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圖片編輯:一門排序的藝術

▌關于“圖片編輯”
圖片編輯(Photo Editing)是一門關于審視、選擇和處理照片的藝術。其中圖片排序(Sequencing)是一件看似簡單,但其實非常復雜且重要的環節。完成這項工作,一般需要攝影師自身、編輯以及設計師三者進行深度交流,合力完成。
對于一些攝影家來說,“編輯”這一個過程關系重大,不僅是見證自己作品真正完成的時刻,在其中也可以體驗到非凡的樂趣。對于另一些人來說,“編輯”這件事可能就沒那么重要了,甚至成了一個煩人的事情。但無論怎樣,我們看到的每一本攝影書一定都經歷了圖片編輯的過程。
▌圖片編輯的“理論性”歷史
在20世紀20年代的西方,畫刊開始風靡,每個城市都陸續建起了電影院,所有圖像在面向公眾之前,都經歷了篩選和排序,編輯的角色在視覺文化中變得愈發重要。這也同時刺激了圖片編輯這個行業朝著更為專業的方向發展,并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包括雜志、書籍出版、電影和藝術史領域。
之后出現的一些視覺先鋒作品,例如Franz Roh和Jan Tschichold的《Photo-Eye》(1929)、LászlóMoholy-Nagy的繪畫、攝影和電影作品(1925)以及沃克·埃文斯開創性的美國攝影作品,大多都受到了電影中蒙太奇手法中的自反性特質的影響,引導觀眾思考而不是被動地在畫面流動中消耗。這也是藝術家通過攝影書對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快速、碎片化甚至過載的圖像體驗進行的一種回應。

Franz Roh & Jan Tschichold, Photo-Eye, 1929
雖然影院和影片評論家都采用了復雜的編輯理論,但攝影編輯在這方面并沒有與之齊頭并進。在當時,攝影領域沒有出現與蒙太奇類似的系統性理論。同樣令人驚訝的是上個世紀的任何一位偉大的圖片編輯者,包括Stefan Lorant、John G. Morris還是Robert Delpire,都沒有對圖片編輯這項工作發表過真正意義上的見解。然而,人們對于圖片編輯的好奇和疑問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當把一張照片放在另外一張照片后面,人是如何思考的?圖片編輯是否有相應的理論,不成文的規定可以參考,還是說純粹是個人的經驗?如果編輯報紙頭版或雜志文章而不是藝術家自己的書,編輯的角色和任務是否會發生重大變化?編輯工作者是否知道這樣的編排是合理的,而其他的方式卻不可取的原因?圖片編輯的過程是否可以被規范、分類甚至命名?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結構主義,符號學以及英法學院拍對修辭學的復興改變了文化思考的方式,也就是那時候,圖像編輯幾乎就快進入到了理論研究的范疇。用于研究語言的方法開始應用于圖像,具有高度暗示性的結果(特別是羅蘭·巴特早期關于攝影的著作,以及1978年朱迪思·威廉姆森的解碼廣告作品)。復雜的敘事結構理論成為了解民間故事以及好萊塢電影的方式,但與靜止的圖像排序相關內容依舊沒得到正式研究。與此同時,攝影進入博物館的運動中,主要還是以單幅的圖像為主,并沒有形成系列進行呈現,這也阻礙了對圖像編輯進一步論述。
同時,更深層次的困難在于大多數照片的組合更像是詩歌而不是散文。圖像的組合,一張照片與另一張照片之間,從未完全克服彼此之間的本質隔離,因而不像電影和一些文學形式可以獲取流動性。在照片中間,一直充斥著美學、認知和理性的張力。這是照片編輯的挑戰和樂趣,也是證明分析這項工作具有高難度的原因,因為并不存在某個理論可以用來涵蓋圖片編輯。
▌如何做好一本攝影書
雖然我們無法從理論角度找到一個確切的系統性的描述答案,我們依舊可以從一些經驗豐富的攝影出版人身上獲取一些對于圖片編輯的深度理解。例如《Aperture》的出版人Lesley Martin在”如何做好一本攝影書”的交流會中提到兩個很關鍵的問題,以及相關考慮要素之間的互動和平衡都是做一本書的時候需要詳盡考察的。



▌排序即鎖定

由于沒有主流的照片編輯慣例,人們因此很可能就忘記了選擇做一本書的初衷。圖像順序每天都可能因為意識形態,某一方的偏好和品味以及商業選擇而變動,又何況每張圖片之間粘連性都非常模糊。因此,將圖片序列以某種方式鎖定,更像是對此一種微小的抵抗。
▌六大國際藝術書展
每年全球各大藝術書展都會吸引大量藝術行業、出版行業、媒體行業及相關數萬人參與。期間人們能看到主流出版行業的展出,也有各種小型出版工作室甚至個人出版作品的身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mark一下。

巴黎藝術書展「Offprint Paris」
卡塞爾攝影書節「Fotobookfestival Kassel」
新加坡藝術書展「Singapore Art Book Fair」
東京藝術書展「Tokyo Art Book Fair」
上海藝術書展「Shanghai Art Book Fair」
>>獲得一手攝影資訊,關注公眾號:Aperture光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