細地記錄了鄭振鐸這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而且都與其《劫中得書記》相對照,鄭振鐸搶救保護中華古籍善本的經歷和心路歷程也得以呈現。《海派》第6輯首次全面披露了鄭振鐸1939年1-2月的日記內容,這些日記由鄭振鐸的嫡孫鄭源整理而成。此次活動,特別邀請《海派》主編陳子善教授與鄭振鐸的嫡孫鄭源,共同與大家分享鄭振鐸1939年日記內容,感受鄭振鐸在動蕩年代中的文學情懷,回顧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印記,重溫那些充滿溫情與反思的往事。

上海|女性會為自己創造歸處——毛利《生女有所歸》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9日(周日)15: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65號上海書城福州路店6F
嘉賓:毛利(作家)、費慧君(編劇)
長篇小說《生女有所歸》采取了雙女主模式,講的就是兩個性格迥異、關系親密的年輕知識女性,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生活,在面對生孩子這件事上,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3月9日,作家毛利將帶著這本新書《生女有所歸》與大家見面。

上海|“我掌握了主動權?!薄饵S色墻紙》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9日(周日)15:00-17:00
地點:徐匯區龍華路2758號龍華會C2幢LONGLONG CENTER二層神獸之間Poor Theater區域
嘉賓:劉欣玥(評論家、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師)、三三(作家)
“不要虛弱蒼白,要強壯健美。”近兩個世紀前,美國作家夏洛特·珀金斯·吉爾曼如是說。她大膽地用文字炸開生活的金礦,在她的時代寫下女性的“預言”。翻開她的短篇小說集《黃色墻紙》,我們可以一同走過“幽靈、覺醒、智慧、宣言”四個篇章,掌握主動權,面對更廣闊的未來和世界……3月9日下午,青年評論家劉欣玥、知名青年作家三三將一起來到神獸之間·龍華會店,從19世紀末的《黃色墻紙》文本,進入21世紀我們每個人的當下,一起聊聊女性如何以筆、以行動和愛,掌握我們的主動權。

上海|我們并沒有贏得這一仗——《學壞》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9日(周日)16: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嘉賓:戴濰娜(詩人、學者)、祝羽捷(策展人、寫作者)、馬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書評人)
二十世紀初轟轟烈烈的女性主義思潮與運動之后,女性的處境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我們當下依然在面臨著怎樣的性別問題?在戴濰娜的新作《學壞》當中,她從波伏瓦的“精神謀殺案”,寫到瑪麗蓮的“壓抑的世界”,再到林奕含與伊藤詩織所面對的性別侵害,展現出她對女性處境與女性議題的思考。3月9日,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學者戴濰娜攜新書《學壞》亮相,與策展人祝羽捷、復旦大學教授馬凌一起帶我們解鎖經典閱讀新視角,深度對話文學、洞察女性處境。

南京|名牌重啟,當代詩歌的回望與前行——“年代詩叢·第三輯”首發暨朱慶和《我的家鄉盛產鉆石》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9日(周日)15: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韓東(作家、詩人)、朱慶和(作家)、傅元峰(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等
二十年磨一劍,由韓東擔綱遴選的“年代詩叢·第三輯”,攜七位隱而未顯的詩人破土而出。為什么第三輯時隔如此之久出版?這七位詩人是誰?為什么選擇他們?這場跨越時空的詩歌對話將在春日的南京展開。3月9日,“年代詩叢”主編、詩人韓東與《我的家鄉盛產鉆石》作者、詩人朱慶和等嘉賓將做客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重訪“年代詩叢”的開端與歷程,見證當代詩歌前行不息的創造力。

杭州|聽聽女人怎么說:我們想要世界嗎?——《女人們的談話》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蕭山區市心北路2000號歸谷國際中心1F普通讀者書店
嘉賓:于是(作家、文學翻譯)、劉欣玥(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師)
是一味沉默忍耐,什么都不做?還是在嚴峻卻熟悉的既定處境中艱難抗爭?抑或是走向未知世界,努力掌控自我命運的另一種可能性?女性一天不發聲,魔鬼就會永遠留在這里?!杜藗兊恼勗挕芬园l生在玻利維亞的真實事件為基礎,圍繞八個女人的秘密會議展開。3月8日,我們邀請于是、劉欣玥兩位女性來到普通讀者書店,聽聽她們怎么說。

杭州|女性會為自己創造歸處——毛利《生女有所歸》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8日(周六)15:00
地點:西湖區保俶塔前山路8號純真年代書吧
嘉賓:毛利(作家)、孫婧(主持人)
作家毛利2025年全新力作《生女有所歸》,聚焦當代女性婚育選擇,以雙女主敘事模式直擊都市知識女性的生育焦慮,被視為繼毛利《全職爸爸》《二胎記》后又一現象級社會議題作品。3月8日,毛利帶著新書《生女有所歸》與大家在杭州見面。

杭州|“關系”的布局——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空間設計
時間:3月9日(周日)14:30-16:00
地點:余杭區余杭塘路1268號天空文化藝術中心3F·大屋頂SPACE&銀鹽
主講人:王勝群(浙江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是無數文學愛好者心中永恒的經典,它不僅展現了兩性關系的錯綜復雜,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現代人面臨的孤獨與困惑。而這些復雜的情感和沖突,與小說中反復出現的三個空間意象——“公寓”、“石庫門”和“鏡子”緊密相連,成為更深層次意義的象征。在張愛玲的文學世界里,空間從來不只是故事的舞臺或單純的敘事背景,而是人際關系的精密布局圖。3月9日,來自浙江大學文學院的王勝群老師將帶領讀者聚焦于張愛玲這部經典作品,通過解讀“公寓”、“石庫門”和“鏡子”這三個關鍵空間的象征意義,我們將一起走進小說背后那個充滿困惑與掙扎的世界,探索佟振保身上所折射出的每一個現代人的心靈困境。
武漢|流動圖書館·作家交流沙龍
時間:3月8日(周六)16:00-17:00
地點:武昌區和平大道619號萬象城L3藝術連廊櫻花唱詩
嘉賓:烏冬(作家)、王小麥(圖書博主)
在“成為自己”的這條玫瑰與荊棘并生的道路上,女性始終步履不停。這個婦女節,我們以書為鏡,照見生命的三重維度。3月8日,我們邀請《海象日記》的作者烏冬與圖書博主王小麥進行一次現場對談。

西安|未央歌里見明月,長安何曾負少年
時間:3月8日(周六)14:30-16:00
地點:碑林區長安北路261號SKP購物中心9F活動區SKP RENDEZ-VOUS
主講人:蟠桃叔(作家)
古城中的市井煙火,校園中的青春往事,街巷中的西安美食……城墻側、古塔下,長安不曾負少年,少年不曾負青春。西安作家蟠桃叔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寫下二十多篇和西安有關的青春回憶錄,匯集成書,勾勒出了一段青澀的人生軌跡。3月8日,我們特別邀請作家蟠桃叔做客SKP,一起走進長安城的市井煙火,回憶年少時的青春夢影。

福州|拿起筆,書寫女性的聲音——默音《她的生活》《筆的重量》新書分享會
時間:3月8日(周六)19:30
地點:臺江區上下杭利發巷85號鹿森書店
嘉賓:默音(作家、文學譯者)、陳美者(作家、《福建文學》編輯)
穿梭于作家與譯者的雙重身份,在默音筆下,現實與幻想相互滲透,記憶與歷史交織共生。她關注的不是宏大敘事,而是那些容易被忽視的邊緣存在——尤其是女性的內心世界和生命經驗。她通過作品探尋記憶的本質,捕捉那些時代洪流中的細微聲音。在“國際婦女節”這個特殊的時間點,默音將帶著自己的新作來到福建。在這個屬于春天與女性的時刻,讓我們相聚在書店,與女性作家們一起探尋文字的最溫柔也最堅定的力量。
附:線上活動預告

汪曾祺留給上海的一張文學地圖
時間:3月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視頻號
主講人:郜元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本次講座,將聚焦汪曾祺先生1946年8月至1948年3月在上海的生活與創作經歷,結合這一時期汪曾祺與同在上海的新文學作家的交往與交集,“繪制”一張凸現汪曾祺上海時期日常生活與文學創作的動態與全景的“文學地圖”。在此基礎上,重審這個時期的上海經歷對汪曾祺個人以及中國新文學的特殊意義。

20世紀母女傳承的轉型與家國關系——歷史與文學的女性視角
時間:3月8日(周六)10:00
地點:ZOOM會議(ID: 85088699772,密碼: 547448)、嗶哩嗶哩直播(https://live.bilibili.com/h5/22364449)
主講人:叢小平(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
20世紀家庭關系的變革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了青年男女對家長制家庭的反叛,而且包括了母親地位以及母女關系的變化。叢小平老師認為,20世紀的文學作品對于母女關系的表現有著強烈的歷史連續性,體現了從晚清以來的社會家庭的變革,女性身份的重建,以及重構家國關系的趨勢。3月8日上午,讓我們一起相聚誠食講座,聆聽叢小平老師從歷史和文學的女性視角來分析20世紀母女關系傳承的轉型與家國關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