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親戚借錢不還?律師教你5招解決,不傷和氣
親戚間借錢本是情分,但遇到“借錢容易還錢難”的困境,如何既維護自身權益又不傷感情?
作為律師,我常接到類似咨詢,今天從法律和人情雙重視角,教你5步化解難題!

一、法律底線:先確認借貸關系成立
關鍵點:
微信聊天記錄、轉賬憑證、借條均可作為證據(《民法典》第667條)。
律師提醒: 若僅有口頭約定且金額較大,建議補簽書面協議,否則可能因證據不足導致維權困難。
案例: 王女士借給表弟20萬未留借條,對方拒不承認,最終因證據不足敗訴。

?二、溝通話術:用法律邏輯表達善意?
時機選擇: 家庭聚會后、節慶日等輕松場合
表達模板:
共情開場: “聽說你最近項目不太順,我也很著急...”
法律事實: “當時借的5萬是給孩子準備的教育金,按約定下個月要用到了”
解決方案: “你看分期還是年底一次性還?我們可以簽個補充協議”
律師技巧: 全程錄音(合法取證),避免情緒化用詞。

三、家族調解:巧用“中間人”施壓
?推薦人選:
? 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
? 與雙方關系均好的平輩
? 專業調解員(街道/村委會)
注意: 調解過程可形成《調解協議書》,具有民事合同效力(《人民調解法》31條)。

四、書面協議:給親情加一道保險
必備條款:
借款金額、用途、利息(不超過LPR4倍)
分期還款時間表
逾期違約金(建議不超過年利率24%)
雙方簽字+按手印
律師模板: 關注本號,私信回復“借條”獲取專業電子模板。

五、訴訟是最后手段
訴前準備: 整理證據鏈(借條+轉賬記錄+催款記錄)
訴訟策略: 可先發律師函警示,50%案件在此階段解決
特別程序: 符合條件可申請支付令(《民訴法》242條),最快30天執行
重要提醒: 訴訟時效3年!發現對方有轉移財產跡象時,立即申請財產保全。

律師忠告:情與法的平衡之道
借前預防>借后追討: 大額借款務必簽協議
適時讓步: 若對方確遇困境,可協商減免部分利息
底線思維: 對惡意拖欠者,法律是守護親情的最后盾牌
?結語
金錢考驗人性,更考驗智慧。
希望每個善良的人,既不被親情綁架,也不因金錢寒心。
遇到糾紛難以把握尺度?私信咨詢,為您定制解決方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