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張軍:期待穩住股市樓市,提高居民收入
2025全國兩會將有哪些重點?會釋放什么關鍵信號?日前,時代周報記者專訪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軍。
張軍認為,基于各省份已公布的2025年主要經濟指標預設目標和去年全國經濟主要指標完成的情況,可以大膽猜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仍會將GDP增速設定在5%左右,但有可能將通脹目標從之前3%下調到2%,并會繼續強調且在穩定股市和樓市、化解地方債和加大民生支出方面給出具體的措施。
張軍建議,可以將物價漲幅2%作為“政策錨”。在他看來,物價上升會更直觀地改善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預期,從而能刺激到消費和投資的支出。與此同時,提高居民收入,縮小各地基礎養老金差距,將真金白銀給到家庭,也是促進消費的關鍵所在。

01. 經濟轉型或為兩會重點
時代周報: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除了GDP增速、通脹等經濟目標,你對于今年兩會有什么期待?今年的重點會是什么?
張軍: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貨幣政策適度寬松,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自去年“924新政”之后,陸續出臺化債政策、穩定樓市政策、加大對中低收入家庭和特殊人群的轉移支付政策等,我認為穩定宏觀經濟,尤其是擴大國內需求,依舊是今年兩會重點討論的問題。
另一方面,今年兩會的熱點之一肯定與經濟轉型有關。DeepSeek的出現、《哪咤2》的票房成功以及“杭州六小龍”的崛起,為我們尋找經濟新動能、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的轉型提供了信心。
要注意的是,今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需要開始研究“十五五”規劃,是承前啟后的一年。中國當前需要在現有結構轉型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加大硬核科技創新,讓科技驅動轉型,進一步提升生產率,并逐步擴大新興戰略性行業,托起整個經濟大盤。
這些年的轉型期間,我們遇到了一些陣痛,例如由于債務拖累導致需求收縮,民營經濟遇到一些問題,尤其在房地產領域需要大規模調整。但是在當前的新興行業中,不管是電動車、光伏、還是AI領域,民營企業也已經開始逐步嶄露頭角,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在政策層面上進一步強化,打造科技創新驅動轉型的環境,不斷改善市場信心,是今年兩會值得重點關注的。
時代周報:你最近的文章提到“中國經濟已進入快速全面轉型通道”,這一次轉型和1990年代國企改革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調整有何本質區別?其他國家或地區在類似階段的經驗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張軍:其實根據國際經驗,真正成功轉型的國家鳳毛麟角。大多數先行的工業化國家轉型都不成功,包括像德國這樣的老牌工業國家,曾經在世界上長期保持競爭優勢,但現在都要擔心寶馬和奔馳的生存問題。
我認為,中國從加入WTO至今遇到過很多挑戰。面臨過幾次大的轉型,但仍然咬緊牙關堅持下來。比如為了入世,我們在國有經濟的行業分布和市場重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轉型成本,讓競爭性行業全部開放,將大量中小型企業推向市場。事實證明,我們當時的轉型決策是正確的。
但當時的轉型與現在的情況不同。現在面臨的轉型問題并非市場開放與否,而是選擇不同。
我們當前轉型的目的,在于希望硬核科技能夠驅動經濟動能持續壯大,在未來擔當起整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因此需要開啟結構調整。增長模式要由圍繞要素擴張的外延驅動模式,向圍繞技術創新的內涵驅動模式轉變。
這樣,不僅可以在國內市場上與跨國公司和外商平起平坐競爭,同時也可以走出去,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時代周報:你剛才提到了當前中國面臨的轉型挑戰,那么從具體政策來看,你認為今年的政策重心會放在什么上面?
張軍:今年穩定樓市非常重要。
在某種意義上,無論是投資需求還是消費需求,受房地產市場拖累都相當嚴重。我認為除了化解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今年我們需要在穩定樓市方面進一步優化政策,讓房地產市場真正穩定。尤其是在大城市,這對于穩定市場的信心和恢復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非常重要。
當前,民營企業投資的增速仍然較低。從消費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非常大。一定程度上,房地產市場不穩定導致財富效應大幅度下降。因此要穩住樓市,才能發揮家庭財富效應,更好地促進消費支出。
02. 擴大消費有何良方
時代周報:談到消費,目前市場普遍預測今年的通脹目標大概率會從3%下調至2%。去年CPI同比上漲0.2%,你對今年CPI走勢是如何判斷的?如何理解物價和消費之間的關系?
張軍:近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通脹目標基本設定在3%左右,但實際上,我們的物價漲幅很小。從31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大部分都將今年的通脹目標設定為2%。因此我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應該將通脹目標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下調到2%,是我們努力可以實現的。
如果市場預期出現通縮,那么大家就不敢花錢,無論是企業還是家庭都會減少開支。因此,適度通脹是必要的,每年2%或3%的物價漲幅對改善當前宏觀預期是非常有利的。
我認為,物價漲幅2%可以成為我們的政策錨,宏觀政策可以圍繞這個2%展開。
首先,貨幣政策要關注2%,所有刺激需求的政策都會有助于物價上漲;隨著穩定樓市和繁榮股市的政策不斷落地,對中低收入人群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大,疊加消費環境的改善等因素,這些都有助于物價正常回升。
此外,我建議名義工資的上升應該納入政策考慮范圍,例如各地上調最低工資標準,都是可以考慮的。
我認為,近些年消費需求收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收入增長緩慢。我希望將2%的通脹與工資上漲聯系起來,這樣既可以在需求端通過刺激政策拉動物價上漲,同時也可以從供給端通過加工資來推動物價上漲,形成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重驅動。
時代周報:“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今年九大任務之首。對此你有什么建議嗎?
張軍:除了提高居民收入,我認為還可以從兩端人口入手。
例如,60歲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需要養老金,但當前全國的基礎養老金水平是較低的,大多數省份每月基礎養老金僅為100元左右,而上海、北京地區達到千元左右,差距是很大的。這不單單是上調一點的問題,而是能否翻倍。這也并不依賴地方出資,可以考慮由中央財政來統籌這部分差異。老年人口也是消費的重要群體,提高養老金能很大程度激發消費潛力。
另一方面是兒童問題。我一直建議,中央政府可以考慮將學齡前兒童的補貼發放給家庭,這樣既可以減輕家庭負擔,也可以鼓勵生育,或者免費為學齡前兒童提供醫療服務。
將真金白銀給到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這應該成為未來政策的目標,不是說今年必須實現,但是未來幾年,例如“十五五”規劃期間能否實現,是可以期待的。我認為我們國家是有這個實力和基礎的。我一直認為,政府花費在家庭上的資金越多,家庭消費就越多。

(圖源:圖蟲創意)
時代周報:廣東已經連續36年蟬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在這樣的經濟體量下,對于如何加快轉型繼續發展,再造一個新廣東,你有什么建議嗎?近期人工智能出圈,廣東尤其是深圳在人工智能、新興產業這方面該如何進一步發展?
張軍:廣東連續36年作為經濟第一大省,目前大概1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體量,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廣東主要依靠制造業和出口,出口的大部分也是制造業商品,這里實際上是中國產業鏈最密集、最發達的地方。而且制造業往往高度專業化,例如燈具、家具等傳統產品往往可以占到全世界一定的份額,是非常難得的。
我認為,廣東不要輕易丟掉傳統的東西。轉型并不意味著放棄傳統產業,放棄長期形成的優勢產業,轉向陌生產業,而是在這些領域中進一步提升生產率,實現科技和AI的賦能。比如佛山的家具在全球非常有名,那就不應該放棄家具產業,而是更多地引進科技力量,這才是正確的道路。
廣東有自己的優勢所在。比如深圳和東莞的硬科技實力、長期積累的人力資本,這些都決定了廣東在很多傳統行業中的優勢很難被其他地區替代。如果大家一哄而上發展過去沒有基礎和人才積淀的經濟活動,那么這條路就走錯了。不要輕易認為自己可能做錯了什么,一定要有定力和信心,所有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來源 | 時代周報-時代在線 原標題為:兩會在即,復旦大學張軍:期待穩住股市樓市,提高居民收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